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近年來,受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影響,我國經濟進入調整和轉型期,但這並不是表示經濟增長的結束,而是進入到增速換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首先,我國消費增長潛力巨大。2015年,中國消費增長10.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但這是在投資和出口增速明顯下降造成的,消費增速本身並沒有明顯提升。今後一段時期,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巨大的消費潛力將不斷釋放出來。同時,我國投資還有較大空間。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只有56.1%,中西部地區更低,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2014年,中國鐵路按人口路網密度僅為0.82公里/萬人,相當於美國的2/5、日本的1/5、德國的1/10,低於金磚五國平均鐵路密度19%。公路密度相當於美國2/3、韓國1/2、印度1/3、英法1/4、日本1/7,低於金磚五國平均水平。另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也很大。出口方面,2015年我國出口出現負增長,但主要産品實物量進出口指標保持正增長。未來一段時期,隨著經濟轉型,高科技産品和服務貿易的潛力較大。
其次,從供給看,我國産業增長具有很大空間。目前,中國經濟進入到工業化中後期,進入到向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為主導的階段轉變時期,金融、健康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政服務等行業需求將快速增長,現在存在的主要矛盾是這些行業需求很大但有效供給不足。比如,目前健康服務佔GDP的比重不到2%,遠低於世界5%以上平均水平,需求很大,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突出。金融、教育服務業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也存在很大差距,巨大的發展潛力遠未釋放出來。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方面,“十三五”期間,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不斷突破,以及國家對信息化、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投入不斷加大,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能源等行業將快速增長,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的比重將達到15%以上。此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汽車擁有量、人均住房面積等也還存在差距,重化工業仍具有一定發展空間。
第三,從推動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看,雖然近年來我國傳統的低成本人口紅利下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隊伍規模龐大,人力成本仍然較低,且新的人口紅利正在形成,每年有700多萬大學生畢業,擁有的科技人員數量世界第一,研究開發投入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創新發展的潛力巨大。
因此,不論從需求和供給看,還是從發展階段看,中國經濟都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只要我們準確把握現階段的歷史方位,只要我們把13億人口的市場開發好了,只要我們把巨大的創新潛力釋放出來,中國經濟增長不是問題,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作者王昌林係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參與調查:“十三五”規劃,哪些紅利與你有關?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