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蒼生俱飽暖 脫貧重在“超常規”

特約評論員檀學文

  “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面對脫貧攻堅決戰,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沒有出路,必須以超常規力度實施超常規舉措,才能攻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我國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含義是要讓所有的貧困人口的年收入水平能夠達到以2010年價格計算的2300元,這相當於2014年現價的2800元,到2020年以當時價格計算肯定會高出一大截,但是代表了差不多相同的基本生活水平。這個標準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基本住房,沒有嚴重、意外的災害和傷病,否則這個收入水平是滿足不了基本生活需要的。

  現在,由精準識別、精準扶貧而實現精準脫貧的路徑已經成為共識,産業扶貧、搬遷扶貧、教育扶貧、轉移扶貧等方式都是精準扶貧的具體舉措。這給人的感覺是每種方式都會獨立地實現一部分貧困人口脫貧,進而實現全部貧困人口的脫貧;另一種感覺是,只要當年統計的收入水平達到了2300元,就算是實現了脫貧。其實不然。收入更準確地説是收入流,有波動和反復乃是常態,必須保持收入流的穩定性方能確保脫貧的可持續性。而收入流的穩定性,除了需要社保兜底的特殊人群外,最終還是要依靠勞動就業,這是由社會主義勞動致富特性所決定的,不能允許有勞動能力卻又不勞而獲的脫貧。可持續的脫貧應當是既能達到現行標準的收入水平,又具備了持續收入流的能力和條件,也就是要超越現行的脫貧標準。

  於是,各類扶貧措施的關係就不再是獨立和平行的,而是有交叉和層級關係。其中,産業扶貧和轉移扶貧都是直接為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勞動就業機會。而教育扶貧、搬遷扶貧則只是解除了貧困的某些特定方面的約束因素,還是需要提供後續的就業機會方能真正脫貧。不過,教育扶貧增強了勞動力能力,搬遷扶貧改善了生活條件和縮短了與市場的距離,對減貧都是有貢獻的。

  “十三五”規劃綱要還指出: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全面落實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建立扶貧工作督查制度,強化責任追究。

  只要我們以“但願蒼生俱飽暖”的情懷踏踏實實為民造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我們就決不會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作者檀學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