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

CURRENT GUEST

馬秋林

十八大代表 中國石化揚子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秋林,男,漢族,1960年7月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董事長。

詳細
第87期

專訪十八大代表 中國石化揚子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秋林:未來將有“三個”揚子石化

  • 十八大 我要代表大家發表心聲

    當選十八大黨代表確實不容易,這也體現了各級黨組織對我們的關心,全省黨員對我的厚愛;這話是真的,我總感覺做不好工作對不起這個稱號,對不起全省黨員的信任,我要代表大家去發表心聲。在公司,我組織各級黨員代表、職工代表開座談會,徵集大家對十八大的建言。

  • 未來將有“三個”揚子石化

    我們也在進行新技術改造的準備,推進天然氣化工和生物化工産業。前幾年我們做了天然氣化工的技術儲備,我們是傳統的石油化工企業,但實際上我們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産方式。從資源優化方面,把過去單一的以石油作為資源,改變為利用天然氣做資源。

  • “環保優先”體現企業社會責任

    在環保工作前期投入以後,更重要的是後期管理,主要是排查異味、查漏等。我們年初評選了一個隱患查找“神探手”,他一年查出1000多個隱患點,獲得獎勵一萬元;同時我們把他從勞務工轉為正式工,這件事在全公司反響比較大,現在全公司人人都在爭當“神探手”。

  • 腳踏實地 做好本職工作

    我是從設備管理開始,領導覺得我管得不錯、很有事業心,就讓我承擔更多責任,開始當車間副主任、主任、副廠長、廠長;另外,我們國家石化事業迅速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十年浩劫造成人才斷檔,這從另一個方面成就了我們,有機會到這些崗位來,快速成長鍛鍊。

文字實錄

第一部分腳踏實地 做好本職工作

記者:您1983年加入揚子石化公司,至今已有29年了。這29年裏,您與揚子石化共同發展,一起奮鬥,從基層的車間副主任成長為企業的&&人,您認為能夠促使您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崗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馬秋林:揚子石化1983年成立,我在揚子的工作記錄也是從1983年開始的。從個人事業上講,我被認為是成功的佼佼者。我認為,我達到今天的事業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步做。

具體來説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從具體工作開始做,做每件事都要認認真真負責任,把它做好,這是從個人方面來説;第二個方面,我覺得跟我們這個行業或事業發展過程、跟我們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有關係。我們也是改革開放以後才有機會才去上大學,當時我已經做工人了,在工人崗位上去上大學的。大學畢業生應該説對石油化工不了解、不認識,我們學的化學與石化還是有差別的,我們也是漸學漸行,經歷了理解的過程。我們開始還是從技術手段入手,希望把自己分管的這塊工作做好,滿足整體做好的要求。石化工業是流程化過程,其中包括很多環節,一個環節做不好,可能對整個生産過程都會造成影響;每個成功者都是從一個具體的節點上開始做,然後把節點做好了,再放大流程,逐步覆蓋整個流程。到現在這個崗位上,當然就覆蓋了所有流程。

我是從設備管理開始,領導覺得我管得不錯、很有事業心,就讓我承擔更多責任,開始當車間副主任、主任、副廠長、廠長;另外,我們國家石化事業迅速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十年浩劫造成人才斷檔,這從另一個方面成就了我們,有機會到這些崗位來,快速成長鍛鍊。如果不是人才斷檔,可能我要花更長時間才能擔任現在的職位。

記者:現在的技術工人,跟您那個時候比,情況有了很多變化,對於新時期的技術工人,您有什麼想要囑咐他們的?

馬秋林:我感覺現在新畢業的大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吃苦。我接觸一些新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期望值比較高,希望到企業後做一個白領,在辦公室工作;甚至有人講,要到寫字樓工作,怎麼能到車間工作。

其實,要踏踏實實地從打基礎做起,從車間一線工人崗位工作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實以後,再想指揮別人。如果你不了解生産過程,對整個工作的戰場都不了解,怎麼指揮?當工人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過程:把看到圖紙上的工藝流程,對照現場實物,了解它是怎麼實現的;那些關鍵設備、閥門、控制,怎麼實現集成、優化。沒有一線基礎,就做不到對整體有更深認識、也沒辦法勝任更高崗位,所以有些人總停留在書本上。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剛工作就進機關,不知道怎麼控制、沒有一線基礎,那麼他只能停留在書本上;對於大學畢業生,要多做多看多學,把基礎打好,以後對其它工作都非常有用。

實際上我希望囑咐他們的還有持續學習。學生畢業後學習階段就告別了,開始人生新旅程,工作工作、享受享受,這是對的。但是學習是持續過程,我個人體會,學校學的那點東西到工廠可利用價值很有限,要不斷學習、交叉學科地學習。學設備的,也要去學工藝流程,因為設備是在流程裏運行的,你對流程不了解,你對設備就管不好;同樣,你對儀錶也要了解,設備是通過儀錶來控制的,對控制系統不了解設備也管不好。所以一個人要進步,局限于學校學的那些知識,遠遠不夠,要把其它業務知識融合進去。隨著年齡增長,崗位變化,還得學一些管理知識、學一些溝通的技巧,這些都是漸進過程。

第二部分未來將有“三個”揚子石化

記者:揚子石化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一直以來在行業內都處於領先地位,納稅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發展成就有目共睹。請您介紹一下揚子石化目前的發展現狀。

馬秋林:揚子石化經過29年多的發展,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起步時投資規模是70億,擁有以300萬噸/年煉油、30萬噸/年乙烯、64萬噸/年芳烴/、45萬噸/年PTA為中心的10套化工生産裝置,現在本部化工生産裝置的數量達到了45套;我們還有兩個子公司,資産285億;6個合資公司,投入350億,繼續建設總投入可能要達到380億左右。按照大家過去對揚子石化的認識,就現規模來講,我們至少又有了兩個揚子石化。

記者:您包括整個揚子石化公司對於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清晰的藍圖和宏偉的目標,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揚子石化未來發展的方向嗎?

馬秋林:我們在十二五期間,還要進行煉油改造建設和三輪乙烯改造建設,煉油改造明年底完成,屆時我們將具備1250萬噸/年煉油生産能力,同時油品質量有大的提升,能夠生産國Ⅳ甚至國Ⅴ標準成品油,滿足環保工作新要求;三輪乙烯改造也已經啟動。很多地方對化工有些誤解,現在的化工企業環保準入標準更加嚴格,我們要走好十二五、十三五,必須把當前的環保工作做好,才能有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揚子發展是集約式發展,原料産品關聯度高、産業鏈延伸長、綜合資源利用效率高、資源配置方式最優。三輪乙烯建設前期反復比選方案,不完全是從經濟效益最大化考慮,我們還綜合考慮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諸多因素。

我們也在進行新技術改造的準備,推進天然氣化工和生物化工産業。前幾年我們做了天然氣化工的技術儲備,我們是傳統的石油化工企業,但實際上我們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産方式。從資源優化方面,把過去單一的以石油作為資源,改變為利用天然氣做資源。其中利用天然氣製成合成氣,再加工成醋酸和其它下游産品,這是資源綜合利用和資源有效利用的一個案例。另一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科學實驗,用合成氣製作乙二醇,去年這項實驗獲得了成功,這是中國石化技術企業創新的一個典範。

我們的一項生物化工項目,利用薯類生産丁二酸和長鏈二元酸,在清江石化投入運行;還有一個10萬噸廚余原料轉化柴油的項目在泰州石化開始建設,這個項目對未來華東地區廚余垃圾(地溝油原料)進行收集,得到了政府主管領導支持。

第三部分“環保優先”體現企業社會責任

記者:“大企業、大責任、大貢獻”,是揚子石化的企業精神,作為化工類企業,對於社會的責任更多的體現在環保戰略上,揚子石化近年來在環保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石化企業高污染高危險的形象,揚子石化是如何堅持環保優先的戰略的?

馬秋林:揚子建設初期是經濟短缺時代,能生産出商品就有市場,社會對環保並沒有現在這樣關注。然而過去講GDP,現在講綠色經濟,我們要在環保前提下獲取的效益,要佔據道德的高點,不能讓周邊居民利益受損,要共同協調發展。我們從我們的合資企業了解了國外企業好的做法,理念、觀念上有了變化,我們也向國外的一些大的諮詢公司做了諮詢,這個諮詢包括很多訪談,各級領導和員工都參與,整個訪談過程也是一個對員工培訓和教育的過程。通過這些工作,管理層、包括我個人的思想變化很大。現在我們企業對環保問題十分重視,如果大家都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的環保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2006年以後,環保投入速度更快、力度更大。2006年我專程去德國巴斯夫做環保考察,參觀他們的水廠、電廠、應急中心。我們的污水池都是開放式的,與大氣産生直接交流,污水池附近有異味很正常;德國的污水池是加蓋的。我們利用他們提供的畫冊,從2007年到現在,投入6500萬把所有污水池加蓋,再投入7500萬添加風機抽出臭氣,進行生化處理、吸附。整個項目總投入1.4億,雖然沒有任何經濟效益,但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今年4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與會的代表都是各省市的環保廳局長,城市污水廠想做卻沒有做起來的項目,我們做起來了,他們對此非常讚賞。環保部污控司副司長李蕾説污水處理場沒有異味讓她感到很驚訝。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的領導表示將在全國推廣加蓋污水池,現在全公司所有的池子全部實現加蓋。

我們還綜合利用企業資源。比如電廠利用煉油廠的副産品液氨,與燃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反應,生産硫酸銨化肥,化廢為寶。這個項目前後投資了2.2億,把化工生産裝置的技術人員調配到這裡來管理,終於實現了逐步延長裝置運行週期,最終達到持續運行,目前廢氣脫硫率在95%以上,現在我們冒出的“煙”主要是蒸汽。另外我們還要實現脫硝,也就是指氮氧化物,我們在中國石化系統內是第一家滿足了國家新脫硝標準的企業,明年底前我們所有9台鍋爐都要完成脫硝。這些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大大提高了揚子石化的環保技術水平,我們自己成為最受益的人。環保工作是有時效的,我們不能慢慢來,一個項目不能做十年、二十年,否則拖下來可能把我們這個企業做垮。我們計劃明年底前把所有大的環保項目做完,到後年做一些完善工作,2014年年中,揚子石化環保工作將整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在環保工作前期投入以後,更重要的是後期管理,主要是排查異味、查漏等。我們年初評選了一個隱患查找“神探手”,他一年查出1000多個隱患點,獲得獎勵一萬元;同時我們把他從勞務工轉為正式工,這件事在全公司反響比較大,現在全公司人人都在爭當“神探手”。環保工作需要靠大家來做,光靠領導喊是沒有用的,光靠少數人做也是做不好的。

第四部分十八大 我要代表大家發表心聲

記者:您成功當選十八大黨代表,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國企的重視,您將會帶著什麼樣的建議去參加會議?在會上您會重點關注哪方面的內容?

馬秋林:當選十八大黨代表確實不容易,這也體現了各級黨組織對我們的關心,全省黨員對我的厚愛;這話是真的,我總感覺做不好工作對不起這個稱號,對不起全省黨員的信任,我要代表大家去發表心聲。

在公司,我組織各級黨員代表、職工代表開座談會,徵集大家對十八大的建言。大家普遍關注三個方面,一個是國企如何發揮自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也在很多場合説過,我們要把發展好國有企業作為我們的重要任務,來證明中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所以我們企業成功與否對我們國家制度和我們國家選擇道路正確與否都有很大關係,我覺得這份責任就很大,這也是我們作為黨代表的政治責任,另一方面企業還得有效益來回報國家,這要在企業經營上下功夫,提高生産力、提高效益;第二方面大家還提出要從嚴治黨,作為揚子公司也是這樣,各級黨組織都要抓好,黨員要管好;第三方面,就是可持續發展,希望揚子石化能做表率,為我們國家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做示範,緊扣科學發展這一主題。

在十八大上,我會對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科學發展等與行業直接相關的問題更加關注,希望國家能夠加大支持力度,使傳統石化能夠走向現代。

高清圖集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