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三農 農民日報 2016年04月12日 08: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

  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二場報告會于4月11日在京舉行,農業部黨組書記、部長韓長賦作了題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報告。本報記者採訪了韓長賦。

  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請問“十三五”農業現代化面臨什麼樣的環境?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業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分析“十三五”農業形勢,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基礎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邁上新臺階。2015年我國糧食産量達到12429億斤,實現歷史性的“十二連增”,連續5年超過11000億斤,連續3年超過12000億斤。二是農民收入實現新跨越。2015年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22元,增幅連續6年超過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到2.73:1。三是農業物質技術裝備達到新水平。201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四是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這些成就標誌著“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第二句話,要求高。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央提出要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如果農業穩定發展,農産品供給充裕、物價平穩,老百姓吃飯不愁,就能為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環境和堅強後盾。“十三五”時期,我們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鞏固農業發展好形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句話,任務重。目前,我國仍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相對於快速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依然是短板。如果將“四化”比作一匹駿馬,那麼農業現代化就是這匹馬的短腿,不及時加長補壯,就站不穩、跑不快。只有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補齊農業這個短板,實現“四化同步”,才能不拖全面小康的後腿。

  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綱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亮點很多。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在戰略定位上,明確提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對農業與小康社會、現代化的關係做出判斷,進一步凸顯了農業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作用。第二,在工作主線上,明確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中央著眼應對農業發展新挑戰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第三,在發展目標上,明確提出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這是推進“四化同步”的內在要求。到時候,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市場競爭力將顯著提升。

  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十三五”時期我們總的考慮是,按照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通俗地講,就是“為全國人搞飯、為農村人搞錢、為城裏人搞綠”。保供給,就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保收入,就是讓全國農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保生態,就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問:2015年我國糧食産量達到12429億斤,實現“十二連增”。但我也注意到,《綱要》提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請介紹一下,“十三五”如何實施這一戰略?

  答:“十三五”我們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産,但要鞏固提高糧食産能,只要市場有需要,就可以産得出、供得上。目前,我國糧食生産能力依然不穩固,還存在很多隱憂。一是耕地數量減少。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8%,而且時空分佈不合理,西北地區有土沒水、西南地區有水沒土,水土資源不匹配。二是耕地質量下降。優質耕地佔用較多,耕作層變淺、土壤酸化、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凸顯。三是科技支撐能力依然不強。突出表現為,科技創新能力與國外比還有較大差距,農業信息化水平偏低,農機裝備的研發和製造能力還比較弱,油菜和甘蔗收割、棉花採摘等農機作業水平還不高。

  “十三五”,我們要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藏糧于地”,就是要抓住耕地保護這個根本,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加大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藏糧于技”,就是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問:《綱要》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請問如何推進?

  答:這幾年,城鄉居民農産品消費需求快速轉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顯著增多。我國農業産銷不對路問題日益顯現,農産品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賣難”“買難”並存。“十三五”時期,關鍵是適應農産品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做好加減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推進農業供給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使生産更好地適應市場。當前,重點要抓好玉米、生豬、牛奶三個品種。

  一是調減玉米。由於連年豐收、需求下降,目前玉米庫存較多,需要適當調減。去年,農業部制定了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調減5000萬畝以上,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調減玉米,重點是種養結合、糧豆輪作,發展青貯玉米和青飼料等作物,把“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罐”。

  二是穩定生豬。2015年4月份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在經歷了三年低迷之後波動上行,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較大。預計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但不會出現暴漲,四季度價格會趨穩。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調整優化生豬區域佈局,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促進生豬養殖綠色發展,保障有效供給,穩定市場價格,既讓老百姓吃得起,又讓養殖戶有錢賺。

  三是提升牛奶。“奶瓶子”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近年來,中國奶業加快發展,牛奶品質不斷提升。現在的問題是,市場對國産奶粉缺乏信心。今後我們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選育優良品種,種好草、養好牛、産好奶,提質量、保安全、打品牌,恢複國人對國産乳業的信心。

  此外,要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十三五”,我們將加快推進農産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提檔升級,使城裏人到農村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賞花摘果、體驗農耕文化成為一種時尚,讓産區變景區、産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

  問: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請問我國農産品質量狀況到底怎麼樣,新形勢下將採取哪些措施來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産品質量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證人民群眾能吃上放心安全的農産品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實事求是地講,目前我國的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是穩中向好的。同時,還存在不少風險隱患。一是經營主體小而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千家萬戶搞生産,千軍萬馬搞流通,加大了監管難度。二是消費方式增加了風險。中國人飲食講究“風味小吃花樣多、一年四季吃鮮活”,活雞、活豬、活魚長途販運,增大了潛在風險。

  客觀地講,現在出現的農産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是發展階段的集中反映。雖然不能做到零發生,但一定要堅持零容忍,即使有1%的問題,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千方百計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堅持“産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産出來”主要是推進標準化生産,實現生産源頭可控制;“管出來”主要是依法嚴管、全程監管,搭建監管信息平臺,建立追溯體系,實現“從田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問:近年來,農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也出現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綱要》提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請問“十三五”有什麼具體舉措?

  答: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十三五”農業要加快補齊生態環境這塊短板,堅持“合理利用”與“保護治理”並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使繃得過緊的農業資源利用強度減下來,使農業污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要打好三場硬仗。

  一是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就是要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堅決把化肥、農藥的施用總量逐步減下來,把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利用起來。很多同志以為,農業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這種説法不夠準確。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於實際“污染量”。另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而且農業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綠色工廠。所以,對於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既要下大決心解決,也不能脫離實情、過度渲染。

  二是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重點是解決南方地區重金屬污染、東北黑土地退化、華北地下水超採等問題,促進農業生態修復。

  三是實行輪作休耕和退耕還林還草。從今年起,要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但這不是簡單棄耕,也不是撂荒,而是為了保護良田沃土,實現永續利用。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制定輪作休耕辦法。今年退耕還林還草1500萬畝,退的主要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這些陡坡地糧食産量很低,退出來後對全國的糧食生産和國家糧食安全影響很小。

  問:《綱要》提出,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請問具體有哪些安排和考慮?

  答:過去我們靠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承包經營解決了吃飯問題,這很難得。但生産成本高、比較效益低、現代生産要素引入難等問題日益凸顯。“十三五”時期,要在擴規模、育主體、提服務上下功夫。

  擴規模,就是要推進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李克強總理講,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規模經營有多種形式,既可以是土地流轉,也可以是土地託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轉要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政府主要是搞好指導服務,當前要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育主體,就是要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絕不能排斥、忽視農民。“十三五”時期,要培育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提服務,就是要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越是現代農業,越要發展社會化服務。“十三五”時期,要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小麥跨區機收、農機合作社代耕土地、“托牛所”、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都是比較好的社會化服務模式。

  問:“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的藍圖已經繪就,請問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

  答: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十三五”期間要取得明顯進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大型墾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這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系統考慮、統籌推進、綜合施策,重點處理好三個關係。

  第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好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作用。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支持保護作用。“十三五”時期,要重點在財政補貼、金融保險、價格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財政補貼政策,要優化存量,逐步擴大增量,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更好地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積極性。金融保險政策,重點是要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風險高的問題。完善價格支持政策,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對大豆、棉花,繼續實行目標價格試點;對玉米,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改革,“價補分離、補貼農民”。但是,對稻穀、小麥這樣的主糧,必須繼續執行並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確保口糧絕對安全。

  第二,要處理好工農關係,發揮工業對農業的反哺帶動作用。相對於快速發展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明顯滯後。“十三五”時期要加快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使農業跟裝備、技術、信息、生態、文化深度融合,實現農耕文明的再生、農業産業的再造。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工業的反哺帶動作用,推進工業資本積累和國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農業傾斜,推動資金、技術、人才更多地向農業流動。同時,要用工業化理念引領農業、工業化手段改造農業、工業化成果武裝農業,實現農業的創新驅動、智慧轉型、綠色發展。

  第三,要處理好城鄉關係,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當前,城鄉發展不協調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城鄉發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不平衡,城市像發達國家,農村像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更好發揮城市在市場、資源、要素、人才等方面對農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強新農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城鄉關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推進脫貧攻堅精準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我們相信,經過努力,“十三五”一定會在推進“四化”同步、城鄉聯動方面邁出新的步伐,在農業現代化上取得明顯進展,農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我國的現代化事業將展現新面貌、形成新格局、呈現新氣象。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