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中美關係巨輪,航行在顛簸的時間之海。
逶迤磅薄的歷史航線上,風雲變幻,浪奔濤涌,晝夜不息。
22日至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領導人如何以胸懷乾坤的智慧、撥雲見日的視野,引領巨輪破浪前行,舉世為之矚目。
垂范親為,歷史性訪問期待收穫“驚喜”
“里程碑式訪問”“至關重要”“希望能夠定義兩國未來合作前進道路”……訪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克裏等紛紛表達對習近平來訪的高度期待。
兩年多來,以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為主軸,元首外交強有力地主導著中美關係的發展。習近平和奧巴馬4次面對面會晤、多次共同出席地區和全球多邊峰會,並以通話、通信、派遣特別代表等方式保持密切聯絡。中美領導人交往之頻密,形式之多樣,單獨會談時間之久,話題之深入廣泛,超過歷史任何時期。
“與美方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實現雙方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習近平強調。
從莊園會晤到瀛臺夜話,正如習近平所説,“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要就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坦誠深入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彼此信任,才能做到相互尊重,避免戰略誤判。”元首交往,必須具備這樣的政治智慧。
廣義地説,元首外交,並非僅限于元首之間的交往,也涵蓋國家元首進行的各類外交活動。習近平不僅同奧巴馬保持密切溝通,還廣泛接觸美國各界人士,在頂層設計同時,致力夯實中美關係根基。
事例俯拾即是。中美省州長論壇舉行,習近平接見雙方代表;哈佛大學校長訪華,他單獨會見並介紹“兩會”情況;河北省與美國艾奧瓦州共慶締結友好省州關係30週年,他特地發去賀信;美國俄克拉何馬州遭受嚴重龍卷風災害,習近平隨即致電奧巴馬慰問……
“要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以積水成淵、積土成山的精神,不斷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習近平身體力行。
這是中國領導人一以貫之的立場。人們清楚記得,早在2012年2月作為國家副主席訪美時,習近平就向奧巴馬強調:“排除各種干擾堅持做朋友、做夥伴,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項。”
中國領導人這樣的聲音始終清晰,這樣的行動始終堅定。這是對種種喧嘩與騷動最有力的回答,源源傳遞對中美關係巨輪駕風馭浪、保持正確航向的信心。
但凡耕耘必有收穫。“相信習主席今年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將是一次歷史性訪問”,這是中美關係的開拓者和見證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期許。
“我相信這次習主席訪問會達成豐富的成果……到時會給大家一個驚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話語,令人們對中美元首跨越大洋再度握手充滿期待。
外交創新,賦予中美關係新的內涵和動力
習近平主席的金秋之旅,早春二月就一錘定音。兩國提前7個月宣佈國事訪問安排,在中美關係史上實屬少見。看似細小,富含深意。
“創新”,一直是中美共同歷史經驗的關鍵詞之一。從“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到尼克松寒風中登上萬里長城,再到鄧小平訪美戴上牛仔帽,乃至習近平和奧巴馬在安納伯格莊園草坪散步、在中南海瀛臺月下茶敘,中美關係總在重要時刻,以令世界驚喜的創意,演繹兩國交往史上的佳話。
“機會需要創造,創新才有機會……中美都是富有創造力的民族,在推進兩國關係發展上,尤其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而創新。”習近平指出。
共同歷史經驗中的另一個關鍵詞,毫無疑問是“大局”。中美關係的大局是什麼?或可用習近平主席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這也是中美關係掌舵者的長遠共識。
第三個關鍵詞,是“合作”。中美在全球全方位發生接觸,中美合作同樣在全球範圍展開。阿富汗和平重建,中美合作培訓阿外交官;打擊索馬裏海盜,中美軍艦在亞丁灣共同護航;埃博拉疫情中,中方援助物資抵達利比裏亞機場時,美軍幫助卸運;世貿組織《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年中取得重大突破,離不開中美積極合作與推動;《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達成,提振了世界對年底巴黎氣候大會成功的信心……
7月21日,奧巴馬與習近平通電話:“伊朗核問題談判達成全面協議,中方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美方感謝中方為達成這一歷史性協議所作貢獻。”
習近平回應,“這是兩國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又一重要體現”,“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通過談判解決重大爭端的有益經驗”。
創新、大局、合作。三個關鍵詞的疊加,決定了“新型大國關係”的基本內涵。中國領導人提出的這一理念,指明中美關係在新世紀發展的大方向,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特徵,也是中國對國際關係理論的新貢獻。
元首外交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以創新思維不斷賦予中美關係新的內涵和動力,對中美關係的引領作用無可替代。
志行萬里,中美關係巨輪駛向未來
激發中國領導人政治智慧和務實行動的,是強烈而深沉的共同命運意識。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一種使命和責任。”習近平主席言簡意賅。
這是使命——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希望有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進國家建設發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至關重要。中國的發展,是改革開放、擁抱世界的和平發展,沒有總體和平的國際環境就無從實現。
這是責任——中美關係的走向,具有塑造地區和國際格局的巨大能量,中美關係是否穩定向好,關乎21世紀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雙方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從兩國國情和世界形勢出發,共同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符合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也體現了雙方決心打破大國衝突對抗的傳統規律、開創大國關係發展新模式的政治擔當。”習近平主席鄭重宣示。
政治擔當,來自打破陳舊曆史邏輯的意志;智慧引領,融通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哲思。
其實,所謂新興大國挑戰守成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雖然存在,卻並非鐵律,主要取決於歷史的時與勢,能否避免衝突與領導人的決策智慧有著重大干系。中美不是雅典和斯巴達,亞太不是上世紀的歐洲。21世紀世界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世界,較任何歷史時期都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居安思危,方能洞察時勢之先機。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一條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航道。掌舵者必當具備戰略定力,審時度勢,登高望遠,任憑風浪起,航向不動搖。
中美雙方要以互信求穩定,要以合作促發展,要通過溝通管控分歧,要切實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努力擴大共同面、縮小分歧面,維護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大局。訪美前夕,習近平語重心長。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中美關係巨輪,堅定駛向21世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