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公祭日:以國之名悼,以歷史之名緬懷

國內 光明網 2014年12月13日 15: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是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天,站在歷史的憑欄處,人們以某種肅穆儀式追憶逝者、緬懷英靈。悼以國之名,祭以民族之大義。

  民族劫難,無法因時間消逝而抹去;歷史疤痕,也被許多人的記憶存檔。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場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屠殺,讓三十萬同胞慘遭屠戮,讓山河為之泣血。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烈的悲劇之一,亦是中華民族永遠消不掉的傷痕。

  77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可對那些死難同胞的悼念、追思,卻絲毫不能因時間河流的沖刷而淡去光色。與追悼逝者伴隨的,還有對這場屠殺關聯命題的思考,如民族復興、和平願景、人道尊嚴等等。而這些,都始於對歷史的銘記,正如某句名言所説的: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也正基於此,讓銘記歷史找到一個可倚靠的欄杆,讓激越情緒得到一個集中迸發的出口,成了我們“以史為鏡”“汲取教訓”的方式,也是撫慰逝者的必由路徑。

  如今,終於有了這樣一個標注著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鐘鳴響,喚醒我們或已沉睡的民族歷史記憶,也在傳達歷史痛感中砥礪我們前行。隨著今年2月全國人大對公祭日的立法確認,13億人民終於得以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裏,用舉國同祭的莊嚴儀式寄託哀思,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共同祭奠中,我們可宣示正義的音量,也憑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歷史的宏大敘事背後,站立著的從來都是一個個真實的個體,他們的苦難指控著每一份指向無辜者的罪惡,也提示著戰爭的殘酷。我們無法輕易將其簡單化約為一個抽象的群體,只能把他們經受的人道主義災難寫進史書。

  公祭日是為“溯及過往”,更是為了提醒今人:勿忘歷史。一如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銘記歷史是為了不重蹈覆轍。當然,這不是什麼歷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義的發酵,而是讓我們能穿透時空迷障,去打探到歷史的幽深之處,對災難進行記憶的溫習,進而知恥而後勇,化痛感為前行的動力;究其旨意,也絕非培養什麼仇恨,將民族感情矮化為街頭泄憤,而恰恰是讓我們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護和平。

  誠然,我們無法穿越到歷史現場中去,去親歷、見證那些罄竹難書的惡,可擦拭掉記憶石碑上的塵埃,至少能讓歷史被看見。它有利於將罪惡的指證存照,據了解,隨著國家公祭日臨近,新徵集的7602件珍貴文物、《南京大屠殺辭典》等著作及大屠殺死難者姓名,都以較為豐富翔實的確鑿事實,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殺的真相,也讓罔顧公義、企圖歪曲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不攻自破,讓為軍國主義招魂者無法諱認那一段歷史。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撫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為了照亮未來,讓未來不必罩上歷史悲劇的陰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遠。

  而今,我們集體為過往的逝者悼念、緬懷,在記憶苦難的儀式感召中記住那些傷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種奮進推力,既不忘來時的路,更為找到通往未來的方向。

推薦閱讀 國家公祭日 |
我要糾錯編輯:潘會敏 責任編輯:
  • 央視新聞
  • 央視財經
  • 央視軍事
  • 社會與法
  • 央視農業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