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週一至週日
首播 中午12:45分
重播 晚上11:10 次日早上6:40
相關鏈結
眾説《百家講壇》
閻崇年自曝綽號叫“國家級免檢産品”
閻崇年告訴記者,在上《百家講壇》之前,編導曾給他看過他們認為成功的一些講座光盤。閻崇年看過之後發現,這些人講得不錯,但他們講的自己學不來,所以只有"另辟蹊徑",揚長避短。
于丹易中天坐而論道
在談到經典閱讀問題時,易中天表示,閱讀經典就是一件興之所至的事情。"什麼時候想讀什麼時候讀,從你想讀的那天開始。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讀,如果你作為一個母親或父親感覺不幹點什麼就沒有盡責的話,那我給你一個建議,從懷孕那天開始讀,準爸爸在準媽媽耳朵旁邊讀《論語》。
學歷史可以給人鼓氣讓人清醒
站在講臺上的紀連海,還是去年那個瘦得近乎"幹巴"的中學老師,他沒有博得像去年那樣"3分鐘1次"的掌聲,因為聽他講座的同學們都在深思,來不及鼓掌。他的每一句話都撥動聽眾"脆弱"的心弦,講臺上的的紀連海少了三分慷慨激昂,多了七分循循善誘--站在市一中講臺上的紀連海,更像一名用心良苦的心理輔導老師,用歷史為這些稚嫩的學子做一場心理輔導。
“小于丹”蒙曼:滿族血統讓我更懂武則天
蒙曼給人的感覺非常精明,她卻直呼自己其實是個大迷糊。"我的迷糊絕不是你想像得到的。"她最害怕別人問路,尤其在學校裏問路。"我大學就進入中央民族大學,如今成了這裡的老師,待了那麼多年,有一次,有人問我16號樓在哪,我壓根兒就不知道。他又問你是這個學校的嗎?我趕緊回答,不是的。"
武則天唐高宗是戰友
蒙曼:武則天的親子關係確實比較複雜,在她奪取最高權力的過程中,也確實曾經以犧牲子女的利益甚至生命為代價,但是,李弘並不是她毒死的,而是肺病自然死亡。"毒殺長子李弘"的説法應該屬於歷史誤判。
康震發新書“還原”李清照
康震説,撰寫《康震評説李清照》並不是件輕鬆的事,不僅要反復閱讀李清照的所有作品,還需要研讀大量文獻資料,尤其需要參閱學術界的諸多最新研究成果。"除了文獻資料的徵引核對外,還必須對詩詞文章進行分析解讀、對歷史事件進行描述判斷,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還得追求優美活潑的文字風格。
古今相通在人性 歷史熱出現是必然
25日晚聯絡到王立群先生的時候,他正在昆明,而且接下來還要到玉溪參加一個活動。當我正擔心他會拒絕如此匆忙的這個採訪時,他説:你把問題發到我郵箱吧。27日上午,撥通了王先生的手機,他説:我正筆答的問題呢。很快,記者收到了王立群先生的這份“答卷”。雖然是在差旅途中,但王先生的回答異常認真,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歷史觀。
劉心武回應作品"偷意"説:我的觀點都是獨家的
9月12日陜西某報刊出一篇《陜西師大教授王志武質疑劉心武——販賣別人舊觀點》的報道,在文壇及紅學界引起又一輪紅學"風波"。王志武稱,劉心武關於《紅樓夢》的書裏對他進行了"偷意"。昨日,劉心武與本報記者通電話時表示,"令我莫名驚詫,我‘偷’誰的‘意’呀?我的觀點都是我獨家的。"為此,劉心武給本報發來獨家聲明,"在此次回應後,將不再就王教授的奇怪質疑耽擱寶貴的時間。"
錢文忠:季羨林門下的語言天才小子
錢文忠,1966年生,祖籍江蘇無錫,係無錫錢家的後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季羨林關門弟子,中國僅有的幾位專業研究梵文、巴利文學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留學德國漢堡大學,主修印度學,副修伊朗學、藏學。
錢文忠:願為“潛艇宣言”而死
人民網北京24日電 由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關門弟子、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主講的《玄奘西遊記》,正在央視熱播,收視率屢創新高。央視在9月22日播出的張越對話錢文忠的節目中,張越當場朗讀了一份《潛艇宣言》,令錢文忠大為感動,他説:“我寫不出這樣句子,但如果《百家講壇》能讓我為大家傳遞這樣一種價值精神,我願意為此而死。”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9月9日9時整,戴著墨鏡,身著白色短袖襯衫的《百家講壇》年度主講王立群走進本報會客廳,在讀者熱烈的掌聲中,王立群揮灑其特有的儒雅風度打開話匣子,現場開講《史記》。他幽默地説,自己現在要每天緊張地在各個城市間奔波,“簡直就是拿著飛機當面的使。”
續緣、感恩、助學:易中天拍賣會充滿人情味
拍賣會開始前,易中天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師母——沈佩珍女士徐徐入場,現場隨即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百家講壇》文化名人馬瑞芳向沈佩珍女士獻花,感謝她培養了易中天這樣優秀的學生。
季羨林關門弟子百家講壇説玄奘
百家講壇首位青年學者錢文忠36講的《玄奘西遊記》節目,同樣創收視新高。所講的內容,正是普通百姓早已熟知的《西遊記》故事的歷史原型。日前《玄奘西遊記》花落世紀文景出版社,將在9月面世,內容比電視節目更全面。
感受“國學熱”
 以央視“百家講壇”國學類講座為標誌和契機催生的當今中國“國學”的文化復興和弘揚,到今天,這種傳統文化的熱度不僅絲毫未減,而且,似乎越來越熱……
《百家講壇》開播“品三國4” 易中天觀點又出新
今晚,《品三國》第四部開始在《百家講壇》上演,這也是《品三國》的最後一部。記者今天上午採訪了《百家講壇》負責人,為讀者提前揭秘《品三國4》。
林黛玉沉湖自盡?劉心武大膽推測遭反駁
劉心武前晚重返《百家講壇》首次揭示黛玉之死等謎團,並在《當代》開設了一個欄目《紅樓心語》,吸引眼球的是劉心武的最新文章《林黛玉沉湖之謎》。文章中劉心武大膽提出新論點:“林黛玉是沉湖自盡的”。由此引來新新紅學派們的反駁,昨日,劉心武作出回應,一場新一輪的紅學論戰由此拉開序幕。
學者要有甘當“文化奶媽”的精神
從閻崇年到易中天,從於丹到王立群,央視《百家講壇》捧紅了一個又一個“學者明星”。對於這些“學者明星”,崇拜的、褒揚的、貶斥的,爭論的聲音從“學者明星”誕生之日起就從未斷絕過,也産生了諸如“電視知識分子”、“學術超男”等稱謂。去年年底,一些觀眾突然給這些“學者明星”起了一個新的稱謂:“文化奶媽”。
路見不平 易中天昨反駁學者對於丹的指責
央視“百家講壇”打造的“學術女明星”于丹在一炮打響、名利雙收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學術界人士的質疑,焦點在於她本人並非國學專家,以通俗手法為大眾講解的《論語》《莊子》雖然好聽、好看,但是存在不少學術上硬傷,被斥為誤人子弟。
買于丹的書成為時尚
《于丹寂寞無對手》,這是最近網上有關於丹的眾多文章中最惹眼的一篇。從2006年11月26日至今,于丹和她的兩本《百家講壇》落地書,雄霸全國各大排行榜之首已有近半年,依然無人能撼動。于丹寂寞的心境,易中天已經體味過,而郭敬明正在體味。暢銷書在排行榜上待的時間越來越長。業內有人尖銳地指出,寫作明星落寞,正説明今年書市亮點匱乏。
三問《百家講壇》 文化該如何親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