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易中天劉心武替你讀書,何錯之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30日 17:00 來源:CCTV.com

  易中天劉心武等頻挨“板磚”,專家學者為其“喊冤”。

  從劉心武講解“紅樓”開始,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日益受人關注,但關注的結果卻是“爭議四起”,比如紅學家批評劉心武、葛紅兵炮轟易中天……面對罵聲,很多觀眾都犯起了迷糊:一個受到廣泛歡迎的節目為什麼會招來這麼多的罵聲?在易中天、紀連海紛紛叫屈之餘,一些專家也覺得這樣的罵聲毫無道理:《百家講壇》其實是個“電視讀書”節目,用專業的觀點去評判一個大眾性的電視節目並不科學。

  電視人

  國外電視讀書節目很火

  江南大學影視研究室的趙翌認為,《百家講壇》比較好地解決了學術品位和形式大眾化的關係問題。以前許多讀書節目好像是在學院裏上專業課,普通觀眾看起來太累了。現在《百家講壇》裏講正史、野史,加上懸疑因素,就像聽評書,今天揭“紅樓”、明天品“三國”,聽著故事還不知不覺地長了知識。對大多數觀眾來説,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再去翻書實在是件苦差事,但如果有人把可讀的替你找好了,還領著你讀,把書裏枯燥的東西掰開揉碎了,還加上調料再喂給你吃,那還不好嗎?

  他還指出,易中天等人的走紅不是沒有先例。英國電視上就有非常紅火的歷史學家───沙馬和斯達克,兩人都編寫並主持關於英國歷史的紀錄片,他們風格迥異,卻異曲同工,把歷史戲劇化、通俗化,把英國史變得非常有趣吸引人。他們配合節目出版的歷史著作是2001年最流行的聖誕節禮品,那些從來不讀書的人也很自豪地把他們的書放在咖啡桌上。


  演講人

  別把我們當專家

  對於外界的爭議,易中天並不在意,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是歷史學家。“一般的歷史學家主張把歷史原原本本地講給大家聽,而不主張太多的評論,因為歷史學界有一個觀點,就是不能以論代實。但是我覺得,我不必有這樣一個學術負擔,我面對的是同樣的和我一樣非歷史專業的人士,就不管行規了。”

  最讓他不解的是,總有許多報道説他遭到歷史學家質疑,可實際上,從未有歷史學家出面跟他探討過這些問題。不過,當有“板磚”飛來的時候,他還是要看一下,“如果指出的是硬傷,我立即更改並致歉;如果是學術觀點不同,那我就不回應。”

  易中天保證,他説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記載。比如,有一次他説起曹操接夫人回家,拍著她的背説:“寶貝,不要生氣了,我們回去吧。”馬上有人發帖説:“曹操的閻王脾氣會這樣做?曹操和他老婆的事你怎麼會知道?”易中天無奈地解釋:“我怎麼會知道?《三國志•后妃傳》裏寫著的,其他人一般都只看曹操的本傳,而且‘撫其背’三個字是有的,‘寶貝’兩個字我覺得已經説得很客氣了,我還沒有叫‘甜心’呢。”

  另一位因為《百家講壇》聲名鵲起的“讀書人”紀連海,今天又要在南京舉辦講座。紀連海講解的“歷史上的和王申”一反之前我們在熒屏上看到的和王申,被眾多觀眾津津樂道。雖然沒有遭到非議,他還是經常上網關注觀眾對劉心武、易中天等人“讀書”的討論,“電視是普及性的東西,滿足的是大眾的審美需求,必須雙方妥協找到最佳的契合點。如果我們都從做學問的角度來做這個節目,與説教沒什麼區別,成了典型的孤芳自賞,那樣觀眾肯定不愛看。大眾根本沒必要從專家的角度來挑刺,好玩就行。”


  製片人:要的就是爭議

  去年劉心武亮相《百家講壇》説“紅樓”時,紅學家非議聲四起,《百家講壇》欄目也被淹沒在一片“口水”中,如今易中天品“三國”又被新生代作家葛紅兵指著鼻子開罵。一個“電視讀書”節目為什麼總是惹來爭議?《百家講壇》製片人萬衛笑言“爭議越多我越開心”:“爭議就代表關注,我希望每個學者亮相都能有爭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是做電視節目不是做學術研究,初衷就是大眾喜歡,現在的狀況也足以證明這一點,爭議越多關注越強,我們現在的收視率根本不是外界傳言的下滑,而是穩中有升。馬上易中天、劉心武等人又要重新亮相,做新的講解了。”

  【來源:新聞午報】

責編:英子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