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掉價”的玉米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1月24日 08: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一粒玉米引發的連鎖反應

  玉米價格下調了,環境不同了,每個人、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重新思考。

  “掙錢了不就可以多花點嘛!本來想著今年收拾完了賣了苞米我買臺車開。這樣一看,得了,還是騎摩托車吧!”記者在梨樹縣採訪時,一個穿著綠色棉大衣的年輕農民這樣對記者説。

  綠色棉大衣使勁兒裹了裹,圪蹴在墻邊上,“年輕人負擔咋不重呢?老人年紀大了,幹不了活就種點地唄,糧食再不值錢,還靠啥經濟來源吶?還有孩子,現在孩子一年年的得花多少錢吶。那也得幹挺著,有啥招?就勒著點兒花吧。”

  從現在開始到明年生産還有很長的時間,玉米價格會成什麼樣還不知道,盧偉心裏也沒啥底。

  “現在説玉米多了,種啥呢?咱這個地方一直種玉米,大豆都很少,高粱就沒有,再就種點水稻。玉米這塊雖然價格低,但是好賣糧,起碼有地方收。”

  盧偉説他們準備搞一點深加工,種點綠色産品,完了榨點豆油。“我們的豆子出油率低,但是達到綠色之後價格可以高點。你像今年我們種的小麥磨的全面10塊錢一斤,銷路還行。現在老百姓也都對自身健康重視了,就像咱們説的‘舌尖上的安全’。”盧偉説,“明年土地承包費肯定會低了。”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也告訴記者,明年除了特殊品種,一般的玉米他們不會再種了。

  仁發合作社種了36000畝玉米,今年收成好,平均一畝地能打1400斤。“去年我們就開始種植結構調整,種了一些土豆、大豆、雜豆,往綠色、有機上轉,包括甜玉米、糯玉米。”李鳳玉説,“明年想擴大種植,再種點蔬菜啥的高效作物。”

  李鳳玉説,在調整種植結構的過程中他們也想搞一些産業化的東西,但是還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

  “比如説我們種土豆,進行加工,就需要倉儲,需要設備;比如説我們搞畜牧業,種青貯玉米,就得有青貯窖,養牛得有牛舍。最重要的是水利,不管你種啥,都缺不了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是關鍵。”李鳳玉説。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農委副主任潘龍天也告訴記者,根據他們掌握的情況,響水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並沒有減少,沒有出現因糧價過低撂荒的現象。現在關鍵是如何加快結構調整,讓農民知道明年能改種些什麼。

  “眼下水稻種植效益還不錯,但是要把玉米地改成種水稻,投入成本、改造難度都很大。縣裏目前正在引導農民發展高效種養業,調整經營機制開展聯耕聯種,組織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培肥地力減少化肥投入,用規模經營、綠色生産方式降低農民種糧成本。”潘龍天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