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被稱為中俄“天然氣大單”的兩項重要文件21日在上海簽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見證了文件簽字儀式。從2018年起,俄羅斯將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
圍繞這一“天然氣大單”的談判持續了十年之久,雙方就價格在最後階段問題相持不下。兩國20日簽署約40項合作協議,唯獨天然氣合作不在其中。當西方媒體興奮猜測這一輪談判或已“失敗”時,購銷合同的簽署卻在21日“意外舉行”。
這個情節反映了雙方價格談判的艱苦和複雜性,它讓人看到中俄戰略關係對兩國堅持各自利益的包容。
中俄簽署“天然氣大單”是地緣經濟和政治重大事件,它規模巨大,持續長久,必將把兩國經濟更緊地拴在一起,並因此産生一連串的利益效應,直至延伸到政治領域。簡單説,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多了一根結實的紐帶。
兩國沒有在第一時間公佈俄羅斯賣給中國天然氣的價格,這是兩國輿論最關心的合同細節,但兩國政府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現在宣揚這個價格的“貴”或“便宜”都會讓一方輿論滿意,另一方不開心,而保持模糊性最有利於讓最終簽約這件大好事保持好的社會效果。
但我們可以從外圍猜測這一最終價格的區間。我們知道,價格是實現雙方利益的核心環節之一。中俄都是大國,都處於國家復興的途中,對兩國開展戰略合作都有強烈願望,在這種條件下,由一方的意志主導談判進程、另一方只能接受對方意見的情況不可能出現。雙方的國家能力和地位可以支持談判的平等。
近來俄羅斯與西方發生嚴重對立,其向東看的戰略意向更加明顯。由於歐洲購買俄天然氣呈現未來的下降趨勢,中國成為新戰略買家的意義得到加強。毫無疑問,當下是更有利於中國的談判時間點。
但這種有利是相互的和具有市場意義的,中俄雙方都不會把它轉變成一個地緣政治傾斜。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高度穩定,雙方的天然氣合作是互利經濟合同,它的公平更多取決於長期因素和兩國的戰略預測,臨時性因素的影響在這當中會是有限的。
對中俄兩國社會來説,最重要的是“天然氣大單”最終得以簽署的事實,它的雙贏性質不容置疑。任何一方祈望己方“全勝”、對方“潰敗”都毫不現實,決不會有那樣的合作,它即使能簽,也不可能執行30年。
中俄利用普京訪華的很短時間,給雙方天然氣合作畫上“完美句號”,這展示了雙方推進彼此戰略合作平穩前行的能力。兩國經濟合作同時伴隨了利益博弈,兩國的政治關係現狀幫助這種博弈更趨理性,而不是刺激它變得肆無忌憚。
對於外部世界,中俄實現天然氣合作將産生鏈式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增加了中俄兩大國外交及經濟合作其他關鍵方向的主動性,有利於促進亞太地緣政治的進一步均衡。西方對中俄21日簽約的意外,尤其是輿論對日本“備感挫折”的分析,是效力的快速反應。但預計中國將保持一如既往的克制,不會願意展示合同對於任何第三國的意義。這種額外的東西,還是讓各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環球時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