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掉價”的玉米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1月24日 08: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關裏關外,種糧戶們觀望惜售

  霜降過後的第四天,吉林幾乎所有的玉米都已收割完畢了。坐在從長春到四平的火車上,窗外那些隆起來的偏坡地上,到處都是收割機壓過的痕跡,一根一根,歪歪扭扭地貼在地皮上。偶爾還能看見幾壟玉米秸稈杵在那裏。

  梨樹縣梨樹鎮八里廟村村部不遠處的一棟紅房子裏,盧偉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盧偉正在忙著聯絡秸稈打包機的事。

  “今年不賠錢就不錯了。這不剛賣了一點兒,才7毛5分錢。今年國家收是1塊錢,14個水的一等糧。現在老百姓收下來都是30個水,扣你16個水,一個水扣1分5,你算吧!”盧偉搓了搓有點凍僵的手,接著説,“今年收成也不行,有旱情,産量一坰地能到兩萬二千斤就不錯了。要是去年的話,一坰地最起碼打個兩萬四五。”為了彌補玉米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合作社打算買臺秸稈打包機,或許還能撈點柴火錢。

  盧偉告訴記者,合作社從2011年成立以來一直髮展不錯,加上老百姓帶地入社的,今年已經到了460坰(公頃)的規模,本來大家都指望今年能賺點大錢,可是玉米價格下跌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去年一坰純剩七千塊錢,今年一坰地得賠兩千。去年價格好,産量也高,土地流轉費也跟著高。一坰地承包費1萬1,種子化肥得四千塊錢,農藥、農機作業費,連整地跟種地三千塊錢,這就1萬8了。去年包出去地的老百姓是掙錢的,1萬1一坰我啥也不管了,那部分老百姓是掙錢的。那些純包地的,指定是賠錢了!”盧偉説。

  盧偉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的玉米倒沒著急賣,也想等等價格,看能不能有所變化。

  “現在村裏的老百姓幾乎都在觀望。要是有貸款等著賣了苞米還錢,那就比較緊張。”盧偉説,村裏個別賣玉米的,大都是出外打工的,沒人在家晾曬,擱的時間長了怕捂了,怕耗子磕了,就賣了。

  可是玉米放在手裏也不省心,晾曬需要人工,放糧食也需要地方,現在合作社租了一個舊鋼廠的倉庫,光這一塊兒就得幾千塊錢的支出。

  玉米價格下跌波及到的顯然不只是盧偉們。今年臨儲價格調整之後,全國市場的玉米價格普遍下跌,包括關內沒有實行臨儲價的地區:山東、河南、河北一帶也已經跌到了8毛錢左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全國兩億多農戶中有很多都種植玉米,波及面之大可想而知。

  10月23日下午5點多鐘,記者在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老舍中心社區新舍村路邊便碰到了這樣一對夫婦,當時他們正和兩個老年幫工收攏晾曬的玉米粒兒。200多米長的曬場,滿眼都是金黃的玉米。

  男主人叫劉學標,10月初他們種的100多畝玉米開始收穫,每天都是早上天一亮就開始忙,天不黑透不算完。

  “今年準定是不掙錢了。更別説還搭進去幾個月的打工時間。”劉學標説他剛以0.75元一斤的價格賣了一萬多斤玉米,不計夫妻二人幾個月拴在地裏的勞力投入,僅僅算上流轉土地費和耕種收全部投入,這100多畝玉米勉強收支打平。

  “麥子已經種上了,明年的流轉費肯定會重新議定,大夥都知道我今年玉米沒掙錢嘛,爭取往下降一降吧。”這個時節天黑得早,蘇北的農村已顯涼意,劉學標卻還光著膀子。

  “前兩天下雨,聽説東北那邊國庫也開始收糧了,咱這邊的價格也抬了抬頭。比剛收下來那時候能多賣2分錢。”11月18日,山東省高密市喬家屯村一位老農告訴記者,倒回去半個月,小販子的車偶爾才能看見一兩個。玉米收了一個多月了,村裏也就賣出了十分之一吧,往年三分之二都出手了。眼看著就要上凍了,小販也怕收上來的糧食不幹,放在手裏捂了。

  由於鄰近青島,附近大大小小的飼料加工廠不少,但是今年飼料廠也不是鉚足了勁在收,農民們告訴記者,可能是覺得價格還會再跌,怕自己收在高位上。

  “乾糧也就8毛錢,去年好的時候賣到一塊二,一下跌了四毛,對種糧食的農民來説很厲害了。所以都在家裏擱著,看看形勢再説。”這位農民告訴記者,這兩年種地啥都貴,農藥、化肥、農機這塊一畝地就得高出來十幾塊錢。“人工貴了,其他的也就跟著漲。今年機播漲了5塊,機耕漲了5塊。玉米便宜了吧,飼料沒便宜,我買的雞飼料,2塊錢一斤,就是玉米、豆粕、麩子啥的。”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