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

CURRENT GUEST

徐南平

十八大代表 江蘇省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

徐南平,男,漢族,1961年4月出生,安徽桐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江蘇省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兼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詳細
第80期

專訪十八大代表 江蘇省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

徐南平:創新,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業

  • 把握創新本質內涵 打造創新領軍企業

    創新從本質上講應該是經濟學範疇的概念,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要素的重新組合。科學家主要是通過研究的手段,把經驗、原理、數據等知識要素組合起來轉化為創造力,企業家則是運用市場的手段,把技術、成果、人才、資本等生産要素組合起來轉化為生産力。

  • 以制度和體制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就創新組織而言,基本可分為政府主導的創新、政府與企業共同主導的創新、企業主導的創新等三種模式,從科技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來看,創新應該由企業主導才更富效率和活力。政府的中心任務就是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構建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

  •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開創江蘇發展新局面

    江蘇科經過多年的改革努力,科技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科技自身來看,許多工作已經進入全國前列,但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更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本質要求。

  • 將科技發展的社情民意帶到十八大

    作為一名黨員,有幸被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我倍感榮幸和自豪,也深感肩負的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我將更加注重學習掌握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質內涵,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了解社情民意,把科技改革發展的情況,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集中起來,帶到會上去。

文字實錄

記者:我們知道,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的&&人,曾經也是南京工業大學的副校長、蘇州市的副市長,如今您擔任江蘇省省長助理、省科技廳廳長,您是如何看待身份的變化?以及您身份的變化所反映出來的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

徐南平:這麼多年來,儘管我個人身份有所變化,但始終在做著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從事科技創新工作。學生時代,我是跟著老師學習做研究,工作以後是自己摸索著做創新,與同志們一起共同探索創新的本質內涵。就我而言,只不過是從過去一個人做科研,逐步擴大到帶領一個團隊、一個學科、一個企業、一所學校、一座城市、一個省份一起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追求,這也是作為一名黨培養出來的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奮鬥理念。

我個人身份的變化,見證了江蘇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整體進程,見證了江蘇從科教大省向創新大省的歷史性跨越。黨中央、國務院于2006年2月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同年4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做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大決定,同一天,省委常委會集體談話,來自高校的20名幹部赴有關市和部門挂職,我是其中的一員,受組織委派到蘇州挂職,負責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其戰略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通過幹部隊伍結構的調整,加大創新型省份建設力度,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我在蘇州工作的兩年,中心工作就是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戰略部署,統籌蘇州創新型城市建設,到省政府工作的五年,中心工作就是統籌創新型省份的建設。七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力推動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江蘇具體化,積極探索具有江蘇特點的創新型省份建設新路子,進一步強化了創新發展的鮮明導向,激發了全省上下的創造熱情和創新活力,有力地促進了科技第一生産力的大解放大發展。

總體來看,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從09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一,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國前列,進入了科技創新活躍期,創新正成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第一部分把握創新本質內涵 打造創新領軍企業

記者:您不僅是一位成功的科學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您創立了兩家公司,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這樣的經歷對您擔任目前的職位有何幫助?對於科技創業公司經營者和管理者,您有什麼樣的經驗可以與他們分享?

徐南平:首先,科學家、企業家的頭銜對我而言是過譽了,但從事科學研究和創辦企業的經歷對我現在從事政府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創新從本質上講應該是經濟學範疇的概念,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要素的重新組合。科學家主要是通過研究的手段,把經驗、原理、數據等知識要素組合起來轉化為創造力,企業家則是運用市場的手段,把技術、成果、人才、資本等生産要素組合起來轉化為生産力。這兩個方面的經歷,使我對科研和市場的性質以及艱辛有著更直接的理解,工作溝通上也會更方便一些。

江蘇的發展歷程也順應了這樣的規律,上世紀80年代從鄉鎮工業起步,“蘇南模式”引領全國,其實質是農民資金、農村土地、農業勞動力與“星期日工程師”技術的組合,上世紀90年代以擴大開放為動力,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質是勞動力、土地、市場、政策等要素與國際先進産業技術的新組合。當前我們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核心也是通過創新要素的重新組合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創造更加先進的生産力,真正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的軌道。

對於科技創業者來説,最重要的還是把握好創新的本質內涵。創新是生産力要素的新組合,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企業能否成功,能否提升創新能力,關鍵取決於要素的組合能力。要樹立科技第一生産力、人才第一資源的理念,抓住科技、人才這個最重要的要素,同時要創造一切條件,促進其他要素與科技人才的組合,圍繞最優秀的人、最先進的科技成果配置資源,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創新決定企業的前途和命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希望企業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瞄準市場需求,整合創新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掌握更多自主知識産權,增強發展後勁,打造國際化創新型領軍企業。

同時,全社會都要關心科技型企業家的成長,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像重視黨政領導幹部一樣重視科技企業家隊伍的建設,加快培養一批擁有戰略眼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企業家。

第二部分以制度和體制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記者:當前,江蘇正處於開啟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創新”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您認為政府應該如何支持科技創新發展?

徐南平: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就創新組織而言,基本可分為政府主導的創新、政府與企業共同主導的創新、企業主導的創新等三種模式,從科技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來看,創新應該由企業主導才更富效率和活力。

因此,政府的中心任務就是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構建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尤為重要的是抓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建立激勵創新的動力機制,全面激發創新主體的熱情,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二是優化創新發展環境,構建有利於企業整合配置要素資源的良好環境,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分析江蘇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我們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挑戰,比較突出的是經濟結構性矛盾、資源瓶頸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破解這些難題,關鍵要靠創新驅動,主體在於企業。當前我們正處於政府與企業共同主導創新的發展階段,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研究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加快完善科技體制機制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導者。

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們把推進科技創新工程作為支持創新的重要手段,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啟動,高要求推進,研究提出了“一個制度,兩個支撐,三個體系,四個落腳點”的推進思路,即,以制度創新和政策突破為先導,構建創新發展的動力機制;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為支撐,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以完善産學研結合體系、科技金融體系、科技服務體系為突破口,構建富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以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落腳點,堅持主體是企業、方向在産業、重心下基層、服務於民生的發展路徑,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貢獻份額。

工作中,我們還制定了科技創新“10+2”專項行動計劃,明確了科技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確保每年都有新進展,五年實現大突破。

第三部分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開創江蘇發展新局面

記者:中央強調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對於科技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您認為政府應當做出何種努力?

徐南平: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胡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討論時,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努力在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江蘇科經過多年的改革努力,科技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科技自身來看,許多工作已經進入全國前列,但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更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本質要求。

我們認為,當前制約科技經濟結合的關鍵因素,主要在於企業自身創新能力不強、創新體系和創新環境還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這也是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最近,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出臺《關於加快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突出強調要把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事關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任務,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具體工作部署上,我們著力將創新資源引入企業、將技術研發機構建在企業、將科技服務覆蓋到企業、將創新政策落實到企業、將人才工作的重心轉向企業,努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開創江蘇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

第四部分將科技發展的社情民意帶到十八大

記者:對於十八大,您在會上重點關注哪方面的內容?

徐南平:黨的十八大舉國關注、舉世矚目,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胡錦濤同志的報告,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總結了過去五年和十年的工作及經驗,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作了全面部署,報告總攬全局,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綱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胡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討論時,對江蘇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江蘇未來發展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五個正確認識和把握”的新要求,使我們深受鼓舞、深受教育、深受啟發。

作為一名黨員,有幸被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我倍感榮幸和自豪,也深感肩負的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我將深刻學習領會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飽滿的熱情和振奮的精神,認真參加黨的十八大的各項議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的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型省份建設目標不動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工程,以優異的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答卷。

高清圖集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