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124 修復“藍色海灣”

來源:央視網2018年01月24日 20:05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近年來,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形勢嚴峻,近岸海域環境問題突出,面臨著種種問題,比如陸源污染嚴重,濱海濕地面積縮減,自然岸線減少,海島島體受損以及生態系統受到威脅等。從2016年起,以“藍色海灣”為代號,國家開始著力進行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工作,以海灣為重點,拓展至海灣毗鄰海域和其他受損區域,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那麼,這項工程進展如何了呢?

2016年底之前,浙江溫州洞頭區東岙灣的沙灘很令村民們頭痛,村民告訴記者:“那時候造房子大家都是為了方便都是從這裡沙、石子挑上去。基本上後來全部都是這樣,石頭都是凹凸不平的,走路也很難走的。”

不但走路困難,東岙村主任洪求偉還説:“我們的船就不能靠在上面,木船靠在上面就會壞掉,潮水一退就壞掉了。”

此外,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沙灘更是讓村民束手無策。不僅如此,以前沒有沙子的沙灘,無法阻擋颱風襲來時的海浪,也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威脅。 

直到2017年初,在中央財政支持和地方財政配套投入下,東岙灣的這片沙灘才開始進行修復。修復好的沙灘美觀養眼,讓村民的小漁船受到了保護,而沙灘的消浪作用,也讓村民不再擔心颱風的威脅。

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胡松琴告訴記者:“通過對沙灘進行整治修復,一個是恢復岸線原有的消浪、護岸和防災減災這些方面的功能;第二個就是使沿海的居民能夠拓展他們或者改善他們的親海空間。”

目前,沙灘的生態功能也已顯現。浙江溫州市洞頭區海洋生態與藻類研究院院長李昌達介紹:“沙灘修復以後,一個是對海水形成一定的過濾作用,使海水變得越來越清了;第二個修復以後沙灘上面一些棲息的生物、貝類多起來了,比如説招潮蟹這些多起來了。”

談到沙灘修復前後的變化,東岙村兩年前就開了民宿的村民們感觸頗深,村民説:“沙灘沒搞的時候,生意不好。基本上客人過來沒什麼亮點,吸引不了客人,這樣轉一圈就走了。”而沙灘修復完成後,村裏曾經蕭條的個體民宿緊跟著就火了。

洪求偉表示:“現在從沙灘這邊搞起來,旅遊産業發展很快。把我們這個村的經濟各方面都提升了,老百姓大家都是老闆了,把自己家裏的房子都做成民宿了。”

讓大家想不到的是,環境好了,遊人多了,就連當地其他臨海的集體民宿也應運而生了。2017年12月24日,本是淡季的岩海山居,入住率卻達到了85%,很多遊客都是帶著孩子來的,大人們一起聊著天,愜意十足。孩子們也是三五成群,玩得不亦樂乎。

看到這麼多人入住,誰會想到這是一個開業僅半年的民宿。在洞頭,一年時間,民宿就從2016年的3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208家。

專家指出,實際上對海洋環境影響最大的是人類活動尤其是陸源污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認為:“其實在近岸(海域),陸源物質的排放對海洋造成很大的影響,一個是富營養化的問題,大量的氮和磷等等,排到海裏面,另外一個工業的排放還有一個生活污水的排放,但是總的來説,主要是人類活動引起來的,所以説我們十八大提出來要陸海統籌,管好海的事情,陸上也要管起來。”

有效治理近海污染,陸上污染源的管控是關鍵。那麼,在洞頭一下子發展了這麼多民宿,會不會加大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呢? 

據了解,洞頭區2015年給全區農村用戶鋪設排污管道,嚴格實施截污納管,對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2%。針對工業排放,將違規排污的重點污染源企業,關停了一批,拆除了一批,取締了一批,並集中實施工業區46家企業雨污管網整治,實現所有入園企業規範排污。為了修復生態系統,當地設立了環境和生態建設專戶,每年專項工作經費不少於80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地政府提出“不再審批圍填海”,打破了向海要地的做法,並且通過啟用海上垃圾、廢油回收船,築巢引鳥工程等綜合施策,使得近5年的社會旅遊綜合收入達92.2億元,年均增長17.1%。

浙江溫州市洞頭區區委書記王蛟虎表示:“寧願經濟發展慢一點,也要把這個生態保護好。看似好象有點衝突,實質上是一脈相承的。通過特色保護以後,旅遊可以得到極大發展。我們這幾年遊客的增長量,每年都20%,我們的經濟也沒有下來,2016年和2017年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25%以上,從這裡面我們悟出一個道理,這條路子是走對了,沒走錯。”

作為旅遊城市的廈門,也嘗到了生態保護的甜頭,他們為市民、遊客提供了休閒、觀光功能的獨特海岸綠色植被——紅樹林。

在廈門最大的紅樹林濕地,彈涂魚在泥灘上跳躍,白鷺信步于紅樹林和潮間帶灘塗上,潮漲潮落,宛如一幅美麗的海岸風景畫。

曾經的這裡,並非這般光鮮亮麗。下潭尾位於廈門市環東海域東北角,是海水和淡水交匯的地方,非常適合紅樹林植物的生長。這裡曾經是灘塗養殖區域,廈門市開展環東海域整治後,養殖陸續退出,但出現了一些回潮養殖的問題,下潭尾一帶的天然紅樹林曾大面積消失。

下潭尾濱海濕地保護修復項目計劃分三期推進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完成了回潮養殖清退和灘面整理,開闢出適宜紅樹林生長的沿岸和人工灘塗,並種植紅樹林約46公頃。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由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泥灘上的紅樹科植物,與其周圍環境共同構成的生態功能統一體。作為全球初級生産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具有很強的固碳能力和很高的碳儲量,是全球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碳庫之一。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盧昌義説:“種了樹以後,樹可以吸收很多污染物,還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比方説白鷺,還有下面各種魚類,招潮蟹也繁盛起來,整個生態環境是改善了許多。”

今後,隨著紅樹林的陸續種植和成長,將在廈門的海岸線上築起一道道“綠色長城”,治理污染提升海灣水質,保護海岸線不被侵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修復海洋生態環境。

胡松琴表示:“這次‘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南紅北柳濕地修復恢復工程,主要是通過在濕地上種植濕地本身原有的適宜的物種來恢復濕地凈化水質、調節氣侯這樣的生態功能。”

“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的開展主要是通過一些技術工程措施手段,來對原來已經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整治修復,使它恢復到原有的功能和水平。

這兩天的山東,已經處在嚴寒時節,但是日照港的一個煤炭碼頭卻忙個不停,實施著“退港還海”工程。

1986年,日照港建成並正式開港,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碼頭和石臼港區煤堆場,也成為日照港業務發展的第一塊基石。但是,煤炭碼頭營運産生的煤粉塵和煤堆瀝水對海洋生態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煤粉塵落海後,會引起一些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窒息,水體的渾濁會打亂其遷移規律,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繁殖。此外,煤炭碼頭和煤堆場的存在,給周邊的居民生活也造成了影響。

為了切實解決這些矛盾,2015年3月,日照港提出將緊鄰燈塔南側的港口工業岸線進行生態修復整治的規劃。根據規劃,將污染比較嚴重的大宗貨物和煤炭作業搬遷至離城區10公里外的南作業區,而在環保方面,也將採取防風抑塵、綠化護岸等措施進行改造升級,避免直接排海,將污染減少到最低。該工程在2016年11月開工建設,將騰出的港口用地及海岸線實施整治修復,使金沙灘自然串聯。

山東港灣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昌年介紹:“工程建成之後,將形成3公里的生態岸線和45萬平米的金沙灘,煤碼頭以及它的棧橋,將來也作為港口歷史文化要素加以保留,供將來的遊客進行參觀和遊覽。”

這一退港還海項目,目前隔沙堤、護岸、攔沙堤等基礎工程已經基本完成,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將騰出大段自然海岸線和部分港口用地還給市民和城市,恢復海岸原貌,減少污染,使原有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功能逐步提升。

以“藍色海灣”整治工程為抓手,綠色發展、人海和諧、生態健康的美麗海灣越來越多。截至2017年12月,18個城市85%的項目已開工,部分已接近竣工,大量岸線、濱海濕地得到修復,海灣裏的水越來越好,植被和沙灘又回到了原來的模樣,這是海灣應該有的風景,也是“藍色海灣”工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種生態環境的建設都需要久久為功,除了當下的整治修復,更需要長期管理保護,海灣才能保持藍色的美麗,海洋生態文明才能夠可持續發展。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1月24日 20:05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形勢嚴峻,近岸海域環境問題突出,面臨著種種問題,比如陸源污染嚴重,濱海濕地面積縮減,自然岸線減少,海島島體受損以及生態系統受到威脅等。從2016年起,以“藍色海灣”為代號,國家開始著力進行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工作,以海灣為重點,拓展至海灣毗鄰海域和其他受損區域,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焦點訪談》 20180124 修復“藍色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