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摘要: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懷有濃厚的“沼氣情結”,並曾表示要“跟著群眾‘跳火坑’”。
【學習小組按】
今天是“習近平走過的路”系列的第四輯:部級幹部篇。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對這裡的哪個小村莊再三視察?為什麼習近平會有“沼氣情結”?習近平認為應該以哪五個人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崇高情感?他曾説的“跟著群眾‘跳火坑’”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困難面前,是束手無策、畏縮不前,還是克難攻堅、奮然前行?作為領導幹部理所應當選擇後者,應該千方百計採取切實可行的好措施、好辦法,努力解決困難。好措施、好辦法哪來?答案是:從群眾中來。
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摘自2004年6月21日《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文章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對老百姓來説,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
——摘自2003年12月30日在檢查節日市場俠應和物價情況時的講話
2002-2007年習近平在浙江,他曾説:“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
在接任浙江省委書記後,他用9個月跑了69個縣。
浙江省委、省政府大院。(陳芳/攝)
習近平任浙江省委書記時還將在福建寧德首創的下訪制度帶到浙江。2003年9月,習近平帶領省直機關15個部門負責人以及律師到浦江接待信訪民眾,這項制度已經被浙江固定下來。
浦江信訪接待辦。(陳芳/攝)
習近平任浙江省委書記時的聯絡點——位於浙江東部淳安縣的偏遠山村下姜村。習近平到浙江工作5年來,先後3次到下姜村考察調研。2003年4月習近平第一次來這個村子,村子裏大多還是土房子、泥土路,流傳著“茅草房、燒木炭、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
下姜村(陳芳/攝)
下姜村是張德江、習近平、趙洪祝三任省委書記的聯絡點。原村支書姜銀祥家的客廳裏擺放著三任書記來下姜村考察時的照片。(陳芳/攝)
下姜村社區服務中心。讓每個村委會有一個辦公點,這也是習近平任浙江省委書記時親自抓的一項工作,2005年開始,拿出十幾億幫助8000多個村建立辦公場所和多功能室。
時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重視教育。
2004年,第二十個教師節,習近平宣佈,浙江省從學前三年到高中段教育的普及率達到85%以上,成為全國各省區中第一個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
2006年,習近平在浙江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宣佈:“從明年秋季開始,全省城鄉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
習近平2003、2005、2006年在下姜村蹲點調研時的照片。
跟著群眾“跳火坑”
我們的方針再正確,如果不被群眾理解,也難以貫徹施衙。如果群眾不聽,你就先跟著群眾走,群眾跳火坑,你也跟著跳下去。群眾覺悟了,從火坑裏爬出來,最終還是要跟你走。群眾跳,你不跳,幹群關係就疏遠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是什麼?一個重要特點是,群眾的民主意識、自我維權意識增強了。
對此,我們要講兩句話:第一句話,幹部要相信和依靠群眾,但又不能做群眾的尾巴;第二句話,幹部要教育和引導群眾,但千萬不能站到群眾的對立面。
[摘自2005年1月13日《人民日報》“聲音”專欄]
主動工作,將心比心
要解決好領導與群眾關係的問題,我認為尤其要強調兩點:
一是要明確責任,主動工作。……領導與群眾産生矛盾時,領導要想方設法去做好教育和轉化工作,而不能因為群眾錯了,你就站到群眾的對立面去,把人民內部矛盾當作敵我矛盾。
二是要將心比心,換取真心,而不要掉以輕心。群眾也好,領導也好,人的感情都是一樣的,並不是群眾的感情可以簡單一點、群眾的需求可以降低一點,要將心比心。要獲得群眾的信任,主要靠平時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做好群眾工作,臨時抱佛腳,佛也不會慈悲。
[摘自在《求是》雜誌2005年第17期發表的《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學習、樹立五種情感
學習五種崇高情感
要做到情為民所繫,就要以黨的先進人物為榜樣,培養和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學習和樹立五種崇高的情感。
一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情懷感。
二要學習雷鋒同志的幸福感。
三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
四要學習鄭培民同志的責任感。
五要學習錢學森同志的光榮感。
只有學習和樹立這五種崇高的情感,才能心裏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切實解決好“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政治問題,努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摘自2003年7月17日《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文章]
資料整理自《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之江新語》以及鳳凰網等媒體。
(本文為微信公號“學習小組”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