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

CURRENT GUEST

王迪芬

十八大代表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麻醉學教研室副主任

王迪芬,女,197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現為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麻醉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醫師(二級)、碩士生導師、省管專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在工作中,她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對急性呼衰、腦血管意外、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具有較高的救治水平。

詳細
第85期

專訪十八大代表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麻醉學教研室副主任

王迪芬:希望十年內能實現看病不花錢

  • 退休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我三年後就要退休了,我個人的原則是認真做事低調做人,在退休前我也將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好眼前每一件需要做好的事情,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各種職責,站好最後一班崗。

  • 希望5到10年就能實現看病就醫不花錢

    在十八大會議上,各行各業都將描繪發展藍圖,我對國家醫改的未來很有信心,並希望能夠早日實現全民醫保,讓老百姓看病就醫不用花錢。只要國家發展壯大了,不久的將來終會實現。

  • 與生命對話 讓我更珍惜身邊的一切

    治病救人就不僅是醫生的天職,我更感覺到我們是在為維護特定的社會群體的穩定,因此醫生在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時,已經不能用經濟價值來衡量,而是在維護和再造新的社會價值。

  • 當選代表後更需要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後,我個人感覺責任和壓力挺大,這些壓力主要來自於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後在履行職責、在具體工作中付諸具體行動時,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把這種壓力轉換成動力。

文字實錄

第一部分當選代表後更需要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記者:首先祝賀您光榮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這次當選全國黨代表對您個人意味著什麼?有何感想?

王迪芬:首次當選,這並不是我個人的成就,而是整個重症醫學專業和整個團隊的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後,我個人感覺責任和壓力挺大,這些壓力主要來自於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後在履行職責、在具體工作中付諸具體行動時,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把這種壓力轉換成動力,應該將責任與使命轉換成幹好本職工作的動力,因為黨和國家的事業都是由各個領域各個事業板塊組成,我們就更應該在醫學領域發揮好自己的光和熱。

記者:作為一名在醫療戰線工作多年的十八大代表,您能簡單介紹下個人經歷嗎?您認為這些經歷對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有什麼影響和幫助?

王迪芬:我有三十多年黨齡了,我在1977年入黨,當時還在上山下鄉當知青插隊的時候,就曾經作為代表參加過縣裏面的大會,當時條件非常辛苦,所有代表都是聚集在一個大屋子裏,因為天冷,分組學習討論的時候,所有代表都打地鋪席地而坐,男女代表都圍坐在一起,腳上蓋著被子。

如今作為代表開會,條件都很好,這是祖國幾十年發生的翻天覆的變化,也體現數十年來祖國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

當年我作為知青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滿三年後因為表現優秀,被推薦到貴陽醫學院學習,1979年畢業後擇優錄取作為師資力量留校,同時還在貴醫附院麻醉科工作一直到1994年,後來因為貴醫附院評建“三甲”醫院,我到新組建的重症醫學專業科室後一直工作至今。

經過整個學科團隊的努力和貴醫附院重症醫學專業的發展,我們的科室被衛生部評為全國重點學科稱號,因此我個人認為我當選十八大代表,這是對貴州重症醫學專業的肯定,也是對整個專業團隊長期不懈努力的肯定。

第二部分與生命對話 讓我更珍惜身邊的一切

記者:作為治病救人的醫務工作者,每天都在跟生命進行對話,特別是您所在的重症監護領域,在這麼多年幫助患者戰勝病魔的工作中,您在人生價值和生命方面肯定有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思考?這些對您所開展的醫學研究中有何幫助?

王迪芬:我感覺人的生命有時候非常頑強,有時候也非常脆弱,一個生命不光是一個人的事情,包括整個家庭、所從事的事業,他周邊的同事親情等等維繫著整個非常複雜的群體關係,因此治病救人就不僅是醫生的天職,我更感覺到我們是在為維護特定的社會群體的穩定,因此醫生在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時,已經不能用經濟價值來衡量,而是在維護和再造新的社會價值。

從事醫學工作,每天都在和人的生老病死在打交道,我的感悟是人更該珍惜有生之年,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認真做好每件事情,珍惜好我們身邊所有的一切,這個道理只有真正跟生命對話後,才能感悟到其中最真摯的內涵。

第三部分三十多年加班從來沒有加班費

記者:您平時在醫療、教學、科研之間來回奔走,個人生活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您如何處理呢?

王迪芬:我覺得當你踏入醫學院那一刻、選擇從醫開始,就應該淡忘你的節假日、淡忘你的週末、淡忘你的正常休息時間,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我從來沒能參與正常的社交活動,所以我的朋友、親人會認為我人情味很淡漠,其實我在別人想要幫助的時候,我都會集中精力盡心去幫助別人。

幸好我的愛人也是醫生,他能夠理解我工作的特殊性,也非常支持我地工作,我孩子今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從小到大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地帶他出去玩過,這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選擇了這樣的工作,就得放棄很多東西。

記者:是什麼動力讓您這麼多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

王迪芬:我覺得當你踏入醫學院那一刻、選擇從醫開始,就應該淡忘你的節假日、淡忘你的週末、淡忘你的正常休息時間,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我從來沒能參與正常的社交活動,所以我的朋友、親人會認為我人情味很淡漠,其實我在別人想要幫助的時候,我都會集中精力盡心去幫助別人。

幸好我的愛人也是醫生,他能夠理解我工作的特殊性,也非常支持我地工作,我孩子今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從小到大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地帶他出去玩過,這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選擇了這樣的工作,就得放棄很多東西。

記者:在工作中您肯定也遇見過醫患糾紛,您遇到過情緒失控甚至採取過激行為的患者家屬嗎?如何解決這樣的糾紛?這給您對醫療改革方面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王迪芬:其實我們這代人此前受到的德育教育很嚴格,當年提倡做好事不留名,所以選擇醫生這個職業,我們就應該多站在患者和家屬的角度去思考,醫患目標都很一致,沒有任何衝突,醫生只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不擺架子淩駕再病患與家屬之上,一切問題都很好溝通。我們也遇到過因為溝通不到位,讓患者家屬很激動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更應該理解家屬的心情,我們的解決辦法是給對方提供詳細的就醫記錄、包括醫生醫囑、用藥記錄、護理記錄等,並做好解釋工作。

我們重症醫療科其實也是終結很多醫患糾紛的地方,病人只要成功搶救過來,患者家屬都會沒什麼情緒了。

現在醫患糾紛很緊張,很大程度上跟個人在醫療開支中承擔的比例過高有關,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逃脫不了的,很多人都可能遇到“因病返貧”的情形,所以我們國家在醫療改革方面,繼續盡可能地降低個人承擔醫療開支部分的話,甚至最後做到全民醫保、看病不要錢,這將能從根本上解決醫患糾紛問題。

第四部分希望5到10年就能實現看病就醫不花錢

記者:再回到十八大的話題,您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前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您個人生活或是工作在您當選十八大代表之後有沒有任何改變呢?

王迪芬:當選十八大代表以後,最直接的變化是我個人的工作時間分佈上更麻煩了,除了媒體的採訪外,還要參加各種會議和培訓,突然之間就比以前更忙了,當選十八大代表以後,其他日常工作還得照舊,更需要在這種榮譽、責任感和使命感之下,將各種日常工作做的更好。

記者:十八大即將召開,這次去北京您會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對十八大您有什麼樣的期待?

王迪芬:黨的十八大會議將選出新的黨領導班子,這將會帶領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的命運,感覺責任重大,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變化,因此必須投好莊嚴和神聖的一票。

除此之外,我還將和與會代表同行們,就醫學上諸多方面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多關注醫改和教育等民生問題,希望能更好地為患者、為老百姓的健康服務。

在十八大會議上,各行各業都將描繪發展藍圖,我對國家醫改的未來很有信心,並希望能夠早日實現全民醫保,讓老百姓看病就醫不用花錢。只要國家發展壯大了,不久的將來終會實現。我希望在未來5到10年就能實現群眾看病就醫不用掏錢,那麼我們的醫患糾紛就至於這麼緊張了。

第五部分退休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記者:不管是作為十八大代表還是醫務工作者,您未來的打算是什麼樣?對幫助病患戰勝病魔或者醫療既能改善、突破方面,您還有什麼計劃?

王迪芬:作為普通公民、作為一名黨員,作為教育戰線的老師,作為一名醫生,我最大的願望是祖國繁榮昌盛、強大,人民都能幸福安康,我的所有病人都能夠健康地走出醫院,我培養教育的學生都能在各個崗位都能發揮光和熱,為祖國的醫療健康事業貢獻他們的力量。

我三年後就要退休了,我個人的原則是認真做事低調做人,在退休前我也將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好眼前每一件需要做好的事情,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各種職責,站好最後一班崗。

高清圖集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