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掉價”的玉米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1月24日 08: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玉米價格下跌帶來的連鎖反應還在持續發酵。

  記者在梨樹縣八里廟村採訪時,就碰到了這樣一位農民。他叫盧江,手裏拿著一個長得不大點兒的玉米棒,火急火燎地來找盧偉。

  “今年是白扯了。你看俺家今年小苞米就這點大,我沒入社呀。”盧江説,“我們現在腦瓜舊了,掌握的技術沒人家合作社新。”

  盧江家裏六口人,種著兩坰多地,是比較典型的散戶。他告訴記者,今年他選的玉米品種也不行,跟去年比一坰地得減産六七千斤。

  “人家合作社都是上廠家直接取的種子,咱還是過去的種子。”盧江説,“去年我一坰地打了兩萬六七。今年一個是品種沒選好,打藥沒打對,咱這個生蟲子了。再一個倒了,咱種那品種也不抗風,剛結上棒風一來就搖倒了。”

  盧江眼圈紅紅的,他説頭幾年覺著自己種地挺精心的,今年一瞅,灰心了。

  “現在苞米才7毛多錢,跟去年那沒的比。去年最低那也得達到1塊錢。今天沒啥事兒,我過來溜達溜達,我説不行今年也得入社呀!”盧江説。

  盧江的想法為梨樹縣農業局局長王貴滿的觀點提供了佐證。王貴滿覺得,今年玉米價格下跌並非全是壞事,對農業轉型升級來説還有可能是一個機會。

  “為啥這樣説呢?一方面對種地的老百姓來説,那肯定是影響比較大。加工企業這塊,就可以有機會進入市場競爭。還有一點,農業這塊可能會往更加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王貴滿説,原來在托市的情況下,農民靠自己那點地收益就很大,他不想舍給別人。對於土地的規模經營是一個制約的過程。

  王貴滿對農村的變化一直很關注,他説這些年來村裏很多高素質的人,要麼考學,要麼做生意,都出去了。剩下這些農民要求啥都得行,技術行,經營還得行,那是比較難的。

  “我們的經濟發展還是要分工的。”王貴滿説,雖然今年玉米價格下跌,那些在高位包地的大戶、合作社損失會比較大。但是現在來看,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它的專業化分工比起單家獨戶還是要好很多。

  “有的搞農機,有的搞銷售,最起碼有一個相對的分工。”王貴滿説,“今年玉米價格下來了,一家一戶因為地塊少,單位效益就低,就有可能把土地舍出去,交給大戶。大戶現在啥想法呢?通過集成,因為一坰地、兩坰地可能沒有效益,5坰地可能就有點效益,10坰地可能就有相當的利潤。這樣看對於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是個加速的過程。當然不一定非得土地流轉,土地可以還是農民的,但是社會化服務是統一的,生産的標準是統一的,通過了這個標準化的問題才能闖市場。”

  人是生産力最活躍的因素。王貴滿告訴記者,以前在梨樹打一天工10塊錢、20塊錢,現在100塊錢、200塊錢,甚至300塊錢,人工成本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些年包括我們的機械化、科技各方面的發展都非常快,農村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是從生産關繫上來看還是‘小農經濟’。這種生産關係顯然是落後於生産力的發展水平的。”王貴滿認為,這次玉米價格的調整可能會加速這種變化的過程。

  是否會如王貴滿所預見的,發生一輪鄉村生産關係的變革我們不得而知。能夠確定的是,價格下跌之後,在玉米産業鏈條上的每個人都會在心裏算一筆賬,並做出自己的選擇。而這選擇又會以不同的方式傳導到整個産業鏈條,進而波及整個消費市場。

  影響遠未結束。

  就如記者在梨樹縣所見,眼看著就要上大凍了,農村卻鮮有倒地的農民。來年這片黑土地上會播上怎樣的種子?只有來年春天才會知道。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