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

CURRENT GUEST

黃葦町

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研究員

黃葦町,男,1947年生於山西省澤州縣周村鎮葦町村,籍貫湖南省華容縣。1975年畢業于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長春理工大學)光學材料專業。著名經濟學家、黨建研究專家、反腐理論研究專家。以《蘇共亡黨十年祭》一書轟動國內外。曾任紅旗出版社副總編輯,現任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研究員。

詳細
第67期

專訪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研究員

黃葦町:改革越向前 民眾期望就越高

  • 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根本不存在

    有人提出經濟依據,就是我們出現了連續七個季度的增長下行,而且到第三季度增長率下降到7.4%,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具體看,增長率雖然下降了,但是增長質量提高了。就拿去年來説,去年我們現在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帶動已經超過了50%,所以消費和投資相比,現在消費提高了,這正好是我們調整的一個目的。

  • 改革的成績讓我們對十八大充滿信心

    十七大以來這5年確實是非常不平凡的5年,面對那麼多的困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繁重的任務,我們終於通過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最後實現了我們的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和人民幸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這讓我們對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充滿信心。

  • 人民滿意是反腐鬥爭的最高標準

    我們不僅要用我們黨和政府的機構來反腐敗,還要依靠人民群眾來反腐敗,那麼首先要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就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一點來説,我們這些年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包括中央機關“三公”經費公開,這些方面在做大量的工作。這些舉措獲得人民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反腐敗鬥爭的最高標準。

  • 改革進入攻堅時期要重視頂層設計

    老百姓對黨的期待有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發展民主和改善民生的問題,實際上兩個問題是相通的,老百姓不僅關注自己經濟上的權益,也關注自己的政治權益。老百姓也關心所在企業的幹部任用,關心這個企業的民主管理,這已經成為我們要認真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民主和民生,這是非常重要的。

67

專訪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研究員 黃葦町

改革越向前 民眾期望就越高

簡介:一個社會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就必須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麼一個道路。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國家富強。

一鍵分享 新浪微博 人人網 i貼吧 開心網 QQ空間

分段視頻

文字實錄

第一部分改革的成績讓我們對十八大充滿信心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剛剛召開的十七屆七中全會公報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您對十七屆七中全會報告有怎樣的感受呢?

黃葦町:我整體的感受就是報告中洋溢著一種充滿信心的氣氛,對我們所選擇的道路充滿信心,對我們事業發展的前途充滿信心,我覺得這也是廣大幹部和網友的一種共同感受。我覺得這次七中全會包括報告突出兩大內容,第一個內容是對政治局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它用了6個短句、18個字來談,第一個就是“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我覺得這18個字把工作成效高度濃縮的體現出來了。再有,對我們黨五年所做的工作也做了一個總結。因為這5年確實非常不平凡的5年,面對那麼多的困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繁重的任務,我們終於通過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最後實現了我們的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和人民幸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主持人:您説報告中確實指出這5年是不平凡的5年,那這不平凡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黃葦町:我覺得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首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因為當時5年開始的時候我們正在抓經濟結構的調整。另外當時經濟出現過熱的勢頭,我們還在抓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首先是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再就是5.12大地震,接著就是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産保護,這實際成為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標誌,一個開端,所以我們當時受到的金融衝擊非常大。當時我們外向型經濟發展雖然已經很快了,但也面臨訂單減少、生産下降、企業虧損的困境,而且有些外資企業甚至因為資不抵債,棄廠而逃,而政府這時候財政收入減少了,可還要替他們收拾亂攤子。這個時候整個情況對我們來説非常困難,很多農民工當時還沒有到過節就已經紛紛回家,因為他已經失去工作了。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黨中央及時的出手,推進了4萬億的刺激經濟計劃,同時還推進了十項來保增長、保民生、擴大內需的措施,所以就很快地扭轉了這個形勢,實現了經濟的回穩和向好,在世界上第一個,所以當時我們很自豪地説風景這邊獨好。在這個情況下,而且在這同時的幾年中間,我們首先超過了日本、德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在進出口上,後來也超越了德國成為第一位。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經濟增長髮展依然的非常迅速,這是第一個大的不平凡之處。

第二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同時我們還在抓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們並沒有因為來了金融危機就亂了方寸,當時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的衝擊,表面上是看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我們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所以黨中央提出要通過危機來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並沒有放鬆這個工作,可以説這時候是新矛盾、舊問題是一起出現的時候,我們堅持這樣做,而且確實在轉變生産方式上,我們最終取得了一個很突出的成果。

第三個,我們在保增長的時候,在抓轉變方式的時候,任務這麼繁重的時候,我們其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次七中全會公報體現出十個方面的成績,新成績、新局面、新進步。時間關係不展開講了。

再有,在這麼一個情況下,我們又在改善民生上邁出了最大的一個步伐。我們在這個時候建成了惠及13億人的全民的養老保險體系,這個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們的惠農政策,還有在很多方面,如住房、醫療、教育方面的投入,這個時期都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報告中也肯定了我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績,包括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等等十個方面的成就,您覺得我們獲得如此多的成就原因是什麼?

黃葦町:我覺得首先要有正確理論的指導,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指導,同時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和實現科學發展觀,這些正確的理論指導是我們能夠取得成績、能夠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的根本。當然除了理論指導之外,我們還有一支非常好的幹部隊伍,這支幹部隊伍能夠堅持黨的宗旨,清廉、務實、奉獻,這樣一支幹部隊伍在貫徹黨中央的指示精神、深入地結合各地的實際、把我們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這裡有人可能問出來腐敗問題怎麼辦?我們承認在我們黨的幹部隊伍當中確實存在腐敗現象,但只是少數人,絕大部分幹部都是廉政奉公的,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我們這麼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三,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很多的、數以百萬計的有戰鬥力的黨的組織,他們首先跟人民保持密切的聯絡,對我們黨的事業,對人民群眾的福祉有很強的責任感,而且在關鍵時刻能衝得上去。在汶川大地震以後,上百萬的甚至更多的黨員參加了黨員突擊隊,活躍在震區,我覺得這就是最有説服力的證明。所以我們改革取得的一切成績關鍵在黨,這是最根本的。

第二部分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根本不存在

主持人:我們取得成績的同時,當然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比如在經濟發展方面,國際社會一直會有“中國經濟崩潰論”的論調,您作為一個黨史研究者和政治學者,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黃葦町:自本世紀以來甚至更早的時間,從蘇東劇變以後,一些人一直在唱衰中國,有人提出來發源於20世紀的中國主義必將終結于20世紀,又有人説中國最多維持10年,這次又繼續唱衰,他們還提出經濟依據,就是我們出現了連續七個季度的增長下行,而且到第三季度增長率下降到7.4%,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具體看。第一個問題,確實要看到它可能是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的債務危機對我們的衝擊,因為我們的經濟外向型已經很大,它直接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發展,這次廣交會,從客商數量和這次成交金額都下降了將近10%左右,這也是一個説明。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這個東西並不是絕對的,現在的金融危機時期,像歐洲和美國,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對於價廉物美的中國的商品需求應該是上升的,所以這方面來説,並不都是絕對的。

還有一個我們這些年的對外“走出去”,中央號召“走出去”,我們經濟對外投資很大,現在對外投資達到了600多個億,這是非金融類的600多個億對外投資,可以説是2003年的將近20倍,對外投資很大特點是什麼?就是帶動了我們的設備出口,帶動了我們一些物資出口,還有勞務出口,這本身又可以起一個很好平衡國際貿易的作用,這是第一個方面要看到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還要看到,現在的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本身也有為了我們調結構、轉方式來主動進行的一個結果,我們實際上還在壓縮各種高耗能、高污染的産能,我們並沒有放鬆這個方面的工作。

還有我們可以看到有幾個方面,一是增長率雖然下降了,但是增長質量提高了。就拿去年來説,去年我們現在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帶動已經超過了50%,所以消費和投資相比,現在消費提高了,這正好是我們調整的一個目的,這是一個好的。再有,從2010年以來這兩年我們中西部地區農民的收入增長率高於城市,中西部城市居民增長速度超過東部地區,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在縮小,也出現一個很良好的勢頭。這一點我們還是要充分看到的。

再有一個方面,我們本身還有最大的增長動力就是我們城市化正在進行,現在我們城市化去年剛超過了50%,達到了51%,而發達國家實際上現在都達到78%-80%左右,在我們來説,我們還有將近三十個增長點。那麼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就不得了,而且農民一旦進入城市,轉化為市民意味著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從消費額來講,一個農民真正成為市民之後,其收入和消費至少增加3倍以上,也就是説一個市民本身的消費相當於三個農民,這樣就會帶動消費大大增加。

另外還會帶動固定資産的投入,農民變為工人以後,勞動生産率會上升,經濟效率會提高,這本身對我們起很重要的作用,很大的動力,意味著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這將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持久不衰的強勁動力。另一方面要富裕農民就要減少農民,城市化使很多農民進入城市,對於我們來説很大的一個好處,就是農村的規模經營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再加上我們黨這些年惠農政策是一項接一項出臺,我們有這麼幾條政策是很好的,一個就是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許觸動,一個是90%的糧食靠自己解決,這不能變。中國13億人的吃飯絕不能寄託別人,我們現在抓的省長要負責米袋子,省裏省長要負責解決本地的糧食産量問題。市長要負責菜籃子,這都是我們現在對農業發展的一種很科學性的紅線。所以我們農業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有些人現在在宣傳很多外資正在撤出中國,因為中國出現了“用工荒”,隨著現在保護勞動者權益這方面越來越完善,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認為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消失了,很多人在轉向越南、菲律賓,實際上根據我們統計部門調查,並不是這樣一個情況。因為決定一個投資部門並不完全取決於勞動力價格,你的基礎設施如何,你的市場尤其重要,你能不能給他的商品銷售提供一個很大的市場,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條件。而且我們四萬億的投資對我們中西部的基礎建設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現在有些外商在大舉的西進和進入我們中西部地區,包括像有幾百萬員工,像台灣的郭臺銘的富士康,像他這個企業,現在可以算作“巨無霸”,進入河南、山西。這方面,我覺得外資的形勢並不是像他們説的,所以我們從各個方面來講,中國還有非常強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是根本不存在的,這是我的一個看法。

第三部分人民滿意是反腐鬥爭的最高標準

主持人: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方面,腐敗問題也一直在著力解決,您作為一個黨史研究者和政治學者,覺得這類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黃葦町:我們現在看到腐敗這個東西無論當前與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我們黨的宗旨,應該説都是水火不相容的,可是中國作為一個正在成長中的、發展中的國家,我們經濟在迅速轉型,另外在高速增長,在這麼一個情況下,腐敗這個時候易發多發,實際上是一種客觀規律,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概莫能外,歐洲國家在經濟高速的時候都出現腐敗,這個東西也是我們國家成長中的突出煩惱。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我覺得這方面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總的來説,我們黨在反腐問題上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首先是從來沒有放鬆過反腐敗鬥爭,從1993年的中紀委二次全會開始,到現在二十年的時間,我們黨的總書記參加了每一年的中央紀委全會,連續二十年,一年都沒有漏過,而且發表講話,可以説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像我們這樣高度重視反腐敗鬥爭。此外我們把反腐敗鬥爭也納入了國家整體發展工作、整體發展戰略中,我們也取得了很多的經驗,包括提出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罰並舉、標準預防,包括我們提出加強懲罰體系的建設。

但是我覺得下一步來説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抓這麼幾個問題,第一步還是要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減少腐敗在我們黨內的存活力,不僅要打“大老虎”,還要打“小蒼蠅”,這一點要加大辦案的力度和懲治力度。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腐敗的風險遠遠大於他可能獲得的收入,加大它的風險。如果不能做到這樣的話,那麼不管我們是殺雞駭猴,或者殺猴駭猴,或者殺虎駭猴都不會起到作用,首先要堅決懲治腐敗。包括最近查出的像薄熙來,像劉志軍這些案件,都體現了中央懲治腐敗的決心,這也給人民信心。第二個,加強對腐敗的預防,加重預防,加重制度建設,這些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的,就是減少腐敗的機會,在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這是最根本的,因為腐敗就是對公共權力濫用,我們要通過我們的制度設計使公共權力必須規範運行,不能允許他暗箱操作,不能允許搞不規範的操作。當然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建設廉潔政治,這個實際上也是中央從更高的視野和站位來看我們的反腐敗鬥爭。廉潔政治包括什麼內容呢?首先要幹部清廉,這是一個基礎,而且老百姓也最看這個,所以我們過去説為什麼要幹部特別注重德,這個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看幹部的德,有一個説法,一個幹部要是德才兼備,這個是優質品。你要是有德無才,這其實就是次品,就是不合格品了。那無德無才是廢品,要是無德有才是危險品。

主持人: 您説得很對。

黃葦町:造成損失,幹部問題更大,我們在這方面也是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首先幹部清廉是第一位,黨政廉潔,黨政廉潔很重要的方面,包括要劃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政府和企業的界限,這一點上政府首先要當服務型政府、有限政府,這方面不要什麼政府都去管,政府管得太多也增加腐敗的機會。再有就是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的要求更高了,政治清明實際上更多講的就是要建設民主政治,我們不僅要和我們黨的機構來反腐敗,要依靠人民群眾來反腐敗,就像毛澤東説的依靠人民群眾來監督政府,我覺得這樣,對反腐敗工作才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那麼怎麼群眾監督,首先要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就是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一點來説,我們這些年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包括中央機關“三公”經費公開,這些方面在做大量的工作。當然人民滿意是兩方面,人民滿意既是我們首先的工作內容,嚴重查處危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行動。另外一方面人民滿意,也是對我們反腐敗鬥爭的最高標準。

第四部分改革進入攻堅時期要重視頂層設計

主持人:您説得很好,在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發現無論是人民和新華的述評,還是《求是》雜誌的一系列秋石文章,都在強調科學發展、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堅持改革開放等,您能否講講這一系列理論的內在邏輯?

黃葦町:我覺得任何一種真理都有它所存在的具體條件,所以我們堅持科學發展是從中國現實條件出發的,也是符合我們中國發展觀,例如就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我們不搞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這一套,但我們並不貶低和否認其他國家對民主政治的實踐,我們完全從中國自己的實際出發,第一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我們形成了新中國,光有這一點還不行,第二點是實踐證明,是我們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現在來説儘管有很多西方人士不斷攻擊我們,但是也沒有誰提出誰能代替中國共産黨,而且凡是一個不抱偏見的西方政治家也提出來了,從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可以看出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能力,中國共産黨處理經濟社會問題的嫻熟程度,應該説是超過了很多西方政治家的。所以我們説科學發展觀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而堅持改革開放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從歷史看,1980年的時候,鄧小平就説過,他説中國的政治體制基本上從蘇聯照搬來的,它在蘇聯就不成功,更別説在中國,這種政治體制總病根就是權力過分集中,民主太少。俄國十月革命後召開的立憲會議,在代表選舉的時候,由於農民佔俄國人口絕大多數,結果代表農民的社會革命黨獲得60%的席位,當權的布爾什維克黨只獲得了25%的席位。布爾什維克黨便派水兵驅散了立憲會議。那為了避免再發生這種事情,1924年在蘇聯選舉中採取了什麼辦法?就採取了2.5萬名城市居民産生一個代表,12.5萬名農村居民産生一個代表,也就是説城裏一票相當農村五票,這是什麼意思?通過這樣的選舉就可以保證工人階級代表佔了絕大多數,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做,我們解放後也是學的它,因為中國農民的比例就更大了,所以我們在1953年選第一屆人大代表的時候,我們是1:8,比它1:5還多,後來直到1995年的時候,我們才調整到1:4,到了2010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工人階級主體成份已經是農民工了,兩億多農民工現在是工人階級和産業工人的主體成份,現在我們從2010年開始採取“同票同權”,大家票數權利是完全一樣的,這樣民主原則得到了完全實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我們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擺脫蘇聯式的傳統社會主義影響,也就是去蘇聯特色。

主持人: 黨的大會不同於“兩會”,但是民眾對大會的期待好像跟以前也比較類似,比如説對於政治和經濟的“改革”關注,您覺得黨的大會會如何去回應民眾對於這個“改革”的關注呢?

黃葦町:從我的理解,老百姓對黨的期待有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發展民主和改善民生的問題,實際上兩個問題是相通的,老百姓不僅關注自己經濟上的權益,也關注自己的政治權益。現在很多國企改制以後,現在很多國企職工不只關心他的工資收入,他也關心這個企業的幹部任用,關心這個企業的民主管理,這已經成為我們國企黨委要認真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民主和民生,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還關心社會分配製度改革,這當然是比較大的問題,我們的社會收入分配製度差距非常大,這是要解決的問題。第二個還有關心就業問題,就業問題比較突出。這是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

應該説作為黨代會的文件,不可能像人代會的文件那麼具體,主要還是提供一種宏觀決策意見,宏觀的指導思想,但是從我們黨的十八大之前,政治局特別是常委領導同志密集的到地方包括基層去進行調研,應該説對很多問題的解決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指導意見。特別是大家都看到了近些年咱們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而且胡錦濤同志在“7.23”講話裏特別強調,我們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特別是要解決民生所關注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思想,保證老百姓過上最好的生活。我覺得總書記這段話非常重要,必將會濃抹重彩體現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

主持人: 是的,無論黨報黨刊,還是公眾輿論,都説改革到了關鍵時期,那麼這個關鍵時期我們如何解讀呢?

黃葦町:這個關鍵時期實際就是講我們黨進入攻堅時期。這裡有幾個因素:第一個就是我們搞的增量改革,什麼意思?不觸動原有的一塊利益,在增加的那一塊上做文章。國企首先在國有企業之外發展其它所有制經濟,另外發展個體經濟來增加就業。這塊東西在市場經營上是在我們體制之外培育民營經濟,在改革順序上也是先從能改革的形式上開始,先易後難的改革路徑選擇有利於我們減少改革的阻力,增大成功系數。但是一個在改革中暫時回避的矛盾,後來慢慢累積成非常大的衝突,例如剛開始的改革首先要改革貧困面貌,我們是效率優先兼顧平衡,最大的問題就是收入差距過大,中國統計局有一個數字,最高百人收入和最低百人收入相差三倍,公平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道德至高點,如果這種收入差距繼續擴大我們很難説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中央提出難度再大也要加快社會收入分配改革,現在中央很關注,收入分配經過改革這麼多年的努力即將出臺,這是很重要的方面努力。用我們的話説改革是怎麼回事,現在肉已經吃完,剩下的都是骨頭,而且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你啃骨頭肯定有風險,但是我們如果不去克服這些風險,將來我們的代價就會更大,所以站在這個問題上,這一點是我們改革攻堅的第一層含義。

第二層含義,現在改革已經由“單兵突進”發展到綜合配套。因為經濟、社會問題、政治問題都是密切的聯絡在一起,不是獨立的。所以現在你想扯都扯不開,我們黨現在提出要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什麼叫頂層設計?就是我們要從俯瞰全局,要對改革的重要目標、先後順序、綜合配套要統籌安排,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時候我們改革是叫“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時候造成什麼問題?在某一環節卡住了,就使改革進行不下去。這是第二層含義。

第三層含義,改革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三十多年前我們剛啟動改革的時候,大家都是“無産階級”,都説“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家那時候都是光腳的,我聽有些人把那時候美化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大同世界。凡是我們經歷的人都知道,那時候我下鄉插隊我了解,那時候確實很多農民離家的時候不鎖門,因為家徒四壁沒有什麼可偷的,是那樣一個狀況。小崗村為什麼能18戶能齊心協力搞起大包乾,就是因為他們當時連溫飽都保證不了,所以他們很快搞起來了,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們大家都已經穿上鞋了,有的可能穿的布鞋,有可能穿皮鞋,但總之基本上沒有光腳的了。所以過去皆大歡喜普世式的改革,所有人都要得到改革,應該説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在這種情況下,改革就可能出現不是這部分人不滿意,就是那部分人不滿意,改革就要打破現存的利益格局,總會有人受損失,有人得到,可是挖誰的肉誰都心疼,誰都不幹,這時候就使改革經常面臨兩難的途徑,還有在改革中受惠比較多的人,不僅穿上皮鞋,還穿上進口鞋,他的狀況好了,這時候改革精神也開始退化了,他認為現在蠻不錯還改什麼?這也是造成有人管它叫既得利益階層,不管這個詞是不是合理,但確實出現這樣一種狀況。

第四層含義有一個特點,改革越往前走,人們期望值越高,遇到的困難越高,而且支付值也越來越高,因為人們期望值高了。《人民日報》有篇文章這麼講,過去普調一級工資、糧價上漲幾分錢,老百姓就歡天喜地。現在搞醫保社保,成千上億的投入卻仍然有人抱怨這是“太平洋裏磕雞蛋——這哪算是做蛋湯”。就是説我們人口太多,基數窮,老百姓解決不解決問題。還有過去工廠增加收益,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都會説破不破壞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搞改革,沒有堅不可摧的創新意志,我們就會寸步難行。

第五個層次就是我們黨的狀況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現在黨的隊伍也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我們黨內既有僱員黨員,也有老闆黨員,既有生活非常困難的黨員,也有非常富裕的黨員,既使是億萬富翁也有1/3是黨員,這也説明是好事,説明我們社會基礎在擴大。因此,同一項改革措施出臺,也會存在受益的黨員和利益相對受損的黨員。這種利益衝突也會反映到黨的領導層裏,特別是有些黨員,所以現在有人説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剛開始,很多屬於觀念之爭,是“左”還是“右”,很多對改革不理解,但他還是從事一種傳統觀念,思想比較僵化跟不上,但他心裏還是為黨好的,“左”和“右”,而現在更多不是觀念之爭,而且是利益之爭,而且利益衝突反映在黨的領導層面,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改革更多要衝突思想禁區,那麼現在我們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衝突利益雷區,應該説衝破利益雷區的難度比衝破思想禁區的難度大得多,在這個情況下,所以我們説改革難在哪兒?改革特別難在我們的改革已經逼近一些改革自身者的利益,現在是要自己改在自己頭上,下一步改革改在自己頭上,那麼在這個情況下,我覺得改革可以説是個攻堅階段。

主持人:所以我們該如何理解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間的關係呢?

黃葦町:一個社會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麼一個道路。我們所做的所有目的都是為了國家富強,不讓人民受欺負;為了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我覺得“人民”這個詞是最近黨員報告頻繁出現的詞,這是對的。在這點來説,我們是把人民擺在第一位,把人民幸福擺在第一位,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共同的價值取向。那麼普通公民該怎麼理解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我覺得有幾點,一個要樹立大局意識,改革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但不一定每一項改革都能使所有的老百姓同步獲益,可能有先有後,有多有少,但總的來説大家都會進步,大家會越來越好。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有大局意識。

第二要有公民意識,我們不能只關心自己的經濟利益,切身利益,和我有關的關心,和我沒有關的就不關心,因為公民意識是社會主義民主發展一個最重要的基本素質條件,我們要有當家作主的政治參與意識,要積極投身利國利民的改革,做改革的促進派,同時我們對侵害國民權益的腐敗活動也敢於鬥爭,我們既要有戰勝腐敗的信心和決心,我們還要有和消極腐敗現象長期鬥爭的耐心和恒心。

第三我們要有自立意識,建設和諧社會是很重要的。總書記提出要共建共享,共享不是坐享,除了失去勞動能力或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可以無償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只有自尊自立才能在這個時代,為我們提供難得的舞臺上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五部分“三個中國”不能分開來看

主持人:即將召開的十八大也可以説是引起了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而對於“中國模式”、“中國奇跡”、“中國答卷”的探討更是佔據了國際社會很大的版面,您是如何看待國際社會對十八大的關注呢?

黃葦町:對於國際社會關注,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個就是改革開放使佔世界人口22%的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必然對世界産生巨大影響,所以西方有評論稱,人類21世紀實際從我們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開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巨大變化,也使世界發生巨大變化。而現在我覺得這一點表現更突出,特別是去年人均GDP已經達到了5300美元,這是什麼概念?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而沿海發達地區開放城市很多普遍都超過了10000美元。一個人口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的國家,它達到了中等收入水平,那是不是標誌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就為之大變。美國高盛公司對我們有一個調查,根據計算,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增長率達到了20%。這説明我們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已經擴大了,但是話説出來了,你增長了,發展快了,世界經濟格局變了,對原來的秩序也會形成衝擊,有些人也會心理不平衡,比如像美國這樣歷來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家,老實説他們過去對中國並不是很重視,上個世紀90年代我去美國訪問的時候,我見到美國政府一個中層官員,大概相當於我們司局長,他問我,你在中國是研究什麼問題的?我説我是研究反腐敗問題的。他竟然大驚小怪的説,中國還有研究反腐敗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對我們國家很多情況的無知到驚人的程度,那時候我也看了,確實從美國國內的報紙上關於中國的消息很少,除了有時候有一點負面的消息渲染,其它很少,基本不關注中國。但現在情況發生很重要的變化了,比如儘管最近幾屆美國總統選舉都要想法“敲打中國”,但是還從沒有像這一屆總統選舉這樣頻繁拿中國説事,從來沒有這樣。而且他們過去攻擊中國人權問題、民主問題,顯示他們價值觀上的優勢,這次可不同,這次主要攻擊我們的匯率問題,攻擊我們的經濟問題,説我們搶走了美國人多少飯碗,現在他們把我們當做他自己的競爭對手來對待了。從這一點來説,反過來來説我們比過去強大了,所以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接連上演,弄得西方現在一片焦頭爛額,而且從現在看不出盡頭,看不清這個東西什麼時候結束。這樣就使他們一直非常自豪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他們認為的世界上最優越的經濟制度受到很沉痛的打擊,而且很多人已經破産了,這個時候反而是中國以自己穩定的經濟增長和無私的國際救援,承擔起保障全球經濟安全——説大一點是“火車頭”作用、説小一點是“防火墻”的作用,我們避免了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全球性的惡化擴散,即使在蘇東聚變以後最唱衰中國的西方預言家也在無可辯駁的事實面前承認當年自己看走眼了。現在像西方學者和政治學者也在開始研究“中國模式”、“中國奇跡”。另外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奉行的“重城市、輕鄉村;重開發、輕環保;重增長、輕分配;重經濟、輕社會”,這是一種“以物為本”的發展觀念,而且他們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這些國家也在關注我們中國,研究中國經驗,看怎麼向中國學習,走出自己的困境,能加快自己的發展思路,這兩方面都是國際上更加關注我們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認為第一,這首先是好事,反映了我們國家發展了,我們現在對世界有吸引力,但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特別是我們更不能盡撿好的聽,我們自己還得探索可能科學發展道路,現在我們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輕易不要談“中國模式”,而要看作鼓舞我們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道路。

主持人:您説的很對,分析的很到位。您覺得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會強調什麼樣的內容呢?

黃葦町:我認為胡錦濤同志的“7.23”重要講話,實際上已經為十八大的報告定下了基調,我從中看出至少有以下幾點內容會在報告中強調。第一個強調要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我覺得這是貫穿報告始終的,“7.23”始終的一個東西。第二個要正確認識形勢,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我們仍然是大有可為的經濟發育區。第三個要有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實科學發展觀,來推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第四個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並繼續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突出法治建設。第五個就是講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第六個也是更重要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要進一步地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包括加強黨的五大建設,也包括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此外,加強生態建設、文化建設。

所以我覺得這八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應該説不同行業的人員自然會關注和自己相關的內容,我是搞衛生領域的,我要關注社會建設,我是文化領域的,我是劇團就要關注文化建設,他會更關注自己的領域。但是有些需要大家都關注的,哪些需要大家都關注?就是十八大報告確立了哪些重要的新理論、新思想,提出了哪些新經驗、新要求,因為這些東西是反映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一個進一步的深化,也將通過今後我們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中反映出來,有個著名作者説過這樣的話,現在有三個中國:第一個叫數字中國,我們的高速、高鐵、高樓、GDP,這方面很多非常輝煌的數字。還有國家實力,我們的外匯儲備,當然我們媒體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也包括其它方面的一些數字。這叫數字中國。第二個叫網絡中國。網絡中國上可以看到負面的東西比較多一點了,人們發表各種各樣的意見,吐槽,包括講鬱悶、憤怒、不快樂的地方,網絡中國是第二個中國。第三個身邊的中國。我們除了從報上、廣播上聽到一些數字,了解一些數字,我們通過網絡上知道人們的反應、人們的看法,還有自己直接的所見所聞,通過身邊的直接所見所聞。這“三個中國”單獨看哪一個也許都不全面,所以説我們從大的方面來講,我們只能在多方面觀察社會的基礎上特別要加強自己的理論思維,這樣我們才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確認識很多社會現象,而不被一些表象和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所迷惑,我們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心。從小的方面看,我們也可以順勢而為,你的努力是和社會發展前進方向一致才能成功,你的努力和社會發展前進方向不一致就不能成功,我們順勢而為,就要從發展中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包括我們現在建設“兩型社會”,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社會,有關這方面的科技就是有發展前途的,這方面我們就會投身這方面的研究、投進這方面的開發,對企業家也好,對科研人員也好都應該是很重要的方向,所以我們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每一個公眾來説都是非常需要的。

 

主持人:黃老師作為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解讀的人員跟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十八大的議程,對公眾而言重點關注的是哪些,非常感謝黃老師作客央視網,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節目再見。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