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所呈現的輕鬆詼諧和諷刺暗喻,給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家更多創作的可能性。現當代藝術的表達不僅在技法上風格上呈現,在此基礎上更趨向於藝術家的個人表達,用作品述説對於生命的體驗和對社會的見解。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風起雲涌的外部環境,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孕育了潘天壽鐵骨錚錚而又溫厚敦實的品格,也造就了他格局宏大、氣象深穆、雅儒雄闊的藝術。。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熊先生是20世紀融通中西文化,且以哲學、文學、藝術修行悟道的文化自覺者,無論是他的文字或繪畫、書法、雕刻,總是在千錘百煉的歷練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在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中,我們對於像法國這樣的西方國家的熱情,可能要高於法國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情。熱情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造成逆差。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當代畫家表現豐收的作品中,涉及國畫、油畫、版畫等不同畫種和不同的主題表達,不管是如何的變化,“豐收”對於農民、對於社會的意義,都沒有變。
特邀藝評人:徐裏(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從美協角度回顧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復評評審情況,對整體作品面貌進行了分析和梳理,總結五年來美術創作領域的變化與成就。
特邀藝評人: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大量的實踐表明,欲求達到精深、精湛、精良的藝術高峰並非易事,探取藝術堂奧,不光需要學養、能力的不斷提升,還需要時間和藝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