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的熱淚,為誰而流?

來源:解放軍報 | 2022年02月16日 08:30
解放軍報 | 2022年02月16日 08:30
原標題:中國軍人的熱淚
正在加載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戰士閆振在升國旗時激動落淚。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戰士閆振在升國旗時激動落淚。

2014年3月28日,老兵曹秀湖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眼含熱淚迎接戰友“回家”。

2014年3月28日,老兵曹秀湖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眼含熱淚迎接戰友“回家”。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老兵關茂林右手行軍禮、左手抹眼角淚水的照片,迅速登上熱搜。資料圖片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老兵關茂林右手行軍禮、左手抹眼角淚水的照片,迅速登上熱搜。資料圖片

  立春那晚,任務結束,23歲的閆振像許多年輕人一樣,拿起手機,開始翻閱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熱搜:倒計時的“中國式浪漫”,“一鴿(個)都不能少”的家國情懷,各國運動員的定製版羽絨服……

  當看到各行各業、56個民族代表傳遞國旗的儀式時,閆振湊近手機屏幕,仔仔細細地看著那莊嚴而神聖的時刻——五星紅旗,在閆振和戰友們手中完成最後的傳遞,挂上旗桿,隨著《義勇軍進行曲》響起,在國家體育場內冉冉升起。

  看到這個場景,這個陽光大男孩開心地笑了——他們又一次完成了國家賦予他們的光榮任務。

  最深情的表白,都是內心的自然流露。閆振沒有告訴任何人,國歌響起,他滿眼都是升起的五星紅旗。那一刻,閆振無法控制激動的情緒,熱淚隨之滑落臉頰。

  這個“秘密”恰巧被一位記者發現,並用相機定格下來。很快,閆振那張黝黑的臉龐,連同他堅毅的目光和那行滾燙的熱淚,上了熱搜。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時。

  當我們翻開厚厚的“國家相冊”,在那些宏大的敘事下,我們看到了一幕幕中國軍人為之奮鬥奉獻的永恒時刻。若將鏡頭推近、再推近,我們便會發現那些閃現在這些鋼鐵男兒眼中的晶瑩淚珠。

  中國軍人的熱淚,為誰而流?

  讀懂了中國軍人的熱淚,你就讀懂了忠誠,讀懂了勝利,更讀懂了中國夢、強軍夢背後無數接力奮鬥的身影。

  軍人的熱淚,詮釋了祖國的尊嚴與自豪

  病房中,低回婉轉的《思念曲》響起,電視新聞正在直播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儀式。

  91歲的老兵曹秀湖,扶著床沿吃力地站起來,輕輕拍拍身上的舊軍裝,緩緩舉起右手,對著電視,敬禮。

  看著電視裏儀仗兵將覆蓋著國旗的棺槨放下,兩行熱淚從曹秀湖眼角流下,滑過老兵臉上深深的皺紋,滴落在胸前那行字上:中國人民志願軍。

  這場景,一如2014年刷屏網絡的那張照片。照片中,站在路邊迎接首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的曹秀湖,眼含熱淚。

  老兵的熱淚,感動了萬千網友。大家透過老兵的熱淚,也看到了那段壯懷激烈的歷史。

  14歲那年,一支部隊經過曹秀湖的家鄉。一句“走吧,跟我們幹革命”,點燃了少年心中的火焰。從那天起,曹秀湖跟著部隊南征北戰,在黑土地上與戰友們一起迎接新中國的成立。

  1950年,曹秀湖所在部隊接到緊急命令: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來不及收拾行李,也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揣上幾個幹饅頭,曹秀湖和戰友們坐著火車,跨過了鴨綠江。

  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救護兵曹秀湖一邊與戰友們衝鋒陷陣,一邊救護受傷的戰友。多少次,曹秀湖眼睜睜看著親愛的戰友犧牲在自己懷裏,他甚至來不及心痛,更來不及掩埋戰友的遺體,就投入了下一場戰鬥……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7653名中華兒女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勝利的背後,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犧牲,是一個個英勇無畏的身影,是一個個激情燃燒的生命,更是一個個以身許國的傳奇!

  回國後,曹秀湖在家鄉衛生院當了一名防疫員。退休後,他向組織遞交了去瀋陽東陵義務守陵的申請。這一守,就是11年。守著戰友,曹秀湖時常想起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日子,想起那些沒能和他一起回來的戰友。

  離開陵園的那天清晨,曹秀湖早早起來,提著水桶,拿著毛巾,仔仔細細地擦拭著每一塊墓碑,認認真真地讀著每一塊墓碑上的名字。

  孩子們來接他,他卻久久不願離去。他説:“老夥計們,我得走了。有時間我一定回來看你們。跟你們這些戰友們在一起,我這心裏啊,踏實!”

  2014年,已經86歲的曹秀湖從新聞裏看到志願軍烈士遺骸將要護送回國的消息。當時,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接戰友們回家。

  老兵就這麼默默地、筆直地站在人群裏,向來車方向不停地眺望,守候在戰友們回家的那段最後的路旁。

  這一守,86歲的老兵就守了5個多小時。

  當護送烈士遺骸的車隊緩緩駛來,曹秀湖默默摘下帽子,目光緊緊跟隨著車隊行駛的方向。那一刻,世界仿佛都安靜了,安靜地看著烈士們年輕時的笑臉,安靜地看著這位站了5個小時的老兵臉上的熱淚。

  2021年9月2日,曹秀湖在醫院的病房裏迎回了又一批戰友。6天后,這位眼含熱淚守了戰友8年回家路的老兵,安詳地閉上了雙眼,與世長辭……

  老兵的熱淚,為誰而流?為了逝去的戰友,更為了摯愛的祖國!

  在老兵的熱淚裏,我們仿佛看到了志願軍將士為了祖國尊嚴拋灑的熱血,感悟到了“忠魂歸故鄉”是祖國對他們最大的思念和老兵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當禮賓車組成的“致敬”方陣駛過天安門,記者的鏡頭捕捉到一位老兵一邊敬禮一邊抹淚的感人瞬間。

  這位老兵叫關茂林。在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説,方陣還沒行駛到天安門時,眼淚就已經在眼眶裏打轉了。當聽到“向老英雄致敬!向老英雄學習!”的呼喊聲時,他想到已經離世的戰友們,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

  就像那首歌裏唱到的:“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可是你如願的眺望,孩子們啊安睡夢鄉,像你深愛的那樣……我也將見你未見的世界,寫你未寫的詩篇……”

  對軍人來説,有一種享受勝利的方式叫熱淚盈眶

  海天之間,“飛鯊”戰機宛如巨椽之筆,劃出了一道道令人震撼的不規則航線。巨大的轟鳴聲中,“飛鯊”戰機降落在航母遼寧艦上。

  這,是中國航母戰鬥力建設又一個歷史性時刻——新一批艦載機飛行員以出色表現,加入中國海軍“尾鉤俱樂部”。

  這批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創造了中國艦載機飛行員培養的一系列之“最”——單批認證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少、認證週期最短。

  遼寧艦甲板上沸騰了。人群裏,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艦載機飛行教官艾群悄悄轉過身,迅速擦掉眼眶裏的淚水。

  每一次,艾群帶教的飛行學員著艦成功,他內心總有著難言的激動,也只有在這時,一向愛説愛笑的他才會落淚。

  傍晚,夕陽的余暉灑向海面,歡聲笑語還在遼寧艦飛行甲板上回蕩。艾群踱步到一處安靜角落,出神地望著起伏的海浪。

  從艦載機飛行員到艦載機飛行員教官,每一次看到學員們駕機起降,艾群都像看到那時的自己。

  “他們比我們幸運。”接受採訪時,艾群笑著説,語氣裏帶有一點羨慕,“我們那時候沒經驗、沒教材,連飛機都少,簡直是‘三無産品’!”艾群用東北話幽默地説道。

  這是艾群擅長的方式——以幽默樂觀,度過了艦載機飛行事業發展初期的舉步維艱,度過了痛失戰友的“至暗時刻”。現在,艾群也用這樣的方式帶給學員自信和希望。

  第一回飛上航母,艾群是唱著歌去的。駕駛著殲-15戰機,艾群終於看見了航行在萬頃碧波之上的航母遼寧艦。此刻,巨大的航母在他的視線裏,就像“一片飄在大海裏的樹葉”。

  艾群調整戰機姿態,對正跑道,放下尾鉤。轟鳴聲傳來,殲-15兩個主輪接觸甲板的一剎那,激起了兩道煙塵。瞬間,機腹後的尾鉤精準地挂住第3根攔阻索。戰機滑行數十米後,穩穩地停了下來。

  那天,成功著艦的艾群與戰友們慶祝合影。相機快門按下的前一刻,艾群從胸前的口袋裏掏出一把小手電。他用力握住手電,將它再次貼近自己胸口,微笑著拍下成為“尾鉤俱樂部”成員後的第一張照片,眼中卻已泛起淚光。

  這把小手電的主人,是艾群同期戰友——張超。

  2016年4月27日,他們飛上航母進入倒計時階段,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中國航母事業立起了一座熠熠閃光的“航標”。

  張超犧牲那天,恰巧是戰友孫寶嵩生日。當天早上,炊事班的戰友還專門為他準備了一碗長壽面。那天,一桌子飯菜端上桌,又端下去熱,熱過幾次,依然沒有人吃上一口。也是從那一天起,孫寶嵩再也沒過過生日。

  那是中國航母艦載機發展路上最悲痛的一個月,曹先建重傷,張超犧牲,這支負重前行的隊伍仿佛走進了峽谷……

  “任何偉大事業在前進路上都會遇到坎坷,但我們不能就此原地踏步!”孫寶嵩激勵戰友們。停飛一個多月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孫寶嵩第一個跨上戰機,升空起飛,用噴出的尾焰再一次點燃心中的希望。

  “幾代人昨天的努力和探索,已經累積成為今天我們可感可觸的艦載機航跡。守望並踐行我們今天的夢想,才能收穫並擁有燦爛的明天。”孫寶嵩動情地説。

  在那一次次震撼海天的起降中,我們看見了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們拼搏的身影;在那一顆顆晶瑩的熱淚裏,我們看到了中國航母人夢想的星輝,以及中國軍人為了勝利義無反顧的執著追求。

  飛行教官王勇一直記得這樣一幅壯美畫面——

  2017年7月,王勇隨航母遼寧艦到訪中國香港。在遼寧艦即將抵達時,海面上突然出現一道彩虹,就好像一道歡迎遼寧艦的拱門橫跨于海面之上。巨大的遼寧艦穿“拱門”而過,站在艦島上的王勇感覺熱血沸騰。

  遼寧艦對香港市民開放,一對滿頭銀發的華僑夫婦走上遼寧艦甲板。迎著海風,他們慢慢蹲下,輕輕撫摸著甲板,就像撫摸著母親的面龐。

  看到這一幕,王勇的眼眶濕潤了,他對身邊的戰友説:“你看,這就是我們飛行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勝利的意義!”

  每一個熱淚盈眶的瞬間,都是強國強軍征程生動的注腳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門,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

  呼嘯聲中,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10架殲-10戰機組成“71”字樣轟鳴而至,引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同一時刻,一位“老飛”正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裏的殲-10戰機,心潮澎湃。

  這位“老飛”,名叫雷強,殲-10戰機首飛試飛員。

  1998年3月23日,殲-10戰機首飛的日子。仔細算來,殲-10戰機從立項到樣機研製歷時整整13年,多少人熬白了頭,多少科研工作者傾盡了心血。

  按國際慣例,一款新型戰機的新技術採用率一般不超過30%。殲-10戰機新技術採用率達60%以上,這在世界航空史上前所未有,風險可想而知。

  一頭銀發的宋文驄走到雷強面前,眼神中充滿期待:“飛機準備好了,就看你的了。”

  “放心,就是摔,我也會把飛機摔在跑道上!”説完這句話,雷強大步跨上戰機。點火、滑出、加速、拉桿……殲-10戰機呼嘯著衝向藍天。

  那是宋文驄第一次感覺20分鐘如此漫長。終於,雷強駕駛殲-10戰機平穩著陸。現場沸騰了,所有人熱淚盈眶。

  殲-10首飛成功後,雷強把現場錄像拿回了家。這是他交給父親的一份“滿分答卷”。

  雷強的父親雷雨田,是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在飛行時間還不到100個小時的情況下,他就駕機上了抗美援朝戰場,和戰友們創造了與對手“空中拼刺刀”的傳奇。

  那天晚上,年過八旬的雷雨田獨自一人坐在小馬扎上,一邊看兒子試飛的錄像,一邊抹眼淚。半小時的片子,老人家看了一遍又一遍……

  時光年輪,記錄每個人的變化;時代際遇,塑造每個人的人生。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句話,每個人的變化才能累積出時代的變化,我們在不同人的人生際遇裏也讀懂了行進中的時代。

  這其中,中國軍人每一個熱淚盈眶的瞬間,都是強國強軍征程生動的注腳。

  2017年,香港回歸20週年。20歲的戰士甘雨驕傲地站在香港中環軍營的哨位上,面對營區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熱淚盈眶。

  20年前,與甘雨年紀相倣的駐港部隊某步兵旅一營二連連長徐繼濤,與戰友們一起在大雨滂沱中進駐香港。在官兵們的熱淚中,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香港上空。

  2018年11月17日,許多人的微信朋友圈為一位老人的離去刷屏。這位老人是程開甲,中國“兩彈一星”元勳。50多年前,程開甲和他的戰友們佇立在西北戈壁上,凝望著半空中騰起的蘑菇雲喜極而泣。在他們的熱淚中,中國人擁有了原子彈,他們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國的脊梁……

  一行熱淚有多重?中國軍人的熱淚告訴我們:站在強國強軍的歷史坐標上,一行熱淚重千鈞!

  或許,你見慣了中國軍人的一默如雷;或許,你見慣了中國軍人的嚴肅緊張。但,當他們的眼角淌出熱淚,那一定是觸動了心中最柔軟的弦。

  那根“弦”,是他們用青春與熱血守護的瑰寶,從不張揚,卻充滿力量。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中國軍人的熱淚,為誰而流?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