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人民日報2月25日)
從黨的十八大後,中國的政治話語在發生轉變:中國夢的提出,讓百姓能感受到原來政治話語可以如此親切,很容易理解;反腐“打老虎”,讓百姓知道政治話語不是“假把式”,而是動真格。可是,大家拍手叫好的同時,有人卻擔心了起來,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執政黨下一步的戰略是什麼?
其實,許多理論學者感到為難的地方--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不能很好地滿足新時期的需要。從歷史的維度而言,改革開放之後,計劃經濟的瓦解,適應新的市場經濟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卻解釋力不足,導致社會信仰出現了問題。取而代之,個人深受實用的金錢觀所影響,地方政府也被GDP主義所羈絆。然而,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對新環境的解釋明顯不足,反而被一些不切實際的洋理論“搶了風頭”。
在這個時候提出“四個全面”,正是在紛繁複雜的思潮中,重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優勢話語權勢在必行。明確“到哪”、“怎麼走”,給當下中國指明奮鬥目標,比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提法,不僅是停留在宣傳的語言中,而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距現在還有5年,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既有路線圖,也有時間點,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社會越多樣化,就越需要這樣的主心骨。
那麼,還有人有疑問,單一地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其他的難道就不重要了嗎?當然不是!我國有這樣一種慣例,認為政治話語的表述一定要全面,這當然沒有錯。可是,不代表就是面面俱到。在現實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什麼都強調是重要,反而讓人一下子難以抓住重點。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可以説眾所週知。此時,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就在於,不僅通過法律保護現有的發展成果,而且也能通過它劃清市場、政府和社會之間的邊界,為下一步的改革釋放紅利做好準備。從這個角度而言,“四個全面”既反映出了執政黨的戰略重點,也找準了改革的發力點,給百姓傳遞出更加明確的改革信號。
事實上,讓百姓知道執政黨的戰略,本質上就是百姓在政治上的“知情權”。目的在於,通過這一理論涵蓋社會民眾的基礎,同時對社會解釋力超越其他社會思潮。當然,這是實現政治目標的第一步。例如,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就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具體目標。只有明確目標才能明確責任,社會成員和政府才能上下一心達成這個目標。此時,執政黨推出解釋力更強的“四個全面”,適逢其時,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化為社會意識,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酒香還怕巷子深,既然“四個全面”回應當下關切的理論成果,在未來表達方式和宣傳方式就不能落俗套,應該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期待少一些假大空的語言,多一些人性的色彩;期待少一些形式主義,多一些推陳出新;期待少一些口號宣傳,多一些在網絡空間中落地。讓百姓知道執政黨的戰略,這只是開始,如何將“知情權”化為共同奮鬥的動力,我們還任重而道遠。
(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