9月17日,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西安開幕,原創音樂劇《絲路之聲》作為開幕演出在西安浐灞保利劇院上演。本屆藝術節以“共譜和平之曲,高唱絲路歡歌”為主題,分文藝演出、美術展覽、線上展播三大板塊。
9月15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河北雄安新區閉幕。閉幕式上,第十七屆文華獎評獎結果揭曉,第十九屆群星獎獲獎名單正式公佈。
近年來,“高冷”的傳世古畫,開始成為熱門IP,從《富春山居圖》到《千里江山圖》,從《清明上河圖》到《冰嬉圖》,它們為不同類型的文藝創作,既提供了素材和靈感,又貢獻了流量和“噱頭”。
2022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暨中秋慰僑演出,9月9日在濟南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活動旨在更好地團結凝聚華僑華人力量,傳承傳播齊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9月8日,第三屆“白塔夜話”系列活動在北京妙應寺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以“數字化助力文物活起來”為主題,分為主會場 、分會場、“白塔妙會”文創市集等多項活動,將持續到9月12日。
2022年9月7日,由深圳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辦的“喻繼高藝術成就與二十世紀中國工筆花鳥畫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交通的便捷發達,大城市的美育資源已經能夠較好地向中小城市和農村輻射,而網絡時代更是實現了美育資源的線上分享,這些都使暑假期間社會美育和家庭美育的質態整體向好。
645家參展單位,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305場在線直播,1455次媒體報道,1億人次網絡點擊……萬眾矚目的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經歷了4天的精彩綻放後,于9月4日圓滿落幕。
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如何讓中華文化“揚帆出海”成為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各界知名人士紛紛建言獻策,從多維度展現“文化輸出”這份考題上不同的思路與答案。
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的系列紀錄片《我們的清明上河圖》于2022年9月1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上首次與觀眾見面,向觀眾述説故宮人守護國寶背後的動人故事。
有聲讀物《韓美林藝術隨筆》是根據韓美林先生創作的27篇散文,精心編輯而成的20集有聲書節目。通過講述韓美林先生的創作經歷和藝術成就,展現其永不停歇的創作活力,以及對藝術、對人生、對世界的哲思。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山東省副省長孫繼業出席開幕式,共同啟動本屆博覽會。
8月24日上午,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在“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瑞國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文物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首次列入國家專項發展規劃,27個省級人民政府將文物安全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近期,數字技術與文博發展的命題成為關注的焦點。文博數字化的核心是“信息管理”,即需要利用數字化手段完成各類文物信息的修復、存儲、傳播、再開發等環節,構建文博行業“全生命鏈條”的數字化。
今年暑假是“雙減”後第一個暑假,也是2022版義務教育新課標全面實施前的一個暑假。孩子們怎樣過得有“藝”思,如何在“藝術”實踐活動啟迪下,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都期盼的事情。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將於2022年8月25日至29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
今年6月,被稱為設計行業風向標的米蘭設計周在闊別兩年後重啟。本屆米蘭設計周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即可持續性原則已成為眾多品牌和設計師首要遵循的原則,低碳減排的環保理念已經內化滲透至創意産業領域的各個環節。
今年以來,伴隨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國內NFT數字藏品市場不斷升溫,傳統演藝行業也開始進行試水。經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近10家文藝院團探索發行了紀念票、劇中人物、演出音視頻等數字藏品。
7月20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承辦的2022年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工作會暨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工作部署推廣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愈發強烈,通過藝術學習提高審美水平、修身養性、寄託情感已然成為許多人的選擇。日前,為呈現社會大眾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第二屆國家開放大學在線油畫教學成果展舉辦。
7月15日下午,2022年度數字故宮發佈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本屆發佈會以“翩翩新燕來”為主題,旨在展示故宮博物院數字文化産品研發的階段性成果,加強與科技企業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數字故宮”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的博物館事業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發展階段,在教育部2018年頒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8年教育事業統計工作的通知》的附件中,增設了博物館和美術館。博物館已然成了大學的“標配”。
6月,對於畢業生們永遠是一個難忘的時間。2022年的6月顯然更加特別,不少美術院校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已然習慣“雲課堂”“雲展覽”的畢業生們舉辦了別具意味的畢業典禮,為他們開啟新的藝術人生。
2022年7月11日,第二屆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本屆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創建110週年之際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主題為“變局與堅守:博物館的時代責任”。
2022年7月9日,清華大學和中國美術館校館合作會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開啟了校館合作新模式。雙方將不斷拓展更加多元的合作,為青年人才的培根鑄魂,為迎接二十大勝利召開貢獻力量。
7月6日至11日,國家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等國內外33家頂級博物館共聚雲端,以“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為主題,共同舉辦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用約150件珍貴文物展示人類文明的燦爛成果。
黃賓虹是藝術道路上的獨行者,更是學者型畫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畫以顯著的“黑、密、厚、重”聞名於世,而其受到關注相對較少的花鳥畫,則呈現出揮灑自如、妙趣爛漫的藝術品格。
在數字時代,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遺?近日,一場由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主辦的“非遺館裏話非遺——文化數字化背景下非遺保護與教育”線上論壇,讓公眾對非遺未來的模樣有了更豐富的想象。
為弘揚傳統文化,貫徹落實新時代美育工作的使命和擔當,6月26日,由“打破次元壁”節目組和CAT漫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突破次元”暨“CAT15動漫遊戲盛典”在河北石家莊開幕。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2日舉行開幕典禮,將於7月2日向公眾開放。開幕展是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共同策展,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將於七個展廳中亮相,展示故宮引人入勝的歷史和文化。
作為國內迄今唯一一部以冬奧為主題的特許動畫電影,《我們的冬奧》50多個經典形象合力組成的國産動漫“夢之隊”,彰顯了冰雪運動極限寒冷背後的創作熱情,展現出我國體育事業高速發展的雄厚實力。
6月1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在北京啟動。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與嘉賓共同為節目開機。
作為藝術界集體智慧的結晶,《報告》對中國藝術發展年度成果、發展態勢和對策建議的梳理與思考,彰顯了歷史的縱深視角和時代的廣闊視野,表現出獨有的系統性、原創性、專業性。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圍繞這一主題,各地組織開展了精彩紛呈的線上線下活動,全新演繹流傳數千年文化遺産的非凡魅力,引導大眾感受其中蘊含的新時代發展力量和勃勃生機。
從“到博物館去”成為社會新風尚到文創産品引領“國潮”新時尚,從文博探索類節目大受歡迎到多姿多彩的展覽提供豐富體驗,如今,博物館的展廳早已延伸進公眾生活,延伸向更廣闊的世界。
記者13日從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於5月17日至18日在武漢舉行。活動主題展覽“龢: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也將在湖北省博物館揭幕。
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方面,各機構都進行了有益創新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國傳統的民間美術色彩底蘊豐富,體現了中華民族旺盛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價值。經過數千年曆史傳承,民間美術色彩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以及對於審美觀念的延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當我們提到鄉村,腦中浮現的是一片民淳俗厚的土地。當下,“鄉村”作為我國現代化奮鬥征程中的廣闊場域,形成了包括思維方式、實踐行動、文化價值等內在的話語敘事,渲染出鄉村現代化歷史進程的鮮亮底色。
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腳步,鄉村美育成果日漸顯現,豐滿了莘莘學子夢想的羽翼,拓寬了小小少年生命的維度。為進一步補齊短板,把鄉村美育持續深入做好,社會各界與教育界人士一起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打開數字銅博物館網絡展示平臺,大名鼎鼎的何尊、後母戊鼎、婦好鴞尊等青銅文物“重器”一一呈現:清晰的文物照片、銘文拓片等,讓觀眾通過手機便能欣賞到收藏于各地博物館的珍貴青銅文物細節。
藝術鄉建在今時今日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這是中國百年鄉村建設的歷史延續,同時,由於鄉村建設的多元複雜性更需要跨學科專家的介入,也使得藝術鄉建成為今日鄉建的一股重要力量。
它被網友稱為是“中國文博又盛開的一朵美麗花朵”,4月28日它揭開神秘面紗——歷經13年籌備與建設的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日前正式建成,于4月28日至7月31日對外試行開放。
4月11日,歷經5個月提升改造的西安博物院基本陳列“古都西安”二、三展廳開放,1100余件(組)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精品在展廳全新亮相,其中100余件(組)藏品第一次用於基本陳列。
3月26日,來自全國50家博物館、高校的60位館長、學者聯名發佈《關於博物館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的倡議》,呼籲博物館順應時代發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往經歷了百年乃至千年的信息交流與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且具有顛覆性的變化。在新媒體視域下,美術館展覽的敘事與傳播更具有與以往迥然不同的變化與發展。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動漫作品在造型上可圈可點,漫畫傳播媒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什麼是新型漫畫?傳統動漫造型是否經得住考驗?動漫藝術的生存之道是什麼?
美育作為旨在培養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各種能力全面、協調、和諧發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是學校教育的重點。
各民族的民間美術是燦爛文化的物質形式,也是各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它呈現了各族人民在民間生活中對於美的最樸素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祈願,同時它們如山花爛漫般的形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美的精神家園。
2022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導演賈樟柯帶來一份有關文化遺産教育的議案,建議“為中小學生制定中國歷史文化遺産體驗式學習的名錄、路線,將博物館納入義務教育教學體系。”
2月24日,維也納世界博物館向中國美術館館長、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頒發雕塑收藏證書,並委託奧地利駐華大使利肯先生轉交證書原件,以表達對中國藝術家作品在奧永久展示的重視與感謝。
“一年又一年——上海當代新興版畫推介”項目,聚焦新的時代語境下,展現當代版畫藝術家如何繼承新興版畫運動的血脈,如何關注社會變革、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小人物等主題。
1月24日下午,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朝陽區高碑店鄉高井村。
臘月二十四,寫大字。1月26日,“送萬福 進萬家”——2022壬寅年央視網“書春日”,一場科普教育與書法藝術巧妙結合的書春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1月21日,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中國載人航天。
1月10日下午,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與職工朋友們共同抒寫新春。
1月11日下午,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抖音承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北京市教委,與職工朋友們共同抒寫新春。
1月10日下午,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抖音承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朝陽區消防支隊。
1月7日下午,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抖音承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中國移動北京公司,與職工朋友共同抒寫新春。
由全國總工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抖音承辦的2022年“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1月5日在中國職工之家舉辦首場活動——“致敬勞動模範”專場。
榮寶齋三百多年,櫛風沐雨,薪火賡續。在經營實踐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自覺和對藝術品高下真偽的判斷能力——進而形成了“榮寶齋傳統”“榮寶齋精神”。
以“科技賦能動漫産業,創意啟迪文化價值”為主題的2021中國·石家莊第十六屆國際動漫博覽交易會雲展會于2021年12月15日-2021年12月19日隆重舉辦。
11月22日,為了給敦煌文化愛好者提供數字化的全新體驗,中國首家數字藝術電商平臺唯一藝術攜手敦煌美術院,以當下最火的創新方式,推出敦煌藝術系列動態NFT(即數字藝術),宣傳、弘揚、傳承敦煌文化。
2021年11月17日是我國著名古陶瓷研究學者、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馮先銘先生誕辰100週年。當天上午,“紀念馮先銘先生誕辰100週年學術座談會”通過線上方式在故宮博物院召開。
當地時間11月14日,應日本長崎縣邀請,中國美術館館長、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雕塑《隱元禪師像》在日本揭幕,向世人敘述中日文化交流與中日友誼長存的故事。
2021年10月20-25日,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的“百年百校百人”計劃暨2021頂尖教師巡迴課堂(大理站),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于雲南大理楊麗萍大劇院舉辦。
10月27日晚,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在山東濟南圓滿落下帷幕。《陽光下的麥蓋提》《姥姥的田》《浪漫草原》《柔情似水》《瑤山夜語》《移山》6個作品獲獎。
10月25日晚,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舞蹈家協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在“泉城”濟南盛大開幕。
徐悲鴻是中國美術界一致公認的畫壇巨匠,是近代中國畫壇與齊白石、張大千齊名的“三駕馬車”,是近代中國畫改良和美術革命的首倡者,美術啟蒙與救亡的旗手,也是中國最早一批赴歐洲學習西方油畫的畫家。
10月17日,由中國舞蹈家協會、首鋼集團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首鋼園共同承辦的“中國舞蹈家協會2021年環境舞蹈展演(首鋼園)”在首鋼園區拉開帷幕。
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將於2021年10月21日在廣州市拉開帷幕,展演將集中展示近年來舞蹈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取得的優秀成果,用“舞蹈藝術的盛會”來為黨的百年華誕營造熱烈氛圍。
近日,中國拍賣協會發佈2021年春拍12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評述。國際知名藝術市場信息機構Artprice也發佈了《2021上半年拍賣市場報告》,梳理了2021年上半年藝術市場的轉型和發展態勢。
在中秋節前夕慰藉海外僑胞的思鄉之情,山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于2021年9月16日舉辦“文化山東·齊風魯韻”——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暨中秋慰僑演出。
為了慶祝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中國楹聯學會聯袂全國28個省級楹聯組織,以及江西省文聯、中共景德鎮陶瓷大學委員會和中國楹聯館等單位,共同舉辦“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全國大徵聯”活動。
2021年秋季開學,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正式啟用。良渚校區是中國美術學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增長極和重要基地,也是學校探索建立教育新模式新機制的試驗園。
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熱的時候。唐代詩人樊旬《仲夏》描寫道:“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古代的盛夏是何種景色呢?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我們從古畫中可窺一斑。
新興木刻運動從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當時的版畫家以藝術家和革命者的雙重身份出現,如果再加一個身份,那就是新聞工作者。
藝術鄉村建設是當前鄉村建設實踐中備受矚目的模式。當前的藝術鄉村建設,即藝術家以藝術形式介入到鄉村建設,讓“藝術家”成為鄉村建設的規劃者和實施者,讓“藝術”成為鄉村建設的新型資源。
中國畫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中國畫相關題材的學習活動,對傳承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更是基礎美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自1927年中國共産黨創建人民軍隊以來,軍事美術就被賦予鮮明的文化特徵,成為喚起民眾、鼓舞鬥志、提振精神的重要武器。一大批影響深遠的軍事題材美術作品成為新中國美術長廊中的經典之作。
近年來,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和各省級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許多青年人獲得成長,脫穎而出,甚至成為主力。
7月23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西安美術學院、延安文藝紀念館承辦的“史詩的圖像建構——黨史百年曆史畫創作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延安魯藝召開。
7月17日,由河北美術出版社組織策劃的“《西遊記》連環畫補繪工程新書推介會”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付愛民補繪西遊記連環畫原稿作品展”同期在濟南浩雅齋展出。
7月16日,由中國楹聯學會野草詩社主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工會承辦的“載人航天·向黨獻禮·領袖關懷·人民挂記——中國楹聯學會野草詩社走進中國航天詩詞楹聯書法活動”在航天一院舉行。
7月9日上午,應烏克蘭駐華大使館邀請,由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的《靈魂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組雕在烏克蘭駐華大使館落成並舉行揭幕儀式。
用音符舞姿描繪壯美山河,禮讚偉大時代,講述動人故事,演繹美好生活,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中國舞協共同主辦的“各族兒女心向黨”歌舞晚會7月5日晚在北京民族劇院舉辦。
2021年6月,由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與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支持,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分會與央視網書畫頻道提供學術指導,北京市海淀區文化館主辦的第二屆“海之星”少兒書畫藝術展成功舉辦。
6月20日上午,《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特種郵票首發儀式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郵局揭幕儀式在北京舉行,主題郵局啟用專屬郵編“100100”。
2021年6月1日下午,經(全國)教育書畫協會批准,(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分會(下簡稱“少年分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5月21日,國際著名雕塑家、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教授回到母校,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新北區禮堂為師生作了題為“為時代造像”的專題報告會。
在距法國首都巴黎100多公里的小城蒙達爾紀(又譯蒙塔日),一座“工”字造型的群像浮雕佇立在火車站前的“鄧小平廣場”上,呈現著百年前胸懷救國夢的中國先輩們赴法求學的風采。
4月24日,由國家民族畫院唐卡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人物》雜誌社主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文明互鑒專項基金學術支持的“迎接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暨《中華民族一家親》56米唐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作品徵集、評選和展覽,選拔一批具有書畫才能的少年兒童,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少年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熱情,展示當代少年兒童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2021年4月14日,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頒獎活動、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開幕式在紹興蘭亭書法博物館舉行,第三十七屆蘭亭書法節開幕式同期舉行。孫慰祖、崔寒柏等十五位書家榮膺本屆蘭亭獎金、銀、銅獎。
豐子愷先生對傳統繪畫的繼承絕不僅僅是筆墨、宣紙的延續,他以觀照古今的浩闊眼光,關注現實。他在《談中國畫》一文裏曾尖銳指出:“……豈毛筆和宣紙,只能描寫古代現象?為什麼沒有描寫現代生活的中國畫出現呢?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美術館數不勝數,有時候,一個小城鎮竟錯落著數十家各式各樣的美術館,文化氛圍濃厚。在人們欣賞這些展覽的同時,美術館中的展覽周邊商品店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觀眾的目光。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楹聯學會青少年傳統文化交流中心等單位特發起舉辦首屆“華廈萬和堂杯”海內外青少年詩詞楹聯書法作品徵集活動。
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重視。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文化藝術領域討論的話題。中小學語文課對文化傳承起著非常關鍵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存在如何“化”傳統的問題。
中國花鳥畫歷來以描寫大自然中的微觀世界為能事。在花鳥畫家眼裏,草木蟲魚、畜禽走獸、翎毛鱗介皆是充滿生機和寄託情思的絕佳載體,其畫法可包括“工筆”“寫意”“兼工帶寫”等數種。
自古山水畫家無不是飽遊飫看大自然的旅行家,他們實踐著“外師造化,中的心源”的畫理,把它視為一個畫家必須遵循的創作原則。今日我們展卷觀覽,説不定,前人的筆墨之中,正可以找到你內心的神往……
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出爐。新公佈的名單中,咱大北京又新添了四所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新年伊始,國內首部全面反映中國非遺原生態地理存在狀態的短視頻系列紀錄節目《不遠萬里——打開遠方之門》將在央視網書畫頻道“非遺地理”欄目和央視影音、央視頻同步播出。
“藝術戰疫”毫無懸念地登上今年藝術圈年度關鍵詞榜單的榜首。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從中國美協到地方美協、畫院機構,從聲譽卓著的老藝術家,到勤耕不輟的一線藝術工作者,紛紛行動起來。
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由中國郵政發行的《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該郵票的發行旨在向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致敬,宣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
11月30日,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勝利召開。會議選出了中華詩詞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253名,常務理事68名。周文彰當選中華詩詞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
現代繪畫一代宗師林風眠的一生用何種語言和舞臺形式展現?歷史文化名人的挖掘和重現的價值意義是什麼?連續幾天,大型山歌音樂劇《林風眠》在亮勝藝術中心上演後終於來個響亮的回應。
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設計的《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將於11月28日發行。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全球少年拿起筆來,做書畫傳播的小使者,通過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的全球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讓民族文化的記憶世代傳承!
10月20日,經文化和旅遊部備案批准,由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首都師範大學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書畫教育委員會承辦的“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北京發佈。
2020年10月11日,“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吳為山出席並主持沙龍活動,參展藝術家解海龍、苗再新、陳堅、陸慶龍受邀參加沙龍活動。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端硯文化,讓端硯文化的影響力覆蓋更廣的經緯度,“硯玉肇慶 吉祥端州”2020中國端硯文化節暨中國端硯博物館開業儀式將於9月29日在中國硯都端硯文化村(以下簡稱中國硯村)隆重舉行。
為了讓書法經典“用起來”,讓精品字庫融入大眾生活,同時賦能社會公益,提升公益宣傳的視覺審美,9月22日,“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9月19日,“妙手生花——剪紙、刺繡展示與交流活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中國美術館邀請陜西延川剪紙傳承人劉潔瓊和貴州苗族刺繡傳承人潘玉珍現場介紹、展示傳統技藝,為秋日京城增添了一抹藝術亮色。
自從2013年底國家提出改進美術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之後,在中國藝術教學模式多次變革之後的今天,少兒中國畫教學的內容與技法已經不再單一,繪畫表現方式日趨多樣化。
傳統手工藝,原本來自生活,如今卻因其手工製作的特性,而逐漸淡出百姓日常。如何讓這些文化遺産“活下來”、甚至“活出彩”?讓非遺重新走進生活,是吳中新生代手藝人不約而同的選擇。
中國美術家協會于9月9日舉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中華英雄兒女”——《戰“疫”中國:全國美術作品選》出版座談會暨向抗疫英雄贈書、贈畫儀式。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各高校立足自身特色推進課程改革,尤其是與文化創意産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我們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圍繞新文科的建設內涵,加強科研創新精神,堅持走文化自信之路。
在9月3日晚的總臺特別節目《勝利時刻》中,出現了這樣一處特別設計——主持人和嘉賓身後的大屏幕上,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滴答”,聲不大,卻召人心魄……這12秒,這水滴,這跌落,意味著什麼?
為紀唸書聖王羲之誕辰1717週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臨沂書法高端品牌,紀唸書聖王羲之誕辰1717週年系列活動9月3日上午在山東省臨沂市文化中心啟動。
9月2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由北京金臺藝術館與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的“銘記歷史 緬懷先輩 開創中俄友好新篇章”文化活動在北京金臺藝術館舉行。
9月1日上午,“金牛送福 家和業興——《辛醜年》特種郵票印刷開機儀式”在北京郵票印製局舉行。郵票面值均為1.20元,將於2021年1月5日正式上市發售。
8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五屆福州路文化周的重磅活動“福州路青年創想計劃”正式啟動。活動圍繞“街區 X 年輕人”,向“Z世代”發出邀約,邀請青年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探索歷史文化名街面向未來的多樣可能。
在今天的少兒水墨畫教學中,水墨遊戲的概念已經被普遍接受了。可是在具體的課堂上,會發現一些偏差。有的是完全忽略水墨畫工具的特點及其規定性,放任自流,氾濫無歸;有的則仍是變相傳授死的教條。
水墨畫教學必須堅守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教學,否則不能稱為水墨畫;另一方面,兒童畫必須要體現兒童的心理與情感,不能依樣畫葫蘆。當代兒童水墨畫一直在這兩難的境地中生存與發展,這就是當下的兒童水墨畫教學狀況。
作為2006年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七夕”既承載了傳統文化對天地星辰的哲學崇拜、又飽含了人們對生活情感的不懈追求。
2020年8月19日,由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作為指導單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主辦、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開園儀式在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舉行。
電影海報是一部電影的臉面,掃一眼海報只需幾秒,但有時候它能展示的甚至比電影本身更有趣。隨著製作技術的進步,海報畫面越來越精美,表現手法更多樣,文化內涵也更豐富,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海報風格上也相去甚遠。
近日,中華藝術宮、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廣東省文化館等文化機構紛紛舉辦剪紙作品展,展現出了陜北剪紙、潮汕剪紙、現代剪紙等不同派別和形式的剪紙藝術,為人們集中深入了解剪紙這一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提供了機會。
宋徽宗的繪畫,繼承了宋初以來宮廷畫家奉行的“黃筌富貴”程式,又吸納了北宋中期趙昌、崔白創立的水墨新風,他尤其強調寫生,在用心體會物象形理之外,更注重花鳥的生機與精神,所以他的畫既工整氣派,又不失靈氣。
“看似語文閱讀題,仔細讀像是哲學材料題,其實是美術藝考題……央美的考題還是這麼有個性!”本週,中央美術學院2020年本科專業復試雲端開考,考題不出意料讓考生“花式被虐”,還是一個字——難!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雅好丹青的帝王不在少數,論及成就和影響,宋徽宗趙佶當屬之最。在宋徽宗的直接推動下,宋代的文化藝術迎來了歷史上的高峰,他的書畫創作及審美理念對其後中國書畫的發展更是影響深遠。
7月10日,《浙江現代美術名家年譜(第一輯)》編撰推進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據悉,該項目計劃編撰八位浙江現代美術家年譜,分別為黃賓虹、潘天壽、林風眠、常書鴻、張書旂、陸維釗、陳之佛和倪貽德。
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上諸多鑒藏印記中,“銘心絕品”是最後畫句號的。近日,“陸鏡清先生捐贈陳巨來‘銘心絕品’田黃印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
巴黎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4時47分,二冊《永樂大典》在法國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二號拍賣廳舉拍,最終成交價為8128000歐元。
董其昌是從上海市松江區走出去的一代畫壇宗師,作為“松江畫派”的傑出代表,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提出並倡導“南北宗”論,影響之後300餘年的文人畫創作。
在近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古代、近現代書畫扇面因形式雅致、尺幅袖珍而受到了較多藏家的青睞,在咫尺紈素上留下的歷史名人的翰墨丹青,相較大尺幅作品也有著較高的性價比,從而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熱度也與日俱增。
由中國文聯組織編寫的年度中國藝術發展報告,至今已經連續出版八年,報告全景記錄年度中國藝術的整體概況,全面反映發展的最新成果,系統分析發展的新特徵和新趨勢,為文藝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南。
范仲淹善書。黃庭堅《山谷題跋》中這樣評價:“範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沉著,極近晉宋人書。”又雲:“範文正公書《伯夷頌》極得前人筆意,蓋正書易俗,而小楷難於清勁有精神。
公共教育活動是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和旅遊部多年來持續進行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活動,促使美術館不斷積極挖掘公共教育的內涵,舉辦和申報了許多趣味性、藝術性、互動性兼具的公教活動。
著名書畫家陳佩秋6月26日在上海駕鶴西去,享年98歲。有中國美術史論者認為陳佩秋是“近現代海派中國畫最後一位大師級畫家” ,她的離去也標誌著“中國傳統繪畫一個時代的結束” 。
今年是文徵明誕辰550週年。正于上海博物館舉行的“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中有一幅重磅作品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那就是明代畫家文徵明的《江南春詞意圖》。
6月11日是沙孟海誕辰120週年紀念日,作為20世紀書壇的代表人物,沙孟海憑藉深厚的學術功底與高尚人格,在書法、篆刻等諸多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兒童相是豐子愷漫畫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雖然所記錄的都是司空見慣的場景,但經過畫家敏銳細膩的觀察和獨到的繪畫方式,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幅充滿濃郁溫情和豐富趣味的漫畫。
2020年6月1日,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在京正式啟動。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大會採用全球連線直播的形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會導師、學生代表等共同啟動。
5月27日,國家大劇院對外公告將於2020年6月2日起對公眾有序限流開放參觀,實行提前預約。這是國家大劇院自1月取消演出和參觀,時隔4個月後首次對外施行預約開放。
然而,一場疫情,迫使全球博物館中斷場館開放,整個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和不確定性。藝術博物館的概念是否會在疫情浪潮中發生改變?未來藝術博物館的面貌究竟為何?
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物局承辦的“2020絲綢之路周”活動將於6月19日至24日舉行主場活動,主題為:“絲綢之路:互學互鑒促進未來合作”。
今天一些博物館在管理文物和弘揚文化方面的舉措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讓不少人由衷發出“文物原來還可以這麼玩”的感嘆。一場消費和服務的變革悄然開啟,使得這個時代的博物館建設漸入佳境。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記者從11日舉行的國家文物局2020年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江蘇省南京博物院舉行。
熱播劇《清平樂》中宋仁宗趙禎手把手教曹皇后練習“飛白書”的橋段令不少劇迷都高呼“甜透了” ,這種沉寂數百年的書體也借由此次“發糖”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鮮艷的百花,茂盛的樹木,象徵和平的鴿子,在齊白石筆下化為繁榮與安寧的寓意;傳統的筆墨,取材自然的真山真水,在傅抱石的“抱石皴”下具有了革命的豪情。這些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新國畫”的面貌。
早在周代,貴族教育體系就要求學生掌握禮、樂、射、禦、書、數六項基本才能, 各朝對於選拔藝術人才的標準都不盡相同,“藝考政策”或隨時局變化,或隨君王的喜好浮沉,或隨社會風俗影響而改變。
科幻畫是一種繪畫形式,是指借助科幻的主題,以藝術形式錶現科學構思。科幻畫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力求準確反映科學原理和現實生活。
3月30日,是梵高167週年誕辰。收藏于荷蘭辛格·拉倫博物館的梵高作品《春日花園》,令人難以置信地被盜走了。淩晨的博物館現場,碎玻璃散落一地。放置該作品的墻面空了,一起空的,還有許多人的心。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中央民族大學、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油畫、版畫),將於今年秋季在北京和山東舉辦。
文人畫是傳統繪畫的主流,但在100多年前受到相當多的批評,近幾十年來在豐富發展的同時也還受到不少質疑,時代在發展,關於文人畫與院體畫的內涵也在更新變化,在藝術實踐上會有不同的呈現。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4月5日上午10時,故宮開啟2020年首次直播,連續兩天、三場直播,讓網友跟隨故宮博物院宣教部工作人員的步伐,領略到閉館期間故宮的春日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全面推遲的藝考校考備受關注。昨日,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一眾知名藝術類院校集中發佈2020年藝術類專業考試調整方案。至此,絕大部分院校的調整方案均已出爐。
2020年4月1日上午10時,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廣告傳媒公司承辦的第二屆肽能杯·“我愛大熊貓”國際少兒明信片繪畫大賽的啟動儀式在線上隆重舉行。
高二適的書法意象以氣勢開張、書蘊“詩意”為基調,以其精湛的筆墨古法、深厚淵深的文史修養和特立高潔的文人風骨幻化熔鑄,開古典主義之新境,堪稱傳統書法草書一脈的浪漫主義大師。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看風景,對於風景的命名和分節,分得越細緻,對於風景的記憶、認識和觀察也越精細。所以認識論裏有正反的過程,我相信古人往往是從模糊的、一般的概念出發,然後越看越細,越命名越細緻。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3月30日淩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東部的辛格·拉倫博物館夜間遭人闖入,正在展出的梵高畫作《春天花園》被盜。這幅被盜的作品,體現了梵高藝術生涯早期的繪畫風格。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3月26日晚,經過三天展拍,在愛心企業的慷慨出價之下,由袁熙坤國際文化藝術(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 “藝術承載希望”袁熙坤雕塑作品線上慈善拍賣專場圓滿結拍,成交總額達200萬元。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教育部要求,對於與專業考試要求相關度不高的專業、省級統考已覆蓋的專業,高校要儘量減少校考專業範圍。對於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勵高校採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考核。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藝工作者用文字、用畫筆、用音樂……用藝術寫意抒懷、鼓舞鬥志、撫慰心靈、紀錄英雄,加入到戰“疫”行動中來。一系列“防疫”主題宣傳畫異軍突起,發揮了文藝宣傳“輕騎兵”的作用。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全國美術家與美術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謳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最美中國人。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在部門戶網站上增設“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措施”專題,及時發佈文化和旅遊系統防控疫情的重要政策文件,分類梳理各地支持文旅企業發展的相關舉措。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面對疫情,醫務人員、記者是勇敢的逆行者,他們是救死扶傷、記錄現場的勇士們,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是真相的探尋者,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踐行者。他們,就是最美中國人!
面對疫情,醫務人員、記者是勇敢的逆行者,他們是救死扶傷、記錄現場的勇士們,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是真相的探尋者,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踐行者。他們,就是最美中國人!
當下,抗擊疫情對於每個人來説都如臨大考,書法家們紛紛以筆作槍,希望通過手中的筆,凝心聚力,鼓舞鬥志,創作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用書法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央視網消息:1月14日,2020年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評審會在央視網召開。經專家陪審團終評結果最終從3000多副入圍春聯中評選出了90副年度優秀春聯和10副年度最佳春聯。
2019年12月20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12月19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美協主席團、百餘位各地美協代表和中國美協各藝委會、研究會代表匯聚于京,為2020年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獻計獻策。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11月9日在安徽宣城隆重舉辦,11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並對大會決出的書法新星、明日之星、人氣之星、優秀組織獎及優秀園丁獎代表進行了表彰。
11月8日上午,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以下簡稱“海藝節”)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本屆海藝節由文旅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旅廳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以“多彩海絲、文明互鑒”為主題。
由央視網聯合全國教育書畫協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將於11月9日在“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安徽宣城隆重舉辦。
10月18日,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隆重舉行了第七屆國學文化節閉幕式暨祭孔大典。這座具有700多年曆史,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孔廟紅毯鋪道,黃菊漫地,黃綢圍欄,一派莊嚴神聖的景象。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好、領會好和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週年之際,文化和旅遊部直屬藝術單位根據自身實際,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重溫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展示中華詩詞的發展成就,10月15日上午,由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沈鵬詩書畫獎作品展暨中華詩詞紀念叢書首髮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著作權是創作者享有的知識産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無權侵害他人的著作權。中國美術家協會一直以來堅決維護美術作品作者的著作權,高度重視並堅決反對各類展覽中的侵權行為。
由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中國石油文聯、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西氣東輸管道公司承辦的“石油精神翰墨行——中國書法家志願服務”走進西氣東輸活動在上海舉行。
山東緣何贏得“三大國展”青睞?山東藝術在“三大國展”中將有怎樣的精彩表現?籌辦好“三大國展”有哪些深遠意義?8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三大國展”新聞發佈會上,有些答案已經揭曉。
備受全國矚目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藝術設計作品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篆書、篆刻、刻字展,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三大國展”即將在山東舉辦。
8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漢字書法文化國際傳播基地正式在馬來西亞揭牌。啟功書院將履行其在國際上的教育責任,階段性調遣書法教授及導師赴馬來西亞授課。
8月6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孔子博物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央視網、(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分會協辦的“中華傳統曬書大會”啟動儀式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舉辦。
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意見》的第二條就是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2019年國內春拍總體成交不旺,精品徵集困難,買家出手謹慎。但在資金面趨緊、頂級拍品缺少的形勢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已經實屬不易了。整個書畫板塊,只誕生了1件億元拍品,顯示出市場的嚴峻。
《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和公益活動之一,已成功舉辦三屆,受到海內外書法愛好者普遍歡迎和廣泛讚譽,覆蓋海內外2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
6月5日,“紅船頌”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全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暨第五屆“紅船頌”全國美展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全面介紹了活動的相關情況,即日起啟動並面向全國徵稿。
為進一步鞏固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提倡楹聯書法雙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當代十大楹聯書法名家”和“當代百名楹聯書法家”作品展覽活動11月中旬將在北京舉辦。
2019年5月24日至26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和紹興市政府精心籌備的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暨紹興論壇學術主題系列活動在中國文化名城——紹興成功舉辦。
2019年5月19日上午,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中國民族博覽雜誌社、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華詩詞有獎徵集”活動新聞發佈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亞洲文明聯展(藝術展):大道融通——亞洲藝術作品展”5月10日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9年4月10日上午,在“源流·時代”(古代篇)之“盡得風流——王羲之的尺牘”與“榮擢百代——王羲之的譜係”對觀眾開放之際,紹興市第三十五屆蘭亭書法節拉開帷幕。
4月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退休,在回顧單霽翔七年故宮工作的同時,不少人感嘆“下一任院長壓力山大啊”。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就是這位“網紅”院長的繼任者。
2019年3月28日,由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及金山辦公軟體共同發起的“發現‘中紋’之美——首屆中華符號數字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
3月23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社會美育聯盟、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協會主辦,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中國實學研究會等協辦的首屆社會美育國際論壇“家庭美育的未來”在北京召開。
互聯網時代的美育應該是一場全感官發動、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體驗,這需要整合網上網下美育資源,在中華美育精神指引下,結合當代中國人審美和人格完善內在需求,遵循美育規律,構建紮根時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文化和旅遊部3月2日至31日期間在京舉辦“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活動,來自“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和“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的20部優秀作品將在北京各大劇場演出39場。
新年伊始,各大藝術院校的本科招生專業考試陸續開考。2月15-18日,中國美術學院2019年本科招生專業考試在全國的4個考點同時舉行。2月19日,中央美術學院也開始了為期6天的校考。
雪中的故宮、暴雨中的故宮,故宮中的貓、故宮中的花,故宮文創、故宮展覽,樁樁件件都能引起關注。在剛剛過去的上元節,故宮近百年來首次夜間開放,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更是讓故宮再次刷屏。
今年“歡樂春節”將攜手世界各地近千家合作夥伴,計劃在133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座城市開展1500余場活動,涵蓋演出、展覽、廟會、廣場巡遊、非遺互動、講座論壇、冰雪龍舟等30多種類型。
由山東博物館編、呂金成主編的《印學研究》第十二輯《古磚文研究專輯》、第十三輯《千甓亭同范古磚新錄》,2018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付梓面世。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暨“CCTV萬福送萬家”2019春聯書寫活動走進廣東肇慶,于2018年12月30日在廣東省肇慶市隆重舉行,2018年12月31日舉行頒獎典禮。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暨CCTV萬福送萬家2019春聯書寫活動走進廣東肇慶,于2018年12月30日在廣東省肇慶市隆重舉行,2018年12月31日舉行頒獎典禮。
12月22日,《“你好呀!故宮”——多媒體閱讀研討會》在故宮·紫禁書院召開。該研討會由故宮出版社、故宮·紫禁書院主辦,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作為研討會品牌支持。
12月14日,國家博物館舉辦“法古禪心——紀念李苦禪誕辰120週年藝術展”學術研討會,旨在追溯、感念李苦禪先生的藝術人生和家國情懷,更好詮釋“文化脊梁”的時代內涵,弘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11月22日上午,由安徽出版集團和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中國線裝圖書文化産業發展聯盟、安徽出版集團主辦的首屆中國宣紙出版論壇在安徽涇縣開幕。
日前, 2018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驗收評審工作在京舉行,從全國72家各級各類美術館申報的項目中,初選的30個展覽項目進京彙報,將評選出10個精品項目進行推廣。
全國第一家中國書法國際傳播實體研究學術機構——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于2018年10月16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成立儀式,聘請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崔希亮教授任首任院長。
2018年10月12日下午,中國美術館藝術教育空間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二十多位在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和十多位中國大學生共聚一堂,在北京民間藝術家的指導下,體驗傳統綵燈製作。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9月25日,以“傳統工藝設計的啟示”為主題的設計論壇在故宮·紫禁書院開展。8位跨領域專家,10位藝術家、設計師,100余位專業嘉賓,匯聚故宮·紫禁書院,分享、探討當代設計與傳統文化、藝術間的譯碼。
8月26日上午,位於北京西郊的中國生態書畫院內,來自全國的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著名的書法家等歡聚一堂,一起饒有興致地品讀賞析趙學敏先生新近撰寫併發表的報告文學《國寶大熊貓團團圓圓故事》。
8月17日上午,由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美協聯合主辦,以“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文聯報告廳召開了籌備啟動新聞發佈會。
2018年8月4日,由故宮博物院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四景山水圖》特種郵票首髮式暨“2018集郵周”啟動儀式在故宮建福宮花園舉行。
由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女畫家協會等11家部門聯合舉辦的“少兒強 中國強 中國手藝小鎮尋找最美手藝傳承人”活動在侯馬成功啟動。
2018年7月27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7月10日至9月9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局、濟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出,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解答。
為了更好地推進財富文化正能量的發揚,由中國金幣總公司文化傳播中心、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金幣與國家非遺文化高端論壇于2018年7月18日在北京舉辦。
乾隆應當是有記載觀賞《漢宮秋圖》的第一位皇帝。中國畫的手卷,講究從右至左觀賞, 《漢宮秋圖》亦是如此。徐徐展開畫卷,只見由小河圍成的豪宅內,殿宇回廊,綠樹掩映,有小橋流水人家,亦有湖石舟楫映帶……
歐洲人慣於繪製肖像並將之挂在宮殿墻上;非洲人精心製作面具卻只偶爾在特殊場合使用;日本人每年不同的季節在家中懸挂相應的畫卷;澳大利亞土著人幾千年來都在岩壁上作畫……每個國家的藝術傳統各不相同
面對漢代、魏晉前涼時期的簡牘文書,我陷入沉思:如何將挖掘出來的有價值的文史資料系統化,將那些支離破碎的文明碎片變成閃閃發光的瑰寶,將那些殘簡斷片變成書法學有用的黃金資料。
風格各異的畫挂在家裏的客廳裏會是什麼效果?書與食物可以有怎樣的關聯?古代圖騰與當代元素怎樣融合?……這些問題都能在6月26日至7月8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藝·在生活——沉浸式藝術設計展”上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