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

CURRENT GUEST

李祖沛

全國人大華僑委副主任委員

1950年3月生,雲南騰衝人。上海機械學院冶金係畢業。1994年任江西省第六屆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1997年至1999年任中國駐加納大使。1999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僑聯副主席兼秘書長。2008年任全國僑聯副主席。2008年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9年在中國僑聯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國僑聯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詳細
第15期

專訪: 全國人大華僑委副主任委員李祖沛

關注僑胞弱勢群體 保護歸僑參政熱情

  • 維護歸僑合法權益

    隨著國家的發展,隨著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相應地我們的工作也在人大常委會的領導之下不斷發展,情況不一樣。

  • 國外老僑不忘本

    儘管他是華人,畢竟還是我們的親戚、鄉親、朋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親情、鄉情、友情”,這個就將我們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 繼續關注弱勢群體

    實際上到現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後全國各地都有僑胞,各個省都有自己的海外僑胞,那麼歸僑也分佈在全國各地。

  • 引導歸僑參政議政

    我們每一屆的全國人大都有35名歸僑代表,我就是35名之一,代表歸僑僑眷反映他們的一些訴求,反映他們的一些意見或建議。

15

專訪:全國人大華僑委副主任委員李祖沛

關注僑胞弱勢群體 保護歸僑參政熱情

簡介:2012年華僑委將繼續把工作重心放在對歸僑僑眷中弱勢群體的資助方面,為他們反映問題、解決困難;併為歸國新僑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機遇,同時積極保護、引導歸僑僑眷的參政議政熱情,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一鍵分享 新浪微博 人人網 i貼吧 開心網 QQ空間

分段視頻

文字實錄

第一部分維護歸僑合法權益 保護僑胞正當利益

主持人:對於華僑委員會很多朋友都很熟悉,但是具體到辦事機構的組成部分、具體做什麼、為我們的華僑做什麼,或者發揮一個什麼樣的職能,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李祖沛:好的。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在1983年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成立的。華僑委在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是根據《憲法》規定的指示來開展工作,概括起來簡單地説就是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保護海外僑胞的正當權益。具體職責圍繞著涉僑的立法、涉僑法律的監督執行來開展工作,包括聯絡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比如,審議人大的主席團、人大常委會交辦給我們的涉及到華僑事務方面的一些議案,然後向人大主席團、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還有審議政府有關方面涉僑的法律法規,也提出建議,等等。

主持人:從成立的時候到現在,也過去了十幾年的時間,是不是在工作當中也會發現很多的變化?

李祖沛:是,隨著國家的發展,隨著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相應地我們的工作也在人大常委會的領導之下不斷發展,情況不一樣。比如,我們為了做好人大常委交辦給我們的任務,華僑委組成人員,十一屆有24位委員,其中主任委員一位,是高祀仁同志,11位副主任委員,還有12位委員。工作機構方面,我們為了開展好工作,完成好上述立法、執法監督等任務,我們有兩個辦事機構,一個辦公室,一個法案室。辦公室負責日常的事務,負責歸僑僑眷、僑胞的來事來訪,負責日常接待,還有負責對外交往。法案室是負責涉僑的法律、法規這方面的調查研究,還有人大代表提出來的建議、議案、處理意見,我們先拿意見,就是法案室,主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調查研究的任務非常重。

第二部分十八歲懷揣赤子之心回國 上海讀大學

主持人:我們知道,李主任您自己也是歸國華僑,您出生和成長一直到18歲都是在國外,之後又回國,您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您剛回國的時候是不是也不是特別適應這個生活?

李祖沛:我是1968年從東南亞國家回來的,當時我們被叫做歸國華僑學生,即歸僑學生。畢竟國家與國家之間社會制度、風俗習慣,方方面面還是有所區別有所不一樣。我們剛回國那個時候年輕,懷揣一片赤子之心、報國之心,所以回來以後儘管生活上開始的時候有一些不太適應,比如説,東南亞國家是熱帶地方,回到國內是溫帶,存在氣候上的差別、飲食習慣上的差別,但是很快我們就適應了。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得益於我們東南亞華人社會長期堅持的這種華文教育,因為我們從小在國外就要學當地的語言,還要學英語,另外還學中華文化,還學漢語。

主持人:所以您的漢語不是從18歲開始學的?

李祖沛:對,漢語從上小學就開始學了,所以回來以後很快地沒多長時間就適應了國內的生活、學習、工作,這一點東南亞國家的僑胞和我們國內南方的,比如廣東、福建、海南、廣西、雲南,這些地方的生活習慣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有些東南亞華人社會保留了很多我們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主持人:像您説的,您從小在那邊就會學漢語,還會學哪些跟我們中華文化傳統有關的東西?

李祖沛:中國歷史、中國地理都會學,包括以前古書的一些經典名著、古文、詩詞這些都會學。

主持人:能不能講講文化方面,包括您學習方面,這個差異都在哪,您是怎麼適應的?

李祖沛:文化方面的差異説起來比較複雜,總體來講就是跟每一個國家歷史的發展背景不一樣,跟每一個國家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不一樣。我們回來以後當時主要還是加快學習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還學習包括國內先進的文化知識,使自己儘快地適應祖國的建設,儘快地適應國內的發展,那個時候年輕,所以學起來也快。

第三部分回國感觸最深之《我愛你,中國》

主持人:能不能講講回國之後,包括學習,後來工作、生活當中的一些經歷,有沒有哪些事情是讓您感觸特別深,至今都會記憶很深刻的?

李祖沛:挺多。因為回國以後,回國的時候才18歲,小年輕,在黨和人民的關懷、教育之下走向領導崗位,成長為一名國家的工作人員,可以這麼説,40多年來令自己感觸很深的,印象很深的事件是很多的。但作為一名歸僑來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以及召開以後“撥亂反正”,然後80年代初期,那個時候為歸僑僑眷平反冤假錯案,這一點在我們僑界是大家印象非常深的。改革開放初期,在極左思潮氾濫的那個年代,當時歸僑也好,僑眷也好,都有一個很大的思想包袱,就是海外關係。那個時候海外關係是一個非常大的“精神枷鎖”壓在頭上,是一個不好的東西。那麼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一系列正確的歸僑僑眷的方針政策,比如説,中央關於“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歸僑僑眷,根據特點適當照顧歸僑僑眷,我們叫做“十六字方針”。在“十六字方針”指引下一系列歸僑僑眷的僑務政策的貫徹落實使我們廣大歸僑僑眷的愛國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激發,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參與改革開放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所以我們感觸最深就是什麼呢?總設計師,小平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海外關係是個好東西。80年代初期,當時我們的枷鎖一下子就拿掉了。大家是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回來報國,當時79年,80年代初期,有一部電影叫做《海外赤子》。《海外赤子》這部電影就充分反映了歸國華僑的經歷、心理歷程的變化,所以這一件事情是我覺得終身難忘的,這也是我們廣大歸僑僑眷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煥發出愛國熱情最大的一個動力。

主持人:那一時刻我能感覺到,歸國華僑心裏那種沉重的負擔和枷鎖一下子拿掉了,然後全身心地將所有的熱情投入到報效祖國的工作當中。

李祖沛:79年那時候,海外關係是個壞東西,海外聯絡廣、海外來封書信那都挺緊張的。但是撥亂反正以後,平反冤假錯案以後,尤其是當僑務方針政策得到很好地貫徹落實以後,一下子廣大歸僑僑眷積極性就煥發出來了。我也是歸僑當中非常幸運的,在當時各級黨組織的關懷之下,當時很年輕才三十齣頭,組織上就開始培養,逐步、一步一步就走上領導崗位。所以真的要感謝三中全會,感謝黨中央,感謝黨的僑務政策。

主持人:正是這樣好的政策使這麼多歸國華僑報銷祖國的熱情和能力,都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工作當中了。

李祖沛:對,這一點是印象最深的,終生難忘。

主持人:您今天一講我們也覺得挺激動的。

李祖沛:看《海外赤子》的主題歌,就是《我愛你,中國》,肯定你們都有印象。

主持人:您現在還會唱嗎?

李祖沛:我們的葉教授,葉佩英老師,她每年在政協開會都要唱。這首歌唱得非常好,唱出了我們的心聲,“我愛你,中國”,以前唱的時候熱淚盈眶。

第四部分國外老僑不忘本 新僑創業起點高

主持人:真的是熱血沸騰。李主任,您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這麼多年會經常到很多國家去進行調研,您能不能告訴我們一下,我們現在很多在國外的華僑,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態怎麼樣?

李祖沛:每年我們的僑務部門,包括華僑委,有一個任務就是到海外看望僑胞、慰問僑胞、走訪僑團,另外就是了解海外僑情的新變化,聽取我們海外僑胞的呼聲,聽取他們對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意見,聽取權益維護方面有些什麼反應和建議。所以我們走了不少地方,可以這麼説,世界五大洲各個地方的僑情不一樣。比如,東南亞國家和歐美國家的僑情就不一樣。東南亞國家的僑胞,因為他在那裏定居的時間很久了,有的兩代、三代,時間長的甚至四代、五代,有很多身份已經改變了,已經成為華人了,已經加入當地國籍。儘管他是華人,畢竟還是我們的親戚、鄉親、朋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親情、鄉情、友情”,這個就將我們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所以相應地來講,東南亞國家的僑胞因為時間久了,他們的社會基礎比較好,根基也比較深,所以東南亞國家的僑胞經濟基礎好的比較多。這一點是以前社會有一些誤解,一聽説是東南亞僑胞覺得他們肯定很窮,國家窮不一定是我們的僑胞窮。像歐美國家,比如説美、加,北美、西歐,到那裏定居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僑也有,但是更多的是新僑。所謂新僑,是現在僑務部門概念不是很嚴的説法,一般來講改革開放以後,這三十幾年從大陸、港澳到這些地方去移民定居的,這些我們簡單地叫做新僑。歐美這些地方相對而言新僑佔的比重更大。新僑最大的一個特點,和東南亞不一樣,文化層次高,從國內出去有很多開始出去留學,留學以後就在那裏定居、發展,文化層次高。另外發展的起點也高,比如國內有一些到國外定居的中國公民,後來成了僑胞了,他出去的時候在國內已經有創業基礎,所以到國外創起業來就方便了。所以相對而言……

主持人:有高起點。

李祖沛:對,歐美國家的僑胞文化層次高,起點高,所以發展起來相對要快一些。像東南亞僑胞要兩代、三代才能夠發展起來。歐美相對發展快。相對而言,從事高新科技的一些僑胞就多一些,白領多一些,高新科技這樣一些企業、公司相對比東南亞多。這是他們的不同點。但是世界各地五大洲,走了走以後我們發現,不管走到哪,不管地域性差異多大,僑情差異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令我們很感動,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海外僑胞身上體現,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團結奮鬥,還有最要緊的一點,就是樂善好施、樂於奉獻的美德,這種美德帶到國外去了。比如説樂善好施,中國人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這是自古以來的好傳統,他自己解決了溫飽,甚至自己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自己荷包裏面只要有兩分錢,肯定要拿一分錢出來,做社會公益事業。為當地社會發展,為居住國的發展,做了很多貢獻,這方面的事例太多,感動人的事情很多,每一次我們到國外都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比如説,19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多舉幾個例子。那個時候我們的華工被賣到北美、歐洲去,現在叫做“賣豬崽”。當時主要是廣州、福建這一帶的,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一直都有。比如説秘魯,秘魯華僑已經有100多年快200年的歷史了,秘魯華人在那邊為秘魯當時的農業發展、社會進步做了很大的貢獻。網上有很多關於鳥島的旅遊資源介紹,鳥島上的鳥糞挖了以後要送到美國、歐洲去搞農場。這些鳥糞誰挖的?全是我們中國人,全是華人。再比如巴拿馬運河,全世界都有名的,19世紀40、50年代巴拿馬運河開鑿之初,也到廣東募集了很多華工過去。廣東人到那邊成了僑胞,離鄉背井。我們有上萬人參與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我那年到巴拿馬去的時候,看到巴拿馬政府在巴拿馬運河豎了一個碑,紀念華工所做的貢獻。再比如美國橫跨東西部的大鐵路,太平洋鐵路,那個鐵路也是我們華工修的,一八六幾年,也就是19世紀60年代。然後還有加拿大的鐵路,這樣的事例很多。

主持人:都是很艱苦的。

李祖沛:都很艱苦。還有南非金礦,那年我去南非金礦考察,金礦下面六、七百米都是華工開的礦。這些都是早期的僑胞,早期的中國人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的貢獻。當地政府、當地民眾也給予了肯定,像美國的鐵路、加拿大的鐵路,現在美國、加拿大歷史學家都在承認這一段,中國人是做了貢獻的。美國最艱苦的那一段鐵路就是靠中國小個子,廣東人到那裏去開鑿的,他們大個子還吃不了這個苦。我們講這是共同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當地的體現。到現在更不用説了,世界各地,世界190多個國家,再加上一些地區有人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華僑華人走到哪都為當地的繁榮發展辛辛苦苦做出貢獻,這一點很令我們感動。主持人:真的是,而且當自己有了能力之後就會想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主持人:真的是,而且當自己有了能力之後就會想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李祖沛:然後還有一條,中國人的傳統,不忘家鄉。哪怕自己已經是華人,畢竟根還在這裡。

主持人:走到哪都不忘本。

李祖沛:對,不忘本,懷念家鄉。這種熱愛、報效祖國的一種熱情始終不改,第二代、第三代都不會改。

主持人:正是在全世界各國的華僑,讓你們每次出去調研的時候都會感覺,像您説的,像經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一樣。

李祖沛:對,像經受一次教育,經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之洗禮,同時我們也很受鼓舞。看到我們的中國同胞走到世界各地,為世界的和平,為世界的發展,也為我們中國和當地基礎國的友好發展做出貢獻。所以我們也感到很自豪,作為一名僑務工作者我們覺著應該為他們好好服務。

第五部分丟護照尋人撤僑 小事大事都找華僑委

主持人:所以當歸國華僑有困難,找到華僑委員會的時候我們也會盡全力地幫他們解決。這方面能不能給我們舉幾個例子,比如説,碰到的問題比較多的,一般是歸國華僑遇到的哪些困難,我們又是如何幫他們解決的?

李祖沛:這個分兩方面來説,如果是海外僑胞碰到困難、問題,很著急就可以找我們的駐外使領館,如果是國內有問題,不著急可以找我們的僑務部門。因為黨和國家很重視我們的僑務工作,很關心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中央層面、國家層面經常説的有這麼幾個部門,華僑委,這是負責立法、執法監督的;還有政府部門,國務院有個僑務辦公室;另外作為僑界群眾組織還有一個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便於大家參政議政,我們還有一個政協,政協裏面專門有一個叫做僑聯界,負責聯絡;政協還有港澳臺僑務委員會也都負責僑胞權益的維護;還有民主黨派,八大民主黨派裏面專門有民主黨派致公黨,那是專門負責海外僑胞的聯絡,海外僑胞權益的維護;除此之外還有外交部、中央統戰部,多了,還有過去政府部門,大家都可以通過這些部門反映他們的訴求,提出他們的困難。海外僑胞碰到困難找使領館,現在海外僑胞都已經形成習慣了,都知道了,有什麼困難找使領館,比如外交部每一年都會披露這方面的信息。外交部領事司這麼些年來,近五年處理海外僑胞反映的各種領事保護事件12萬多起,這不得了,很大的一個數字,處理完成的就是12萬多起。大家有大事找你,人事安全事故找你,小事也找你。

李祖沛:小事比如丟了護照或者丟了人要找個人,或者公司有糾紛都找過來。大事件,重大的事情,重大的人事安全、財産安全碰到威脅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黨和國家非常關心海外僑胞。我們經常用到一個詞,現在叫做“撤僑”。撤僑無論是新中國成立之初,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從印尼撤僑,我們派輪船去,還有東南亞其它國家的一些撤僑,一直到本世紀,這幾年我們印象最深的,2006年的所羅門撤僑,還有東帝汶的撤僑,最典型的就是去年利比亞撤僑,中國公民接回來了。那裏面的中國公民有我們去做勞務的,有外派人員,也有我們的僑胞。撤僑行動,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中央領導都親自批示,一定要及時地、安全地將中國公民、海外僑胞接回來。60年代當時印尼撤僑,現在印尼老歸僑一談起這一段經歷都很激動,什麼叫做祖國、叫做母親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主持人:而且當地情況越是緊急我們的速度越是快。

李祖沛:對,越是快。這也體現我們泱泱大國的國力。去年的利比亞,那次我聽外交部的同志講,那是全力以赴。外國僑民都很羨慕,國家不強做不到,只有國家富強才做得到。清朝的時候也有一些海外的中國人受到迫害的,在菲律賓、荷蘭、澳大利亞都有這種事情,但是清朝政府他們沒有能力。國不強根本做不了,這一點我們體會很深。碰到困難的時候,在國外找我們的駐外使領館,駐外使領館就是娘家,在國內找我們這些僑務部門。

第六部分出入境人口數量和比重是個動態數字

主持人:我們看網友的問題,想知道一下,過去一年我國出國的人口和歸國華僑的人口數量佔我國人口總數量的比重分別是多少?

李祖沛:出國人口是一個很籠統的數字,從國家公安部出入境管理處的數字,出出進進上億了。進出入境包括因公出國的上億了,將近兩億多;出去旅遊的,國家旅遊局的數字是七千多萬。這個數字已經不少了,這裡面絕大部分是出去遊玩就回來的。從我們僑界來講,更關注的主要是到了國外以後在國外發展、定居的這個數字。因為統計口徑不一樣,過去確實很難統計,這些年大家都是用多少千萬來描述。現在有關僑務方面的專家學者,最後有一個比較權威的數字,到去年為止應該説在海外的僑胞,是差不多將近五千萬了。這個數字我想還是有一定準確性的,因為80年代的時候有三千多萬海外僑胞,經過改革開放從80年代到現在快30年了,增長了千百萬,四千多萬將近五千萬人。其中新僑的話,前面講的新僑,這幾十年出去的大概也有三、五百萬。這是一個籠統的數字,這個數字不一定準,大概地參考一下。歸僑這個數字是這樣的,僑務部門經常説歸僑僑眷是三千萬,80年代歸僑將近兩百萬,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一個數字,歸僑僑眷大概有3400萬到3500萬了。老歸僑,像我們這樣的改革開放以前回國的,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老歸僑已經不多了,有一年的數字是106萬。隨著我們祖國富強了,還有回來的工作環境、投資環境、生活環境逐漸改善,回來的也越來越多了,包括這些新歸僑,我們估計大概150多萬到200萬的歸僑應該還是有的。它是一個動態的數字。

李祖沛:我們主張中國公民走出去,因為移民是世界普遍現象,不只是中國公民到世界各地去,其他國家的公民包括美國公民也到世界各地。什麼地方生活好,什麼地方事業發展好,就到什麼地方去。移民是動態的,中國公民出去也是動態的,我們鼓勵大家合法地出去,出去之後發揚中華優良傳統,為當地的繁榮發展做貢獻,為兩國的友好交往做貢獻。

第七部分《僑法》實施21週年 繼續關注弱勢群體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過相關的一些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已經頒布實施21週年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調研組的同志們經常赴各地開展一些調研,比如天津、河南安陽、內蒙古鄂爾多斯和包頭,還有甘肅等等,所到之處《僑法》的落實情況怎麼樣?大概給我們講一講。

李祖沛:《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從90年頒布實施到今年是21週年了,這期間,2000年的時候進行了一次修改。從整體上全國各地,我們全國人大法制定以後,全國各地各個省、區、市都制定了實施細則,保護法的頒布實施在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充分地調動了廣大歸僑僑眷的積極性,這是好的一方面。在赴各地調研過程中發現,貫徹執行總體上是不錯的。在對現在一些困難的歸僑僑眷的關懷方面,過去政府都有一些措施,包括過去僑務部門向政府反映,給予積極的資助,這是總體而言好的方面。當然我們講,在事業發展過程當中還要逐漸找差距,作為僑務部門來説,作為僑務工作者來説,還應該更多地將注意力繼續關注歸僑比較積極的華僑農場。我們有84個華僑農場,那都是從東南亞國家回來的僑胞建設的。60年代、70年代,尤其70年代末期回來的不少,華僑農場應該被給予更多的關注。給予華僑農場的發展,在華僑農場的歸僑僑眷的生産、生活狀況更多的關注。第二個更多的關注,是繼續關注散居在城市裏,尤其在農村的一些困難的歸僑僑眷。我們調研裏面,到內蒙、西北一些地方去調研。以前有一個老的概念,一講到歸僑僑眷就想到東南沿海,想到廣東、福建這些僑務大省。實際上到現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後全國各地都有僑胞,各個省都有自己的海外僑胞,那麼歸僑也分佈在全國各地。比如在內蒙,我們有很多從蒙古回來的一些僑胞。他們由於種種原因,散居在農村。散居在城市一些個別的僑胞比較困難,需要幫助。前兩年華僑委領導去調研的時候,就向自治區領導反映,一反映自治區領導馬上採取措施,給予幫助,給予資助解決,總體上不錯。但是我們的工作重點要繼續關心,我們平常經常用的一個詞叫“弱勢群體”,應該繼續關注他們。

主持人:對,尤其像您説的這些比較偏遠的地方,比較容易被大家忽略。

李祖沛:我們叫散居的,有什麼問題可以通過組織向上反映。有的不清楚怎麼去反映,不知道權益保護法有這麼一條,我們還有適當照顧,十六字方針,他們都不知道的。每年我們僑務部門都要去走訪、慰問。每年主要是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在這一方面做的動作很大。各地僑辦、僑聯都組織幹部去走訪、慰問。尤其是僑聯,因為他是歸僑僑眷自己的組織,走家串戶到家裏去看望,被子薄不薄,鍋裏面有沒有米,都去看一看、關心一下,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送到歸僑僑眷、送到困難戶家裏去。

第八部分今年兩會議案繼續關注僑胞弱勢群體

主持人:所以我們做的這些大量的調研工作、考察工作,每到兩會的時候這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準備了。今年上兩會,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您準備了一些怎樣的議案?

李祖沛:今年兩會是本屆人大的最後一年。作為人大代表,作為僑界的人大代表,作為一名僑務工作者,當然注意力我還是關注在僑胞的民生方面,準備繼續關注困難群體這方面,準備繼續提出一些建議。這幾年我在這方面都提了一些,都不錯,國務院有關部門都挺重視的。都能夠很好地落實。我們的建議上去以後有關政府部門都採取一些措施。應該幫他們説話,這是弱勢群體,有的文化程度也低。

主持人:因為可能大部分歸僑,像您所説的,有些起點比較高,或者留學或者怎樣的一個背景回來,他可能在國內生活得很好,有相當的能力了。恰恰需要我們關注的就是您説的這些比較弱勢的群體,他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尋求幫助,所以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組織去幫助他們。

李祖沛:對,需要組織去幫助他們,這是弱勢這一塊。像新歸僑這一塊是另外一種情況幫他們反映。我們以前叫海歸,海歸裏面有的留學回來叫做歸國留學人員。但是如果留學生在國外留完學以後他已經工作幾年,按政府的規定三年、五年,現在講在國外工作五年、定居五年就算歸僑了。那麼這部分的新歸僑需求就是另外一種,他們的需求主要在事業發展當中怎麼樣給他們創造一種更好的環境。還有就是前面講的,他們更多的是有一種參政議政的熱情,這種熱情怎麼保護、引導,這是另外一種。

第九部分保護、引導歸僑僑眷參政議政熱情

主持人:他們這種參政議政的熱情還是很高的,是嗎?

李祖沛:挺高的。在這一方面我們從中央到地方上都有一系列保護、支持歸僑參政議政的政策、規定。比如人大政協,從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到地方各級人大、政協都有規定,選舉法裏面就有一條規定,一定要有適當數量的歸僑代表。比如全國人大,我們每一屆的全國人大都有35名歸僑代表,我就是35名之一,代表歸僑僑眷反映他們的一些訴求,反映他們的一些意見或建議。那麼政協裏面,前面已經介紹了,政協專門有個僑聯界,政協委員裏面還有不少的歸僑僑眷。通過這樣一些渠道,這是主渠道,幫他們參政議政發表意見。另外,平常我們僑務部門經常聽取他們的不同意見,大家有什麼建議、意見都通過各自的渠道向中央、向政府、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反映。參政議政我們歸納起來説,又是前面講到的,海外僑胞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愛國熱情的體現,一般來講僑胞挺愛國,關心國家大事,回國以後也是這樣的,都有這個積極性。所以我們也要好好引導他們。

主持人:歸僑他們一般在每年兩會會關注哪類的問題?

李祖沛:現在更多的歸僑關注的是事業發展,包括海外僑胞回國以後,回來以後投資、辦企業,投資的環境與機遇。我們經常講的一句時髦話,叫做“參與我們的改革開放”。事實上就是回來投資辦企業碰到一些問題,碰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希望要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一個環境,比較好的一個政策,讓他們真正能夠在國內很好地發展,讓他們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高清圖集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