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期:計生部門“贊助”公安,一場涉嫌違法的利益分贓
(2014-05-20)
中國政府網近日發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綱要》提出,積極創造開展旅遊休閒活動的便利條件,不斷促進國民旅遊休閒規模擴大和品質提升,提高國民生活質量。要求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休假不僅是生息之道,更是民生權益。遺憾的是,儘管“帶薪休假”早已是各國勞動制度的題中之義,也儘管中國早在1995年就把“帶薪休假”制度鄭重寫入了《勞動法》,但這項勞動者理應享有的基本權利,至今仍停留在“畫餅充饑”的階段。因此,當新華社18日在微博上盤點“中國人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時候,網上網下一片笑意。是的,115天,13億人有幾個休夠了呢?
有人説,帶薪假之所以成為鏡花水月,首先是個“觀念問題”。這話不是沒有道理。一是對落實帶薪假,民眾從來較為悲觀。近日國家旅遊局稱: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有望在2013年依法提速。不過,對此展開的問卷調查卻很不樂觀。有關調查顯示,直言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的佔50.4%;而78.1%的人認為,勞資雙方不對等,員工沒有話語權。二是儘管2012年中國以近30億人次的國內旅遊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出境旅遊人數超過8000萬人次居全球第三,甚至對世界旅遊市場貢獻率超過7%,但社會休假觀念確實非常淡薄——在中國,“加班加點”被視為一種美德、“全年無休”更是足以感天動地。只要社會價值對休假不能有理性認識,過勞已然呈現出一種病態美,那麼,休假權遲早還是羞答答不肯“下樓來”。
在淡薄的休假觀念背後,是休假能力孱弱的現實。伴隨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增長,中國人已經成為最辛苦的民族。早在2008年,匯豐集團和牛津大學聯合進行的一次調查當中就顯示:76%的中國受訪者渴望退休,在亞洲是最高的。即便時間定格在2012年,一家世界知名辦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也發佈過它的最新調查結果: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國家。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職場人士中,認為壓力高於去年的,中國內地佔75%,香港地區佔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別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生活“壓力山大”,誰還有心情休假?
更重要的是,休假權其實是更高級的一種能力。如果工資都不能依法拿到、如果加班費或高溫津貼年年是紙上畫餅,你還指望不上班照樣拿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勞動監察系統共督辦欠薪案件21.8萬件,追回被拖欠的工資200.8億元,比上年增加29.5%。當此語境下看,“到2020年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基本落實”的目標恐怕就未必那麼讓人蛋疼——這就是勞資關係的現實,這就是勞動權益兌現的現實。
長遠來看,帶薪假當然不僅是休閒的事情。旅遊産業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轉型、內需型社會的到來……如果人人只知道掙錢而不願休閒,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也會成問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如果收入倍增計劃裏的可支配收入能如實翻番,休假權的短板很可能成為新的社會癥結。
眼下而言,賦予民眾休假的能力,落實帶薪假是第一個“硬骨頭”。
(2014-05-20)
(2014-05-19)
(2014-05-19)
(2014-05-18)
(2014-05-17)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