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曾經沒人看 央視《百家講壇》為什麼這麼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6日 16:56 來源:CCTV.com

  誰也不曾想到一檔學術味和文化味很濃的電視“講壇”節目突然之間因為幾個有爭議的話題而在最近火爆起來。這就是央視十套科教頻道的《百家講壇》。首播12點45分,復播晚上0點10分,在這個被電視界稱為“鐵錫時間”甚至是“睡眠時間”的非黃金時段,《百家講壇》在教科頻道收視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綜合排名僅次於《週末講述》。而從2005年1月至今,央視國際網站上的300多個欄目中,《百家講壇》點擊率同樣排在第二,僅次於《同一首歌》。為什麼學術性很強的欄目能受到觀眾如此青睞,為什麼一直處在象牙塔中的學者在講壇上開講後會成為大眾的明星?昨天,記者專訪了該節目的製片人萬衛先生。他説,現在的《百家講壇》本著“學者使電視深刻、電視使學者有為”的宗旨,“以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為內容定位,讓那些沒法在大學課堂聽課的觀眾得到知識的享受。”

  ●曾經沒人看

  創辦于2001年7月9日的《百家講壇》是與科教頻道同時誕生的。“當時我們頻道算是公益頻道,所以對收視率沒有硬指標。領導希望在頻道中有檔節目可以利用專家資源,讓他們暢所欲言,於是誕生了《百家講壇》。”由於頻道定位為文化品位、科學品質、教育品格,自然科學乃至飲食起居、養生保健,幾乎全部進入了“講壇”。“可那樣的節目專業性很強,觀眾根本聽不懂,再加上時段也很晚,常常收視率接近零。那會兒在科教頻道綜合評定中,《百家講壇》經常倒數。”

  自從去年9月《讀書時間》被央視“末位淘汰”後,《百家講壇》也注意到自己需要進行改變,找到突破點。而這個突破點直到北京市社科院的閻崇年把《清十二帝疑案》講完後才真正找到:“就是在電視上傳播傳統歷史文化知識。邀請能説的名家,選擇好話題,把話題説透。”

  ●説服專家很艱難

  自從閻崇年演講了《清十二帝疑案》後,《百家講壇》的製作組開始找到了令節目“雅俗共賞”的竅門:“全國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都很多,但很多學者都很難用通俗語言講專業知識,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很多節目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是説服專家“通俗化”,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萬衛舉了個例子:馬瑞芳是山東大學的教授,研究《紅樓夢》、《聊齋志異》的專家,在學校講課非常精彩。《百家講壇》希望能做一個《聊齋志異》揭秘,她表示願意合作,很快就把講稿傳給節目組。“馬教授希望自己多年的學術成果在這個平臺上展現出來,這點我們非常理解。可她傳來的第一遍講稿,學術性太強,觀眾根本聽不懂。於是我們就向馬教授提出要求,比如多講細節、多説故事,但馬瑞芳卻認為自己是教授、學者,怎麼能講這麼通俗的東西呢?”不過,經過編導組長時間的磨合,馬教授終於接受了欄目組的建議,推翻了起初流水賬式的講法,以懸疑始,以懸疑終。節目播出後,反響強烈,馬瑞芳也大為驚奇,她説,沒想到這樣講課,效果會這麼好,不光學術界的老朋友們誇獎她,就連她的孫女都説奶奶講得好。

  ●“劉心武能自圓其説,《百家講壇》不干涉”

  由於劉心武在《百家講壇》中“揭秘《紅樓夢》”,一時之間在紅學界引起不小的爭論。不少紅學家認為劉心武利用央視資源進行“歪門邪説”,有“誤導觀眾”的嫌疑。對此,萬衛哈哈大笑了起來:“難道現在的觀眾就那麼好糊弄嗎?”他告訴記者,《百家講壇》並不是一個學術欄目,因此不承擔學術上的正確性,“只要這些名家能夠把自己的學説自圓其説,且能説得生動有趣,就是我們需要的。而且我們給各個名家都有演講機會,像《紅樓夢》,不同意見的學者專家不都在我們論壇上發表過演講嗎?”萬衛認為:“不要小看現在的觀眾,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而傳統的歷史文化知識本來就是陶冶情操的,沒有誰對誰錯。”為了讓節目更精彩,每個名家被邀請之前,都會在之前和編導認真商量,什麼能講,什麼不能講,在那時都已經“審查”過,演講完還要進行後期電視剪輯加工。“經過央視4次審查,節目才會最終呈現給觀眾。因此每檔節目都是我們深思熟慮的産物。

  源自《南京日報》

責編:英子

相關視頻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