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2012兩會 >

[高層訪談錄]國外老僑不忘本 新僑創業起點高

專訪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祖沛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1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5fb958213dc24e97a1a3d5f01aee04e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真的是熱血沸騰。李主任,您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這麼多年會經常到很多國家去進行調研,您能不能告訴我們一下,我們現在很多在國外的華僑,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態怎麼樣?

       李祖沛:每年我們的僑務部門,包括華僑委,有一個任務就是到海外看望僑胞、慰問僑胞、走訪僑團,另外就是了解海外僑情的新變化,聽取我們海外僑胞的呼聲,聽取他們對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意見,聽取權益維護方面有些什麼反應和建議。所以我們走了不少地方,可以這麼説,世界五大洲各個地方的僑情不一樣。比如,東南亞國家和歐美國家的僑情就不一樣。東南亞國家的僑胞,因為他在那裏定居的時間很久了,有的兩代、三代,時間長的甚至四代、五代,有很多身份已經改變了,已經成為華人了,已經加入當地國籍。儘管他是華人,畢竟還是我們的親戚、鄉親、朋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親情、鄉情、友情”,這個就將我們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所以相應地來講,東南亞國家的僑胞因為時間久了,他們的社會基礎比較好,根基也比較深,所以東南亞國家的僑胞經濟基礎好的比較多。這一點是以前社會有一些誤解,一聽説是東南亞僑胞覺得他們肯定很窮,國家窮不一定是我們的僑胞窮。像歐美國家,比如説美、加,北美、西歐,到那裏定居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僑也有,但是更多的是新僑。所謂新僑,是現在僑務部門概念不是很嚴的説法,一般來講改革開放以後,這三十幾年從大陸、港澳到這些地方去移民定居的,這些我們簡單地叫做新僑。歐美這些地方相對而言新僑佔的比重更大。新僑最大的一個特點,和東南亞不一樣,文化層次高,從國內出去有很多開始出去留學,留學以後就在那裏定居、發展,文化層次高。另外發展的起點也高,比如國內有一些到國外定居的中國公民,後來成了僑胞了,他出去的時候在國內已經有創業基礎,所以到國外創起業來就方便了。所以相對而言……

       主持人:有高起點。

       李祖沛:對,歐美國家的僑胞文化層次高,起點高,所以發展起來相對要快一些。像東南亞僑胞要兩代、三代才能夠發展起來。歐美相對發展快。相對而言,從事高新科技的一些僑胞就多一些,白領多一些,高新科技這樣一些企業、公司相對比東南亞多。這是他們的不同點。但是世界各地五大洲,走了走以後我們發現,不管走到哪,不管地域性差異多大,僑情差異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令我們很感動,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海外僑胞身上體現,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團結奮鬥,還有最要緊的一點,就是樂善好施、樂於奉獻的美德,這種美德帶到國外去了。比如説樂善好施,中國人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這是自古以來的好傳統,他自己解決了溫飽,甚至自己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自己荷包裏面只要有兩分錢,肯定要拿一分錢出來,做社會公益事業。為當地社會發展,為居住國的發展,做了很多貢獻,這方面的事例太多,感動人的事情很多,每一次我們到國外都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比如説,19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多舉幾個例子。那個時候我們的華工被賣到北美、歐洲去,現在叫做“賣豬崽”。當時主要是廣州、福建這一帶的,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一直都有。比如説秘魯,秘魯華僑已經有100多年快200年的歷史了,秘魯華人在那邊為秘魯當時的農業發展、社會進步做了很大的貢獻。網上有很多關於鳥島的旅遊資源介紹,鳥島上的鳥糞挖了以後要送到美國、歐洲去搞農場。這些鳥糞誰挖的?全是我們中國人,全是華人。再比如巴拿馬運河,全世界都有名的,19世紀40、50年代巴拿馬運河開鑿之初,也到廣東募集了很多華工過去。廣東人到那邊成了僑胞,離鄉背井。我們有上萬人參與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我那年到巴拿馬去的時候,看到巴拿馬政府在巴拿馬運河豎了一個碑,紀念華工所做的貢獻。再比如美國橫跨東西部的大鐵路,太平洋鐵路,那個鐵路也是我們華工修的,一八六幾年,也就是19世紀60年代。然後還有加拿大的鐵路,這樣的事例很多。

       主持人:都是很艱苦的。

       李祖沛:都很艱苦。還有南非金礦,那年我去南非金礦考察,金礦下面六、七百米都是華工開的礦。這些都是早期的僑胞,早期的中國人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的貢獻。當地政府、當地民眾也給予了肯定,像美國的鐵路、加拿大的鐵路,現在美國、加拿大歷史學家都在承認這一段,中國人是做了貢獻的。美國最艱苦的那一段鐵路就是靠中國小個子,廣東人到那裏去開鑿的,他們大個子還吃不了這個苦。我們講這是共同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當地的體現。到現在更不用説了,世界各地,世界190多個國家,再加上一些地區有人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華僑華人走到哪都為當地的繁榮發展辛辛苦苦做出貢獻,這一點很令我們感動。

       主持人:真的是,而且當自己有了能力之後就會想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李祖沛:然後還有一條,中國人的傳統,不忘家鄉。哪怕自己已經是華人,畢竟根還在這裡。

       主持人:走到哪都不忘本。

       李祖沛:對,不忘本,懷念家鄉。這種熱愛、報效祖國的一種熱情始終不改,第二代、第三代都不會改。

       主持人:正是在全世界各國的華僑,讓你們每次出去調研的時候都會感覺,像您説的,像經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一樣。

       李祖沛:對,像經受一次教育,經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之洗禮,同時我們也很受鼓舞。看到我們的中國同胞走到世界各地,為世界的和平,為世界的發展,也為我們中國和當地基礎國的友好發展做出貢獻。所以我們也感到很自豪,作為一名僑務工作者我們覺著應該為他們好好服務。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高層訪談錄
  • 全國人大
  • 華僑委員會
  • 副主任委員
  • 李祖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