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率優惠活動頻頻 銀行理財開打“價格戰”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2年02月25日 02:00
北京青年報 | 2022年02月25日 02:00
原標題:費率優惠活動頻頻 銀行理財開打“價格戰”
正在加載

  進入2022年,關注理財産品的投資者會發現,各家銀行和理財子公司頻繁發佈理財産品費率優惠活動的公告,爭相用更低的費率吸引客戶。1月以來,招銀理財、光大理財、興銀理財、交銀理財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頻繁發佈費率調整公告,階段性下調其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産品部分收費的費率,下調幅度十分可觀:有的費率打5折,有的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一,還有些收費項目直接降至0。

  業內人士提醒大家,理財産品的管理費、銷售費等各項費用屬於“剛性支出”,即使理財産品出現本金虧損時,這些費用也不會被減免。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産品的費率信息通常不會出現在産品海報中,而是“藏”在了産品説明書內,很容易被投資者忽略。購買理財産品時,通過“貨比三家”,選擇費率較低的産品,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提高了投資收益。

  不少産品銷售費率打五折

  今年1月以來,招行官網産品公告欄僅1月28日和29日兩天,就連發十多條産品費率優惠的公告,涉及旗下多只理財産品。不少産品銷售費率打了五折。

  2月16日,交銀理財公告,交銀理財穩享精選資産1年定開 202201 理財産品3月2日(含)起對銷售手續費率給予階段性優惠,銷售手續費由0.3%/年降至0.2%/年。

  産品管理費率多為3-8折

  除了銷售費,部分理財子公司還主動下調産品管理費,折扣幅度多在3折-8折之間。比如,“招銀理財招睿頤養豐潤三年封閉4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在2月9日至8月8日期間,固定投資管理費率從0.30%/年降至0.10%/年,只相當於原來的三分之一。

  2月22日,光大理財公告稱,為了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將於2022年2月25日(含)至2023年5月25日(含)開展陽光金 15M 豐利增強7期理財産品的管理費優惠活動。活動期間管理費為0.4%,而非活動期管理費則為0.5%。

  部分産品申購費贖回費也降了

  一隻銀行理財産品從頭到尾運作下來,會涉及到多項費用,主要包括:認/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銷售服務費和託管費。目前銀行理財推出的階段性優惠主要集中于銷售費和固定管理費。跟公募基金不同,大部分銀行理財産品的認/申購費和贖回費都為0。所以,很多人買基金時都對認購費、贖回費斤斤計較,買銀行理財産品時就完全不考慮收費問題。

  事實上,現在也有不少銀行理財産品要根據金額大小收取不同比例的申購費,同時根據持有時間的長短收取不同比例的贖回費。總體來説,購買金額越大,申購費率越低;持有時間越長,贖回費率越低。

  這波費率“打折”促銷活動中,一些銀行理財産品的申購費和贖回費也降了。比如,光大理財于2 月 14 日(含)至 12 月 20 日(含)期間開展陽光金 2號(EB1888)理財産品贖回費優惠活動。非活動期間,持有期小于 360 天,贖回費率為0.50%;活動期間,持有期小于 360 天,贖回費率打五折,降為0.25%。

  一些權益類産品出現虧損

  與理財産品費率優惠活動同時出現的還有銀行理財産品最近的凈值波動加劇。開年以來,隨著權益和債券市場調整,銀行理財産品量價齊跌,權益配置比例高的理財産品出現虧損。不少産品凈值都出現跌勢,有的甚至跌破初始凈值。

  中國理財網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存續理財産品累計有8346隻,其中536隻理財産品凈值破1,佔比超6%,其中,與股市關聯度較高的權益類産品是“重災區”。據報道,理財子公司目前已發行的所有混合類産品近3月總體凈值增長率為-0.46%,波動率為2.40%,最大回撤率為1.53%。

  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有數據的160多只權益類/混合類理財産品中有六成年內收益為負,其中尤以權益類凈值回撤最大。從産品結構來看,當前理財公司參與權益配置的主要方式仍是FOF(基金中的基金)模式,但目前已有超過1/5産品跌破凈值。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銀行理財大規模推出産品費率優惠,除了希望吸引新客戶,也是想通過讓利來對衝産品業績波動帶來的市場負面情緒,安撫客戶。

  分析

  投資者要用長期視角看待理財産品

  投資者應如何理性看待銀行理財産品的這種波動?未來如何優化自己的資産配置?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指出,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破凈”或成常態。當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後,銀行理財産品全部採用市值法進行公用價值計量,銀行理財産品的估值會出現“隨行就市”的新變化。也就是説,銀行理財産品凈值將反映每日底層基礎資産價格的一個變動,這個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總體看,産品凈值波動加大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場走弱背景下,確實有可能出現更多理財産品“破凈”的情況,投資者需對此保持平常心。

  李佩珈強調,産品“破凈”只是估值方法調整引起,未必意味著發生絕對虧損。因此,投資者對産品在某一個時日的“破凈”要客觀理性看待,跳出“逐日盯市”心態,學會更多從月度、季度、年度等中期或長期視角來衡量産品的表現。

  “最重要的,是要考慮為不同産品做好資産組合,提高綜合收益率。目前金融市場分化,避險類資産價格上行,風險性資産下跌,投資者應根據所持産品底層基礎資産的差異,結合不同産品的發展前景和收益率做好綜合搭配,比如黃金價格走高,而股市相對較弱,可適度少增加黃金,進行低風險類金融資産配置。”李佩珈建議。

  也有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最好不要通過單一銀行進行銀行理財投資,可將資金分散至不同銀行的不同産品中。如果無法接受理財出現虧損,可以選擇保本保收益的銀行存款産品,比如大額存單。(本組文/記者 程婕 統籌/余美英)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費率優惠活動頻頻 銀行理財開打“價格戰”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