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光明理論 “十三五”前瞻三】新常態下保持長期發展

國內 光明網-理論頻道 2015年10月29日 10: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常態下保持長期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十八屆五中全會系列三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十八屆五中全會解讀項目組

  “十三五”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新常態”意味著經濟結構轉型、增長速度放緩是客觀現實,而在這個客觀現實的背景下,使經濟運行平穩保持在“中高速”,並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也是“硬任務”,因為這是“中國夢”這個百年大計的基礎。從中,我們也可以認識到“十三五”的歷史使命。

  “兩個一百年”的總目標,實際上要求中國必須實現“無危機的長期增長”。到2020年之前,實現長期增長需要打好的基礎包括經濟結構升級、增長可持續、就業穩定、民生提質、文化繁榮、生態優良。在“新常態”現狀的基礎上,今後五年怎麼做才能確保未來的長期增長呢?

  消費驅動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動力。當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轉變,已經使經濟增長方式隨之轉變。我國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消費社會,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6萬億元,人均GDP達到7485美元。而國際上通常認為,人均GDP在6500美元以上時消費升級時代就會來臨,由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時代也將到來。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強大消費力的“中産階層”和一些高端消費人群。人口超過4億的80後和90後,是造就了淘寶和天貓的“雙十一”銷售奇跡的主力,同時也不斷刷新電子商務的世界紀錄。13億中國人的大市場,消費需求也在向高層次、個性化、多元化轉變。向消費驅動型的增長轉變,是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的第一動力。

  合理增速是增長可持續的前提。經濟結構轉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方式的變化。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2015年,我國經濟總量預計超過11萬億美元,即使今後每年保持6.5%的增長,帶來的增量也多達7000億美元以上,數量上看,超過以前兩位數增速的時期。因此,“十三五”期間國內生産總值增速保持在6.5%以上就可以實現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因此,今後五年,中國沒有必要把精力耗費在零點幾個百分點的增速提升上,而是可以騰出手來,去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長遠發展。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就業穩定的源泉。“十二五”開端的2010年末,城鎮就業人數34687萬,而到了2014年末,增加到39310萬,平均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155萬人。從産業來看,第三産業就業人數由2010年末的26332萬,增加到2014年末的31364萬,凈增5032萬人。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式的可喜變化,即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的轉變。“十三五”期間,第三産業將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員。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將為新增就業釋放巨大的空間。這也能夠在提高就業率的同時,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公平均等是民生提質的基礎。“全面小康”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改善民生、實現人民幸福。隨著我國老齡化、城鎮化速度加快,民生保障需要更全面、更細緻、更廣泛。過去的五年,中國保基本、廣覆蓋的民生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日漸完善,居民收入增速接連“跑贏”經濟增速;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一億人;人均壽命提高一歲。“十三五”期間,民生政策將會以堅持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解決好百姓關心的教育、醫療、社保、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將更多的公共資源向基層、偏遠地區、弱勢群體傾斜,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不斷縮小,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公平、更廣泛、更深入地匯集廣大人民群眾。

  “中國創造”是文化繁榮的前進方向。“十二五”期間,全國文化産業增加值從1.1萬億元增加到2.4萬億元;GDP佔比從2.75%增加到3.76%,增速高於同期GDP。其中,電影、數字出版、網絡遊戲等許多文化行業以3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長。“十三五”期間,文化産業繼續大踏步發展是大勢所趨,也將成為經濟長期增長的新動力之一。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跨界融合——“文化+”,正在帶動製造業、農業、服務業提升質量水平,推動中國企業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移動,助力“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新跨越。

  綠色發展是生態優良的根本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實現永續發展的長遠大計,將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要始終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為發展構築“綠色譜係”,為轉型積累“綠色動力”。“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具體要求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方式變革,發展清潔生産、綠色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推動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關鍵是遵循自然規律,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綠水青山發揮好社會經濟效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十八屆五中全會解讀項目組成員:王文、賈晉京、陳曉晨、卞永祖、胡玉瑋、相均泳、李振、展騰、程陽、陳風)

推薦閱讀 十三五 | 發展差距
我要糾錯編輯:高宇 責任編輯:
  • 央視新聞
  • 央視財經
  • 央視軍事
  • 社會與法
  • 央視農業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