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過“不戴口罩的元宵節”,方顯公民責任

本網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2013年02月24日 16:20

相關新聞:

霧霾天氣悄然改變中國燃放煙花爆竹千年習俗

打燈籠 猜燈謎 吃元宵……不放炮也能鬧元宵

過完元宵節,蛇年春節也就算是畫上了句號。不過可惜,北京是個霧霾天,能見度只有1公里左右。環保部門預計將出現重度污染,為此也呼籲市民儘量不要燃放煙花爆竹。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看花燈、放煙花,似乎是元宵節的保留“劇目”。在張燈結綵的喜慶之中,亂落如雨的紛紛焰火,多了一份詩意、些許歡騰。如果説古人的娛樂載體單調,非煙花無以烘托氣氛和渲染歡愉,那麼在今天人們更加關注生活質量,燃放煙花爆竹就真該仔細思量了。究其因,一旦燃放煙花,勢必加重空氣污染。

古人説得好,“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做事有個好開頭不難,能夠堅持到最後並不容易,簡言之要善始善終。目前看來,今年北京居民在煙花爆竹問題上做到了善始。根據此前媒體公佈的數據看,截至除夕當天,整個北京市共銷26萬餘箱煙花爆竹,比去年的41萬箱下降了37%。從除夕零時至24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情34起,受傷19人,同比分別下降29%和34%。按照萬人火情率和萬人傷情率進行統計,今年北京市火情、傷情均處於良好等級。

煙花爆竹燃放少了,效果可謂立竿見影,除了火情、傷情減少,空氣也大為好轉——除夕PM2.5沒有出現“爆表”,有人形容這是“一個不戴口罩的春節”。而去年除夕夜,由於擴散條件不利,此起彼伏的煙花爆竹讓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急轉直下,比如車公莊地區,PM2.5的小時濃度峰值一度達到1593微克/立方米,是前一晚6時濃度數值(20微克/立方米)的近80倍。兩廂對照,今年北京市除夕夜的寧靜,來之不易。

一時的效果容易,一世的效果難。善始,更要善終。除夕夜應儘量少放、不放煙花爆竹,初五也應該做到,元宵夜同樣有必要做到。不少人的心態是,元宵夜是春節的尾聲,此時不放何時放?這種思維要不得!如果縱情燃放,恐將前功盡棄,使連日來經營的局面毀於一旦,本來元宵節當天就是霧霾天,再不加節制地燃放,無疑使脆弱的北京空氣質量雪上加霜,每個人都是空氣污染的受害者。

前不久,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又逢春節,大家少放或禁放煙花,每個人各盡其責、各盡其能、各盡其力,環境保護事業才能在潺潺細水匯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持續向前。” 誠哉斯言!既然同呼吸,就要同擔責。遏制空氣污染,每個人的責任有大有小,不放煙花並不難做到。從現實情況看,不只是北京,其他地方少燃放煙花爆竹,也收效顯著。比如,今年在廣州市禁放區內沒發生一宗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重大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公安消防部門接報因非法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警情,較去年春節同期猛降66.7%。

不放、少放煙花更應該成為凝聚共識的制度設計。元宵節當天,即便北京空氣良好,而非霧霾天,也不是燃放煙花的理由;元宵節當天,不獨北京市應該少放或不放,其他省市區也應該少放和不放,畢竟空氣污染是所有城市面臨的共同難題。從目前看,不放、少放煙花,還只是政府部門的倡議,主要靠媒體的呼籲和公民的自覺,這顯然不夠,恐行之不遠。

頻見的霧霾天氣,公民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嚴密的制度約束,正在悄然改變國人燃放煙花爆竹的千年習俗。年味少了煙花味,這個春節不寂寞;元宵節少了煙花助興,公民責任更蔚然、更可期。

 

 

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元宵節 環保 霧霾 PM2.5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專欄作家

文言文聽力“闖入”考試?

專欄作者:劉浩睿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社會娛樂

深泉學院比哈佛更難進的牛校

專欄作者:關開亮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民生影視

五一齣遊:“人比XX都多”

專欄作者:王二丫
媒體人,關注社會民生。

騰訊新浪開微博,只是討罵?

專欄作者:雷世遠
央視網記者,關注社會熱點。

挺一挺政協委員的編劇情結

專欄作者:陳方
《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