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股票315公司觀點人物科技理財專題直播

許志峰:新常態是不是意味著滑坡和退步?

滾動 人民日報 2014年08月20日 09:4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有風險,能應對

  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

  進入新常態,恰逢“三期疊加”,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中國經濟能否有效控制種種風險,順利爬坡過坎?

  舊有增長模式形成的風險因素,在新常態下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可能進一步顯性化。傳統製造業産能過剩,地方融資平臺潛伏財政金融風險,資源承載壓力日益沉重,收入差距擴大,樓市走向撲朔迷離……這些風險隱患彼此交織,相互傳導,處置不當可能帶來連鎖反應。

  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期,新課題又接踵而來:經濟增速放緩,“機器換人”熱潮興起,會不會對就業産生壓力?工業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又撲面而來,新興産業異軍突起,會不會對傳統産業造成衝擊?

  更引人關注的是,儘管經濟整體運行于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如果滑出合理區間,再要拉回來,就要付出巨大代價。

  風險看似重重,卻不必談之色變。綜合各種因素研判,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掌控這些不確定性。

  ——應對風險,首先需客觀評估風險。

  “總體來看,目前經濟發展中的風險和隱憂處於合理可控的範圍內。”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認為,以地方政府債務為例,從數據看明顯低於國際公認的風險警戒線。我國是典型的高儲蓄國家,抗債務風險能力強。政府也有足夠威信,能夠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因此,這個風險並不可怕,發生全局性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很小。

  有些風險並不會因增速下降而放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認為,過去認為經濟高速增長帶來高就業,反之則會導致失業,這存在一定誤區。從實際情況來看,並不是所有的就業都需要靠經濟增長來實現。穩步增加就業手段有很多,如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和自主創業、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等。

  ——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

  從客觀因素看,體量大,外匯儲備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迴旋餘地很大,市場空間廣闊,是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有利條件,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

  從主觀努力看,黨中央、國務院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不斷積累新的調控經驗,向體制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有招數、有底氣。

  ——有些看似“頭疼”的問題,應對得當,反而能成為發展的有利條件。

  “比如,機器換人會帶來就業壓力,但這目前主要發生在製造業。恰好我國産業結構在變化,第三産業比重提高,而第三産業的勞動力需求大,製造業擠出的富餘勞動力是服務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再如,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不免有衝突,但如果用信息技術去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就能夠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協同推進。”潘建成認為。

  當然,風險雖不足懼,也不能掉以輕心。面對風險,戰術上要未雨綢繆,週密安排。

  “新常態下,要主動認識風險,揭示風險,防範風險,而不應掩蓋風險。”潘建成認為,針對不同風險要各有具體應對之策,但核心思路是深化改革,徹底轉變過去的發展方式。

  • 央視新聞
  • 央視財經
  • 央視軍事
  • 社會與法
  • 央視農業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