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出爐。新公佈的名單中,咱大北京又新添了四所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新年伊始,國內首部全面反映中國非遺原生態地理存在狀態的短視頻系列紀錄節目《不遠萬里——打開遠方之門》將在央視網書畫頻道“非遺地理”欄目和央視影音、央視頻同步播出。
“藝術戰疫”毫無懸念地登上今年藝術圈年度關鍵詞榜單的榜首。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從中國美協到地方美協、畫院機構,從聲譽卓著的老藝術家,到勤耕不輟的一線藝術工作者,紛紛行動起來。
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由中國郵政發行的《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該郵票的發行旨在向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致敬,宣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
11月30日,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勝利召開。會議選出了中華詩詞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253名,常務理事68名。周文彰當選中華詩詞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
現代繪畫一代宗師林風眠的一生用何種語言和舞臺形式展現?歷史文化名人的挖掘和重現的價值意義是什麼?連續幾天,大型山歌音樂劇《林風眠》在亮勝藝術中心上演後終於來個響亮的回應。
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設計的《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將於11月28日發行。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全球少年拿起筆來,做書畫傳播的小使者,通過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的全球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讓民族文化的記憶世代傳承!
10月20日,經文化和旅遊部備案批准,由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首都師範大學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書畫教育委員會承辦的“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北京發佈。
2020年10月11日,“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吳為山出席並主持沙龍活動,參展藝術家解海龍、苗再新、陳堅、陸慶龍受邀參加沙龍活動。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端硯文化,讓端硯文化的影響力覆蓋更廣的經緯度,“硯玉肇慶 吉祥端州”2020中國端硯文化節暨中國端硯博物館開業儀式將於9月29日在中國硯都端硯文化村(以下簡稱中國硯村)隆重舉行。
為了讓書法經典“用起來”,讓精品字庫融入大眾生活,同時賦能社會公益,提升公益宣傳的視覺審美,9月22日,“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9月19日,“妙手生花——剪紙、刺繡展示與交流活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中國美術館邀請陜西延川剪紙傳承人劉潔瓊和貴州苗族刺繡傳承人潘玉珍現場介紹、展示傳統技藝,為秋日京城增添了一抹藝術亮色。
自從2013年底國家提出改進美術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之後,在中國藝術教學模式多次變革之後的今天,少兒中國畫教學的內容與技法已經不再單一,繪畫表現方式日趨多樣化。
傳統手工藝,原本來自生活,如今卻因其手工製作的特性,而逐漸淡出百姓日常。如何讓這些文化遺産“活下來”、甚至“活出彩”?讓非遺重新走進生活,是吳中新生代手藝人不約而同的選擇。
中國美術家協會于9月9日舉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中華英雄兒女”——《戰“疫”中國:全國美術作品選》出版座談會暨向抗疫英雄贈書、贈畫儀式。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各高校立足自身特色推進課程改革,尤其是與文化創意産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我們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圍繞新文科的建設內涵,加強科研創新精神,堅持走文化自信之路。
在9月3日晚的總臺特別節目《勝利時刻》中,出現了這樣一處特別設計——主持人和嘉賓身後的大屏幕上,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滴答”,聲不大,卻召人心魄……這12秒,這水滴,這跌落,意味著什麼?
為紀唸書聖王羲之誕辰1717週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臨沂書法高端品牌,紀唸書聖王羲之誕辰1717週年系列活動9月3日上午在山東省臨沂市文化中心啟動。
9月2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由北京金臺藝術館與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的“銘記歷史 緬懷先輩 開創中俄友好新篇章”文化活動在北京金臺藝術館舉行。
9月1日上午,“金牛送福 家和業興——《辛醜年》特種郵票印刷開機儀式”在北京郵票印製局舉行。郵票面值均為1.20元,將於2021年1月5日正式上市發售。
8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五屆福州路文化周的重磅活動“福州路青年創想計劃”正式啟動。活動圍繞“街區 X 年輕人”,向“Z世代”發出邀約,邀請青年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探索歷史文化名街面向未來的多樣可能。
在今天的少兒水墨畫教學中,水墨遊戲的概念已經被普遍接受了。可是在具體的課堂上,會發現一些偏差。有的是完全忽略水墨畫工具的特點及其規定性,放任自流,氾濫無歸;有的則仍是變相傳授死的教條。
水墨畫教學必須堅守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教學,否則不能稱為水墨畫;另一方面,兒童畫必須要體現兒童的心理與情感,不能依樣畫葫蘆。當代兒童水墨畫一直在這兩難的境地中生存與發展,這就是當下的兒童水墨畫教學狀況。
作為2006年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七夕”既承載了傳統文化對天地星辰的哲學崇拜、又飽含了人們對生活情感的不懈追求。
2020年8月19日,由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作為指導單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主辦、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開園儀式在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舉行。
電影海報是一部電影的臉面,掃一眼海報只需幾秒,但有時候它能展示的甚至比電影本身更有趣。隨著製作技術的進步,海報畫面越來越精美,表現手法更多樣,文化內涵也更豐富,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海報風格上也相去甚遠。
近日,中華藝術宮、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廣東省文化館等文化機構紛紛舉辦剪紙作品展,展現出了陜北剪紙、潮汕剪紙、現代剪紙等不同派別和形式的剪紙藝術,為人們集中深入了解剪紙這一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提供了機會。
宋徽宗的繪畫,繼承了宋初以來宮廷畫家奉行的“黃筌富貴”程式,又吸納了北宋中期趙昌、崔白創立的水墨新風,他尤其強調寫生,在用心體會物象形理之外,更注重花鳥的生機與精神,所以他的畫既工整氣派,又不失靈氣。
“看似語文閱讀題,仔細讀像是哲學材料題,其實是美術藝考題……央美的考題還是這麼有個性!”本週,中央美術學院2020年本科專業復試雲端開考,考題不出意料讓考生“花式被虐”,還是一個字——難!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雅好丹青的帝王不在少數,論及成就和影響,宋徽宗趙佶當屬之最。在宋徽宗的直接推動下,宋代的文化藝術迎來了歷史上的高峰,他的書畫創作及審美理念對其後中國書畫的發展更是影響深遠。
7月10日,《浙江現代美術名家年譜(第一輯)》編撰推進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據悉,該項目計劃編撰八位浙江現代美術家年譜,分別為黃賓虹、潘天壽、林風眠、常書鴻、張書旂、陸維釗、陳之佛和倪貽德。
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上諸多鑒藏印記中,“銘心絕品”是最後畫句號的。近日,“陸鏡清先生捐贈陳巨來‘銘心絕品’田黃印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
巴黎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4時47分,二冊《永樂大典》在法國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二號拍賣廳舉拍,最終成交價為8128000歐元。
董其昌是從上海市松江區走出去的一代畫壇宗師,作為“松江畫派”的傑出代表,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提出並倡導“南北宗”論,影響之後300餘年的文人畫創作。
在近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古代、近現代書畫扇面因形式雅致、尺幅袖珍而受到了較多藏家的青睞,在咫尺紈素上留下的歷史名人的翰墨丹青,相較大尺幅作品也有著較高的性價比,從而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熱度也與日俱增。
由中國文聯組織編寫的年度中國藝術發展報告,至今已經連續出版八年,報告全景記錄年度中國藝術的整體概況,全面反映發展的最新成果,系統分析發展的新特徵和新趨勢,為文藝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南。
范仲淹善書。黃庭堅《山谷題跋》中這樣評價:“範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沉著,極近晉宋人書。”又雲:“範文正公書《伯夷頌》極得前人筆意,蓋正書易俗,而小楷難於清勁有精神。
公共教育活動是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和旅遊部多年來持續進行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活動,促使美術館不斷積極挖掘公共教育的內涵,舉辦和申報了許多趣味性、藝術性、互動性兼具的公教活動。
著名書畫家陳佩秋6月26日在上海駕鶴西去,享年98歲。有中國美術史論者認為陳佩秋是“近現代海派中國畫最後一位大師級畫家” ,她的離去也標誌著“中國傳統繪畫一個時代的結束” 。
今年是文徵明誕辰550週年。正于上海博物館舉行的“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中有一幅重磅作品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那就是明代畫家文徵明的《江南春詞意圖》。
6月11日是沙孟海誕辰120週年紀念日,作為20世紀書壇的代表人物,沙孟海憑藉深厚的學術功底與高尚人格,在書法、篆刻等諸多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兒童相是豐子愷漫畫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雖然所記錄的都是司空見慣的場景,但經過畫家敏銳細膩的觀察和獨到的繪畫方式,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幅充滿濃郁溫情和豐富趣味的漫畫。
2020年6月1日,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在京正式啟動。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大會採用全球連線直播的形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會導師、學生代表等共同啟動。
5月27日,國家大劇院對外公告將於2020年6月2日起對公眾有序限流開放參觀,實行提前預約。這是國家大劇院自1月取消演出和參觀,時隔4個月後首次對外施行預約開放。
然而,一場疫情,迫使全球博物館中斷場館開放,整個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和不確定性。藝術博物館的概念是否會在疫情浪潮中發生改變?未來藝術博物館的面貌究竟為何?
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物局承辦的“2020絲綢之路周”活動將於6月19日至24日舉行主場活動,主題為:“絲綢之路:互學互鑒促進未來合作”。
今天一些博物館在管理文物和弘揚文化方面的舉措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讓不少人由衷發出“文物原來還可以這麼玩”的感嘆。一場消費和服務的變革悄然開啟,使得這個時代的博物館建設漸入佳境。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記者從11日舉行的國家文物局2020年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江蘇省南京博物院舉行。
熱播劇《清平樂》中宋仁宗趙禎手把手教曹皇后練習“飛白書”的橋段令不少劇迷都高呼“甜透了” ,這種沉寂數百年的書體也借由此次“發糖”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鮮艷的百花,茂盛的樹木,象徵和平的鴿子,在齊白石筆下化為繁榮與安寧的寓意;傳統的筆墨,取材自然的真山真水,在傅抱石的“抱石皴”下具有了革命的豪情。這些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新國畫”的面貌。
早在周代,貴族教育體系就要求學生掌握禮、樂、射、禦、書、數六項基本才能, 各朝對於選拔藝術人才的標準都不盡相同,“藝考政策”或隨時局變化,或隨君王的喜好浮沉,或隨社會風俗影響而改變。
科幻畫是一種繪畫形式,是指借助科幻的主題,以藝術形式錶現科學構思。科幻畫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力求準確反映科學原理和現實生活。
3月30日,是梵高167週年誕辰。收藏于荷蘭辛格·拉倫博物館的梵高作品《春日花園》,令人難以置信地被盜走了。淩晨的博物館現場,碎玻璃散落一地。放置該作品的墻面空了,一起空的,還有許多人的心。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中央民族大學、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油畫、版畫),將於今年秋季在北京和山東舉辦。
文人畫是傳統繪畫的主流,但在100多年前受到相當多的批評,近幾十年來在豐富發展的同時也還受到不少質疑,時代在發展,關於文人畫與院體畫的內涵也在更新變化,在藝術實踐上會有不同的呈現。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4月5日上午10時,故宮開啟2020年首次直播,連續兩天、三場直播,讓網友跟隨故宮博物院宣教部工作人員的步伐,領略到閉館期間故宮的春日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全面推遲的藝考校考備受關注。昨日,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一眾知名藝術類院校集中發佈2020年藝術類專業考試調整方案。至此,絕大部分院校的調整方案均已出爐。
2020年4月1日上午10時,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廣告傳媒公司承辦的第二屆肽能杯·“我愛大熊貓”國際少兒明信片繪畫大賽的啟動儀式在線上隆重舉行。
高二適的書法意象以氣勢開張、書蘊“詩意”為基調,以其精湛的筆墨古法、深厚淵深的文史修養和特立高潔的文人風骨幻化熔鑄,開古典主義之新境,堪稱傳統書法草書一脈的浪漫主義大師。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看風景,對於風景的命名和分節,分得越細緻,對於風景的記憶、認識和觀察也越精細。所以認識論裏有正反的過程,我相信古人往往是從模糊的、一般的概念出發,然後越看越細,越命名越細緻。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3月30日淩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東部的辛格·拉倫博物館夜間遭人闖入,正在展出的梵高畫作《春天花園》被盜。這幅被盜的作品,體現了梵高藝術生涯早期的繪畫風格。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文聯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攜手並肩、各展所長,傾情投身抗擊疫情的主題文藝創作,推出一批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優秀作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3月26日晚,經過三天展拍,在愛心企業的慷慨出價之下,由袁熙坤國際文化藝術(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 “藝術承載希望”袁熙坤雕塑作品線上慈善拍賣專場圓滿結拍,成交總額達200萬元。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教育部要求,對於與專業考試要求相關度不高的專業、省級統考已覆蓋的專業,高校要儘量減少校考專業範圍。對於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勵高校採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考核。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藝工作者用文字、用畫筆、用音樂……用藝術寫意抒懷、鼓舞鬥志、撫慰心靈、紀錄英雄,加入到戰“疫”行動中來。一系列“防疫”主題宣傳畫異軍突起,發揮了文藝宣傳“輕騎兵”的作用。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全國美術家與美術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謳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最美中國人。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在部門戶網站上增設“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措施”專題,及時發佈文化和旅遊系統防控疫情的重要政策文件,分類梳理各地支持文旅企業發展的相關舉措。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面對疫情,醫務人員、記者是勇敢的逆行者,他們是救死扶傷、記錄現場的勇士們,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是真相的探尋者,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踐行者。他們,就是最美中國人!
面對疫情,醫務人員、記者是勇敢的逆行者,他們是救死扶傷、記錄現場的勇士們,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是真相的探尋者,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踐行者。他們,就是最美中國人!
當下,抗擊疫情對於每個人來説都如臨大考,書法家們紛紛以筆作槍,希望通過手中的筆,凝心聚力,鼓舞鬥志,創作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用書法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特邀美術家們為英模們畫肖像、畫速寫,記錄這些新時代最美中國人。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發起了《漫畫作槍,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倡議美術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戰疫情;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央視網消息:1月14日,2020年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評審會在央視網召開。經專家陪審團終評結果最終從3000多副入圍春聯中評選出了90副年度優秀春聯和10副年度最佳春聯。
2019年12月20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12月19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美協主席團、百餘位各地美協代表和中國美協各藝委會、研究會代表匯聚于京,為2020年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獻計獻策。
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11月9日在安徽宣城隆重舉辦,11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並對大會決出的書法新星、明日之星、人氣之星、優秀組織獎及優秀園丁獎代表進行了表彰。
11月8日上午,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以下簡稱“海藝節”)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本屆海藝節由文旅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旅廳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以“多彩海絲、文明互鑒”為主題。
由央視網聯合全國教育書畫協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將於11月9日在“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安徽宣城隆重舉辦。
10月18日,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隆重舉行了第七屆國學文化節閉幕式暨祭孔大典。這座具有700多年曆史,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孔廟紅毯鋪道,黃菊漫地,黃綢圍欄,一派莊嚴神聖的景象。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好、領會好和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週年之際,文化和旅遊部直屬藝術單位根據自身實際,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重溫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展示中華詩詞的發展成就,10月15日上午,由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沈鵬詩書畫獎作品展暨中華詩詞紀念叢書首髮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著作權是創作者享有的知識産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無權侵害他人的著作權。中國美術家協會一直以來堅決維護美術作品作者的著作權,高度重視並堅決反對各類展覽中的侵權行為。
由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中國石油文聯、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西氣東輸管道公司承辦的“石油精神翰墨行——中國書法家志願服務”走進西氣東輸活動在上海舉行。
山東緣何贏得“三大國展”青睞?山東藝術在“三大國展”中將有怎樣的精彩表現?籌辦好“三大國展”有哪些深遠意義?8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三大國展”新聞發佈會上,有些答案已經揭曉。
備受全國矚目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藝術設計作品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篆書、篆刻、刻字展,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三大國展”即將在山東舉辦。
8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漢字書法文化國際傳播基地正式在馬來西亞揭牌。啟功書院將履行其在國際上的教育責任,階段性調遣書法教授及導師赴馬來西亞授課。
8月6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孔子博物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央視網、(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分會協辦的“中華傳統曬書大會”啟動儀式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舉辦。
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意見》的第二條就是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2019年國內春拍總體成交不旺,精品徵集困難,買家出手謹慎。但在資金面趨緊、頂級拍品缺少的形勢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已經實屬不易了。整個書畫板塊,只誕生了1件億元拍品,顯示出市場的嚴峻。
《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和公益活動之一,已成功舉辦三屆,受到海內外書法愛好者普遍歡迎和廣泛讚譽,覆蓋海內外2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
6月5日,“紅船頌”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全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暨第五屆“紅船頌”全國美展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全面介紹了活動的相關情況,即日起啟動並面向全國徵稿。
為進一步鞏固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提倡楹聯書法雙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當代十大楹聯書法名家”和“當代百名楹聯書法家”作品展覽活動11月中旬將在北京舉辦。
2019年5月24日至26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和紹興市政府精心籌備的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暨紹興論壇學術主題系列活動在中國文化名城——紹興成功舉辦。
2019年5月19日上午,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中國民族博覽雜誌社、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華詩詞有獎徵集”活動新聞發佈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亞洲文明聯展(藝術展):大道融通——亞洲藝術作品展”5月10日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9年4月10日上午,在“源流·時代”(古代篇)之“盡得風流——王羲之的尺牘”與“榮擢百代——王羲之的譜係”對觀眾開放之際,紹興市第三十五屆蘭亭書法節拉開帷幕。
4月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退休,在回顧單霽翔七年故宮工作的同時,不少人感嘆“下一任院長壓力山大啊”。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就是這位“網紅”院長的繼任者。
2019年3月28日,由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及金山辦公軟體共同發起的“發現‘中紋’之美——首屆中華符號數字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
3月23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社會美育聯盟、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協會主辦,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中國實學研究會等協辦的首屆社會美育國際論壇“家庭美育的未來”在北京召開。
互聯網時代的美育應該是一場全感官發動、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體驗,這需要整合網上網下美育資源,在中華美育精神指引下,結合當代中國人審美和人格完善內在需求,遵循美育規律,構建紮根時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文化和旅遊部3月2日至31日期間在京舉辦“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活動,來自“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和“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的20部優秀作品將在北京各大劇場演出39場。
新年伊始,各大藝術院校的本科招生專業考試陸續開考。2月15-18日,中國美術學院2019年本科招生專業考試在全國的4個考點同時舉行。2月19日,中央美術學院也開始了為期6天的校考。
雪中的故宮、暴雨中的故宮,故宮中的貓、故宮中的花,故宮文創、故宮展覽,樁樁件件都能引起關注。在剛剛過去的上元節,故宮近百年來首次夜間開放,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更是讓故宮再次刷屏。
今年“歡樂春節”將攜手世界各地近千家合作夥伴,計劃在133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座城市開展1500余場活動,涵蓋演出、展覽、廟會、廣場巡遊、非遺互動、講座論壇、冰雪龍舟等30多種類型。
由山東博物館編、呂金成主編的《印學研究》第十二輯《古磚文研究專輯》、第十三輯《千甓亭同范古磚新錄》,2018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付梓面世。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暨“CCTV萬福送萬家”2019春聯書寫活動走進廣東肇慶,于2018年12月30日在廣東省肇慶市隆重舉行,2018年12月31日舉行頒獎典禮。
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總決賽暨CCTV萬福送萬家2019春聯書寫活動走進廣東肇慶,于2018年12月30日在廣東省肇慶市隆重舉行,2018年12月31日舉行頒獎典禮。
12月22日,《“你好呀!故宮”——多媒體閱讀研討會》在故宮·紫禁書院召開。該研討會由故宮出版社、故宮·紫禁書院主辦,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作為研討會品牌支持。
12月14日,國家博物館舉辦“法古禪心——紀念李苦禪誕辰120週年藝術展”學術研討會,旨在追溯、感念李苦禪先生的藝術人生和家國情懷,更好詮釋“文化脊梁”的時代內涵,弘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11月22日上午,由安徽出版集團和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中國線裝圖書文化産業發展聯盟、安徽出版集團主辦的首屆中國宣紙出版論壇在安徽涇縣開幕。
日前, 2018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驗收評審工作在京舉行,從全國72家各級各類美術館申報的項目中,初選的30個展覽項目進京彙報,將評選出10個精品項目進行推廣。
全國第一家中國書法國際傳播實體研究學術機構——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于2018年10月16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成立儀式,聘請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崔希亮教授任首任院長。
2018年10月12日下午,中國美術館藝術教育空間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二十多位在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和十多位中國大學生共聚一堂,在北京民間藝術家的指導下,體驗傳統綵燈製作。
《上新了·故宮》是紀錄片《紫禁城》的階段性成果,在節目中,故宮文化創意新品開發員鄧倫、週一圍及神秘嘉賓將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探尋故宮博物院傲世的珍貴寶藏和深厚的歷史文化。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9月25日,以“傳統工藝設計的啟示”為主題的設計論壇在故宮·紫禁書院開展。8位跨領域專家,10位藝術家、設計師,100余位專業嘉賓,匯聚故宮·紫禁書院,分享、探討當代設計與傳統文化、藝術間的譯碼。
8月26日上午,位於北京西郊的中國生態書畫院內,來自全國的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著名的書法家等歡聚一堂,一起饒有興致地品讀賞析趙學敏先生新近撰寫併發表的報告文學《國寶大熊貓團團圓圓故事》。
8月17日上午,由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美協聯合主辦,以“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文聯報告廳召開了籌備啟動新聞發佈會。
2018年8月4日,由故宮博物院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四景山水圖》特種郵票首髮式暨“2018集郵周”啟動儀式在故宮建福宮花園舉行。
由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女畫家協會等11家部門聯合舉辦的“少兒強 中國強 中國手藝小鎮尋找最美手藝傳承人”活動在侯馬成功啟動。
2018年7月27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7月10日至9月9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局、濟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出,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解答。
為了更好地推進財富文化正能量的發揚,由中國金幣總公司文化傳播中心、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金幣與國家非遺文化高端論壇于2018年7月18日在北京舉辦。
乾隆應當是有記載觀賞《漢宮秋圖》的第一位皇帝。中國畫的手卷,講究從右至左觀賞, 《漢宮秋圖》亦是如此。徐徐展開畫卷,只見由小河圍成的豪宅內,殿宇回廊,綠樹掩映,有小橋流水人家,亦有湖石舟楫映帶……
歐洲人慣於繪製肖像並將之挂在宮殿墻上;非洲人精心製作面具卻只偶爾在特殊場合使用;日本人每年不同的季節在家中懸挂相應的畫卷;澳大利亞土著人幾千年來都在岩壁上作畫……每個國家的藝術傳統各不相同
面對漢代、魏晉前涼時期的簡牘文書,我陷入沉思:如何將挖掘出來的有價值的文史資料系統化,將那些支離破碎的文明碎片變成閃閃發光的瑰寶,將那些殘簡斷片變成書法學有用的黃金資料。
風格各異的畫挂在家裏的客廳裏會是什麼效果?書與食物可以有怎樣的關聯?古代圖騰與當代元素怎樣融合?……這些問題都能在6月26日至7月8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藝·在生活——沉浸式藝術設計展”上找到答案。
6月26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將展出至9月26日。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匯集展出了意大利21家博物館、國內17家博物館共計200余件(套)文物精品。
6月19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成立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于群出席活動並致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美術館和重點美術機構的24位嘉賓出席了成立儀式。
6月17日,由匈牙利駐華大使館、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匈牙利當代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來自匈牙利藝術家的99件繪畫作品及24件雕塑作品。
6月15日上午,由詩刊社、中國民族博覽雜誌社、中國詩書畫網、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詞有獎徵集”活動新聞發佈會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舉行,即日起面向海內外徵稿。
6月10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馬來西亞書藝協會主辦的“2018中馬青少年書法交流大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東廳舉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的近百位中小學生參加交流活動,進行現場書寫比賽和文藝演出。
6月8日,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美術館、中華藝文基金會支持的“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18年6月1日,第三屆《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正式啟動。大會致力於創辦中國少年書法教育權威盛會,即日起面向6-18歲全國中小學在校生及海外青少年書法愛好者發出征集令。
《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和公益活動之一,2018年,第三屆大會在中國僑聯指導和中國教育學會、廣東省政協書畫藝術交流促進會的學術支持下再次揚帆起航。
近日在北京山水美術館展出的“中國漢畫大展”中,有不少漢畫是對於漢代農業的描繪與記錄。從考古出土的漢畫中可以看到,漁獵方面有圍獵野鹿、荷塘漁獵,農耕則有牛耕、播種、收穫等勞動環節。
時值韓樂然先生誕辰120週年,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典藏活化”系列展“絲路飛虹——韓樂然誕辰120週年中國美術館藏韓樂然作品展”于2018年5月19日啟幕中國美術館。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文博會特別舉辦“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文化精品展”,綜合運用圖文、數據、視頻、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集中呈現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改革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央文史研究館、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的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2018年5月8日,“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來到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展覽作為中國美術館與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合作框架協議下的重要項目,為拓展中白文化交流新的合作可能做出貢獻。
4月18日,農曆三月三,上巳節,中國書法界的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在浙江紹興蘭亭舉行了第六屆頒獎典禮。當獲得銀獎和銅獎的獲獎者一一走上舞臺捧得獎盃,本屆蘭亭獎金獎空缺的憾事再次觸動了書法家們。
“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Treasures from The Al Thani Collection)于2018年4月17日至6月18日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和西雁翅樓展廳。
由山東博物館編、呂金成主編的《印學研究》第十輯“齊係璽印與山東篆刻研究專輯”、第十一輯“印揭”(上下冊),于2017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近日起發行。
《孟昭俊書法集》一書近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收錄了孟昭俊先生從事書法創作六十餘年的二百多幅書法精品,部分碑刻和篆刻作品以及林散之先生指導孟昭俊習書筆記。
2018年4月12日至22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承辦的“時代印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第四屆院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4月27日至5月31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北京市文化局承辦的第十八屆“相約北京”藝術節再次如約而至。
3月22日下午,“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週年新聞發佈會”在學校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發佈會上,院長范迪安發佈了學校確定的“百年校慶十大活動”,以此開啟慶祝建校百年的系列活動。
3月16日是20世紀傑出的中國花鳥畫大家和卓越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授陸抑非先生誕辰110週年。“一池春水——紀念陸抑非誕辰一百一十週年作品展”于3月16日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國立藝術院的創立者蔡元培,提倡以美育改造社會,非常重視博物館、美術館的作用,他在1919年《文化運動中不要忘了美育》曾提到:“文化進步的國民,既要實施科學教育,尤要普及美術教育……
日前,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本源與新境--林維花鳥畫精品展”在恭王府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林維近四十幅作品,是林維對傳統中國花鳥畫學習和探索的一次集中展示。
新年伊始,中國美術館去年新辟的固定陳列區“藏寶閣”也完成了展品更換,此次陳列選展了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大家的國畫精品11件,油畫11件,雕塑4件,依然從審美角度萃集小幅經典。
從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粱錄》、週密《武林舊事》書中記載可知,早在宋代,對於元宵節的慶賀場面就已經十分盛大。而現存描繪這一佳節最著名的作品便是近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職工書法家協會、中國鐵路書協共同舉辦的“新時代、新春聯、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系列活動走進北京最繁忙的火車站——北京西站。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一行近日來到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航技公司,參加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暨“新時代、新春聯、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與中國航空人和航空軍貿人共同凝聚力量、抒寫春天。
2月1日下午,眾位書法家歡聚在北京市朝陽區消防中隊左家莊中隊,參加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為可敬的消防員們送來新春祝福。
2月6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家協會等共同舉辦的“新時代、新春聯、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系列活動,來到北京市天安門管委會向環衛工人贈送“兩節”慰問品。
1月24日,由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央視網承辦的2018央視春聯徵集書寫活動在威海經區舉行。
1月30日下午,新時代·新春聯——2018中央電視臺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與中國航天人一起共同凝聚力量、抒寫春天。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揚州外事辦聯合主辦的中國公共外交協會2018年新春招待會暨揚州美食品鑒會近日在宋慶齡基金會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舉行。
1月25日,中國美術館新年展:“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筆墨當隨時代——弘揚新金陵畫派精神江蘇美術采風展”在中國美術館同時開幕。
1月25日上午,在戊戌狗年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新時代、新春聯、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走進外交部。
紅紙上之“福”字,乃永恒美好之象徵。面對福字,無論貧富,無論尊卑,皆會心生歡喜,無限嚮往。古來福字被釋為祐也,善也,富也。更有學者,認為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
2018年1月15日,“紀念潘天壽、李樺、李可染、葉淺予、張仃百年誕辰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追憶和緬懷五位先生為開拓和建設新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領域23項重要政策文件落實情況進行梳理。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文化工作的部署,制定了具體的貫徹落實措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2017年12月28日,“新時代·新春聯——中央電視臺2018春節春聯徵集書寫活動”在海南澄邁大鵬美術館舉行。來自省內外的50位書法名家一起寫春聯、寫福字,體現了新時代的新氣象,也體現了文化的傳承。
在這四季的更替變化中,美術界的展覽、研討、拍賣等活動一場場不間斷地發生著,它們為今年的美術文化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給人們帶來了不斷的驚喜、感動和美的享受,也留下了回顧和思索。
2017年12月30日上午,由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紀念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三十週年暨首屆“沈鵬詩書畫獎”大賽作品集》新聞發佈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藏博物館)文會堂舉行。
12月29日,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等單位主辦,時代書畫報社承辦的“強國之路——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主題創作研討會”在中國文聯召開。
12月26日,第二屆時代記憶·2017非遺傳承人年度論壇在天津舉辦。近百名非遺文化傳承人覆蓋了傳統手工藝、民間美術、民間音樂、傳統戲劇等十大類非遺項目。
展覽用近300幅照片、20余件實物、4部視頻等多種形式對才旦卓瑪、夏菊花、白淑湘三位老藝術家的藝術生涯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展示出她們在音樂、舞蹈、雜技領域的突出的藝術成就。
近日,“2017年北京市考古成果發佈會”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向社會公佈了一組考古數據,將古都北京厚重的歷史文化更加全面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實景復原了“師牛堂”,一扇窗、一副對聯、一個擺設、一件舊傢具、一塊桌布,還有父親畫室每天傳出的京劇唱腔……每一樣還原時,仿佛時光倒流,我沉浸其中不願出來。
11月30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紀念李可染誕辰110週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後十年作品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2017年11月27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北京高佔祥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概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美,讓我們團結在一起——中梵民間美學哲學論壇》在北京舉行。
11月30日,由中國美術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回眸600年——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在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
2017年11月22日,“邁向新時代──女性與時代·百年中國女性藝術大展”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女畫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共同主辦。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廈門市美術館承辦的“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將於11月23日至2018年1月11日在廈門市美術館舉辦。
11月19日,華夏非遺館中原館在河南省鄭州市正式開館。該館將集展示、體驗、國傳、交流、創新、研究、孵化、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體,展華夏非遺神韻,振民族精神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打造中原新品牌。
百歲老人饒宗頤先生筆耕不輟,舞筆潑墨描繪祖國大美。“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繼法國巡展後再續京城,並將精彩作品捐贈給國家,為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覽之一。
11月15日,《救世主》在紐約佳士得舉行的“戰後與當代藝術夜場”中被拍賣,估價約為1億美元,最終以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8億元)的天價成交,打破了史上藝術品拍賣價格的記錄。
11月17日至26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將展出從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中精選近現代名家大師作品200余件套。
10月24日,由中國美術館與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共同主辦的“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典藏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典藏精品57幅。
山水畫描繪的是山川、河流、草木,表達的則是人與宇宙永恒和諧的關係。畫家借筆墨中的山水傳達出自己的心性與心境,這是對自然映照的一種方式,也是對生命個體的一種認知。
2017年9月,應巴西庫裏蒂巴市市長拉斐爾·格雷卡(Rafael Greca)先生之邀,吳為山創作的《孔子》雕塑矗立於巴西,這是中巴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恒印記。
中秋佳節將至,9月30日,北京民俗博物館以“花好月圓,團圓美滿”為主題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賦予傳統節日更多的現代意義和時代氣息。
9月16日至10月29日,“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大型展覽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太廟藝術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紅磚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元典美術館和白盒子藝術館展出。
9月20日,由中國文聯、中國科協和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支持指導,中國文聯出版社主辦的“綠色發展通識叢書”新書發佈會暨“綠色發展志願行動計劃”IP徵集啟動儀式在北京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行。
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進而是延綿坡巒的南國蕉林和可口入眼的荔枝,不僅豐富了齊白石的繪畫題材,還增進了他的技法之變和風格面貌的取向。“畫山水,是到桂林才算開了眼界”,這是齊白石自己講的話。
文人畫不同於民間繪畫、宗教繪畫,更有別於皇家畫院風雅華麗的院體風格。那麼其特徵又是什麼呢?文人畫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對繪畫的一種認識。作為創作思想上的感知,則標榜士氣、逸品、神韻,強調以文入畫、以意入畫。
9月15日上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中心與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承辦的“大美尋源·彝倫長德——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全國巡迴展覽首展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展出。
在傳統繪畫題材中,雙宿雙棲的鳥兒們是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一幅畫面的意境即使再高潔出塵,一旦出現成雙成對的水禽飛鳥,便增添一份吉祥的生氣,使得畫面憑空多了些“煙火氣”。
周祥林坦言,身處信息時代,生活與工作的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事物都變得粗糙,起初對此變化不太適應,儘管後來也慢慢相隨,但內心仍尋求一種細潤與純凈,於是有意無意間寫了許多詞箋,算是翰札的一種。
9月10日,為慶祝第33個教師節,紀念徐特立誕辰140週年之際,全國政協常委、著名造型藝術家、北京金臺藝術館館長袁熙坤先生創作的《徐特立先生》雕像揭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9月6日至12月5日,“趙孟頫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出。此次展覽展出的書畫作品,大體呈現出趙孟頫書畫藝術的淵源、成就以及影響,並期望將與之對應的各個時代的藝術萬象呈現出來,以饗世人。
饒宗頤先生是20世紀以來中華學術文化的一座高峰,在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金石學、中印文化比較史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海內外學人矚目的成就。
9月4日,第十五屆臨沂書聖文化節在臨沂美術館拉開帷幕。本屆書聖文化節包含展覽論壇、市民體驗、博覽交易等23項活動,並在臨沂市美術館主會場之外,首次設立費縣顏真卿故里分會場。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山水、人物、花鳥俱精,並能獨樹一幟。早年與其二哥張善孖曾東渡日本攻讀繪畫,後來又學習染織工藝,晚年的潑彩技藝或許也是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2017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即將於9月8日在京拉開帷幕,這是國家藝術院團連續第8年開展集中展演活動。此次演出季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主題,部分劇目從8月底就開始上演,演出季將持續到10月中旬。
由鳳凰藝術年展組委會主辦,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報》、《中國美術報》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支持的“鳳凰藝術年展”將於9月22日在美麗的鳳凰古城開幕。
中國楹聯學會近日發出通知,將面向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及有志於楹聯教育及熱愛楹聯文化的社會各界人士公開招生,培養大批合格的楹聯教師,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後繼有人,使“楹聯進課堂”儘快、大範圍地開展起來。
在齊白石花卉蔬果題材的繪畫中,葫蘆題材出現的時間較晚。現在所見到的齊白石繪畫中出現葫蘆,最早的是作于1913年的《李鐵拐像》。該圖也和明清時期畫家所繪人物畫一樣,葫蘆只是人物的配飾,並非主角。
走過熙攘的中央大廳,進入上海展覽中心西一館一間名為“理想書房”的展廳,可見二十余本“中國最美的書”正在展出。一同展出的還有2016年“瑞典最美的書”和“芬蘭最美的書”。
第十五屆亞洲藝術節將於2017年9月23日至10月23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藝術節以“海絲古港 亞洲新夢”為主題,包括開幕式、文化論壇、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等4個版塊數十項活動。
2017年8月11日,在慶祝哥倫比亞陸軍節之際,哥倫比亞將軍《科爾多瓦》雕塑揭幕儀式暨哥倫比亞共和國國防部向袁熙坤先生頒發“何塞·瑪利亞·科爾多瓦將軍” 最高榮譽勳章的授勳儀式在北京金臺藝術館舉行。
為弘揚徐霞客探索、發現、攀登精神,八十六歲高齡的沈鵬先生靜心創作了草書23條屏《徐霞客歌》。詩是宏篇,字是力作,通屏清純暢達,樸茂沉雄,高雅、浩然之氣併發,美不勝收!
中國美術館展覽專家委員會對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美術家的優秀創作進行了遴選,近60件雕塑、繪畫作品入選“2017第二屆中國美術館收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
7月29日上午,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覃志剛等領導一行蒞臨福州教育學院附中調研“中小學書法進課堂”工作。
7月27日下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辭典》編撰開題專家論證會26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召開。記者獲悉,《大辭典》在國內尚屬首部,係填補空白之作。
2017年7月18日,全國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視頻會議在京召開,部署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召集人、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出席會議並講話。
記者今天從文化部獲悉,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和中國美術館承辦的“中國共産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下簡稱“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正式啟動。
6月19日晚,黃賓虹巨制《黃山湯口》以7200萬元在嘉德2017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起拍,最終以3億元落槌,加佣金以3.45億元成交。
鈞瓷起源於唐,興盛于宋。由於唐玄宗曾立令“鈞不隨葬”;宋徽宗時,鈞瓷成為御用珍品,並誥封“神鈞寶瓷”,每年欽定生産36件,禁止民間收藏。所以,留存到現代的鈞瓷文物少之又少。
夏至將至,天氣也將越來越熱,很多人不得不整夜開著空調才能入眠。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化製冷設備的古人是如何對付高溫的?小編從古代畫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賞荷”、“浸伏”等避暑方法。
邊文進和師法他的林良、呂紀並稱為“明代宮廷三大家”。他們代表了明代前期畫院花鳥畫的風格,即工整艷麗,嚴謹精妙。而林良又開了寫意花鳥畫的風氣,成為中國花鳥畫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畫家。
根據《2016 TEA/AECOM主題公園指數和博物館指數報告》,英國《衛報》指出全球前20家人氣指數最高的博物館排名中,中國國家博物館以755萬參觀人數位居世界第一。
6月10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以下簡稱“國際非遺節”)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文化部主場活動開幕式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內隆重舉行。
水墨作為“中國畫”這一畫種的代表形態,自唐、五代綿延至今,自然承載了諸多來自傳統的文化價值重量,蘊藏在其中的從語言到精神的若干因素已經以“集體無意識”的方式緩緩織結成一面巨大的傳統之網。
《敬勝齋法帖》是清乾隆時期宮廷刊刻的一部大型叢帖,帖中所收皆為乾隆皇帝青、中年時期的書法作品。帖又分為禦制、御書和禦臨三類,有乾隆自己所作的詩、文,也有大量的臨摹古代書家名跡,卷帙浩瀚,蔚為大觀。
6月6日上午,2017中國卡通形象營銷大會泉州峰會在泉州迎賓館隆重召開。峰會由中國動漫集團主辦,泉州市人民政府支持舉辦,泉州市動漫産業協會承辦,泉州市功夫動漫設計有限公司協辦。
6月3日,由經濟日報報業集團《經濟》雜誌社、經濟·中國文化金融研究院共同發起的首屆“中經論壇·文化金融融合發展之路暨中國非遺文化金融50人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以下簡稱遺産日),為全面展示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保護成果,引導和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非遺保護工作,文化部將組織開展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中國美術家協會申請入會的唯一途徑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申請人通過中國美術家協會官方網站進行網上申報,並經省級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兩級審核後,符合條件者方可入會。
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辦之際,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于2017年5月8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西雁翅樓展廳隆重開幕。
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8日在北京開幕。此展係故宮首次利用院藏品舉辦反映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型展覽,共展出各類文物珍品140件(套)。
不久前,在有“錢幣奧斯卡”美譽的2017年度世界硬幣大獎頒獎典禮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余敏被評委會授予世界硬幣大獎“終身成就獎”,余敏也成為第一位捧起這尊“小金人”的亞洲人。
科技已經主導當下生活的一切;當然,它與藝術的關係也不證自明。其實自古以來,藝術創作的推進一直就與工具的演進緊密結合。當下科技與藝術的關係貌似複雜不清,但宏觀來看,科技可以視作人類的工具之無續延伸。
當下,無論在哪個領域,“創新”無疑都是一個熱詞,藝術領域當然也不例外。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融入,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激光技術、數字技術、VR技術、AR技術……
3月31日下午,“來自中國美術館的溫度——關愛自閉症人群公益沙龍活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親切地與自閉症孩子們共同創作繪畫作品《春天》。
有民俗學者稱,古代的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還有萬眾踏青、郊遊、戴柳、射柳、鬥雞、放風箏、打鞦韆、蹴鞠(踢球)等種種歡樂,可以説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快樂嬉戲之日。
一檔由明星嘉賓朗讀書信的節目《見字如面》走紅。隨之而來的是,藝拍市場曾經的“小弟”——名人信札行情也迅速升溫。在今年春拍之前的預熱“小拍”中,各家拍行緊追熱點,接力推出多個信札專場。
最近兩天,故宮賞花地圖在微博上火了。每年3月下旬開始,紫禁城都會迎來自己的“花季”,並一直持續至6月。期間每個月都會有主打花,每一處殿宇都將被絢爛的顏色裝扮。
據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畫名家推廣工程”是在習總書記“藝術為人民”的方針指導下,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當代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創作的不斷發展,造就中國高端國畫人才而啟動的。
為貫徹落實新頒布的《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文化部令第56號),文化部加強藝術品市場監管,指導監督各地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加強藝術品市場案件查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覃志剛,平日裏就對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格外關注。尤其是在推進“書法進課堂”的過程中,覃志剛的努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文藝界代表委員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在審議、討論中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務實、貼近民生,著重提出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令人備受鼓舞。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表示,中國人要寫好漢字,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世代相傳,同時,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要推動中國漢字文化走出去。
中國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因此中國書法的特殊性決定了書法教育的特殊作用,書法教育對提升學生文字書寫能力、藝術審美能力和文化藝術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為公共文化設施深入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促進作用。
2017年2月27日,石魯作品第三次捐贈收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行。自此,家屬已先後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705件石魯先生作品,使國家博物館成為全球最權威的石魯作品收藏機構。
規劃全文2.2萬餘字,包括序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等15個部分,系統地闡明了“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方向、主要任務、重要舉措等。其中,包括9個專欄的63個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
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在總結‘十二五’規劃實施經驗、深入分析當前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編制,既有繼承,也有創新。
2月16日,位於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的“六勝塔”和“石湖碼頭”正在進行維護修繕。該塔和碼頭作為“古泉州(刺桐)史跡”之一將一起申報2018年世界文化遺産。
2017年2月15日,由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在北京舉行媒體見面會,製作人札記、公益朗讀亭、柳傳志等人朗讀片段等節目內容視頻首次曝光,為節目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中國將在德國舉辦主題為“今日中國——合作·友誼·共贏”的系列文化活動。通過表演藝術、文化遺産等多個領域的高水平文化項目,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創新成果。
2017年1月21日,《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啟動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啟動儀式上,蔡武、連輯為張藝謀頒發《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總導演聘書。胡振民、魏地春為莫言頒發《百年巨匠》國際版總撰稿聘書。
新春來臨之際,一群群來自天南海北的“雞”出現在全國20余家博物館。飛著的、臥著的,畫上的、泥塑的,具象的、抽象的,數百件雞、鳳、神鳥題材的文物和民俗作品圖片,為丁酉雞年的到來“啼鳴報曉”。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雞年元宵佳節臨近,從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從東部沿海到西部邊陲,全國各地組織了豐富多彩而又接地氣的文化活動,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中國新年,帶動世界進入“春節時間”。中國風吹遍九州,中國紅紅遍世界,春節跨越國界、引發共鳴,成為“世界節日”,正在於它所承載的,是紮根神州大地的“中國價值”,是立足千年傳統的“東方智慧”。
2017年是農曆丁酉雞年,雞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寓意吉祥,雞與“吉”諧音,因此被視為吉祥之禽。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雄雞是好鬥的勇士,它的氣魄和英姿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賞識。
作為六畜之一,雞在中國人的生活裏佔據了極重要的地位,關於雞的詩詞、書畫和生活用器不勝牧舉!比如,(傳)明宣宗所繪《畫子母雞圖》,還有廣為人知的雞缸杯,都是以雞為主角的名作。
生肖作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全球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辨識度,繽紛多彩的生肖郵票廣受歡迎。在海外,自1950年日本率先發行生肖郵票以來,現在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過生肖郵票。
中華民族有關春節民風民俗的節日文化豐富多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郵政陸續發行了一系列與春節文化相關的郵票,成為人們收藏的熱點,其文化價值和市場潛力也不容小覷。
春節期間,“美林的世界——韓美林八十大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觀眾可以看到韓美林自2011年以來的新作3000件,而這其中讓觀眾最為流連的,就是展覽中的“百雞圖”。
“春聯來了——第四屆全球春聯徵集活動”線下春聯書寫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地群眾的積極參與。海外華人也在美國紐約、加拿大多倫多、巴西聖保羅以及新加坡等地陸續開展了春聯書寫活動。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共同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與美國美中文化協會聯合承辦的“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于1月23-31日第三次亮相紐約。
1月20日,由中宣部指導,中央電視臺聯合中國楹聯學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央視網承辦的“春聯來了——第四屆全球春聯徵集活動”在央視網舉辦了春聯書寫大會。
2017年1月8日,由中宣部指導,中央電視臺、中國楹聯學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中國網絡電視臺(央視網)承辦的“春聯來了——CCTV第四屆全球春聯徵集書寫活動”走進哈爾濱阿城。
由中宣部指導,中央電視臺聯合中國楹聯學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央視網、上海市書協承辦,長泰集團協辦的“春聯來了”——第四屆全球春聯徵集書寫活動2017年1月7日走進上海。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促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國家藝術基金運行三週年座談會于2017年1月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