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亞洲,無法説誰比誰更安全

國際 環球時報 2014年05月22日 16: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21日在上海舉行,會議主題是“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大會講話題目是“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這些關鍵詞的相互交織,勾勒出亞信峰會的基本輪廓。

  談亞洲,各國學者通常繞不開兩個表述,一個是“經濟增長”,一個是“安全困境”。亞洲的經濟過程促進了各國的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這是亞洲安全的時代資源。與此同時,亞洲很多國家都感覺自己“不夠安全”,這與國家大小和經濟的好壞關係不大,中國作為亞洲大國和強國,我們的安全感受並不比馬來西亞或是新加坡更好。

  亞洲歷史遺留問題多,各國的利益覺醒同經濟發展來得一樣快,而亞洲缺少有效的安全機制,建立它看上去困難重重。何為“安全”,怎樣實現它,尚缺亞洲範圍內的共識。

  亞洲安全受外部力量、首先是受美國的影響很大。美國同多個亞洲國家分別結為軍事同盟,並且有對第三國的針對性,增加了亞洲徹底走出冷戰的困難。由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服從於它的全球戰略,使得亞洲安全面貌必須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安排,這必然增加亞洲安全的實現成本。

  在亞洲安全極其複雜的棋盤上,並無完全意義上的大小力量之分。比如中國強大,經過美國一“平衡”,評估中國是否強大就有了新視角。各種信息刺激了地區內安全姿態的混亂和矛盾,增加了戰略不確定性。

  亞洲國家需要做一些清理,分清哪些是亞洲當下的客觀現實,哪些屬於各國的主觀願望,我們需要在這兩者中間學會妥協。

  關於亞洲領土糾紛,我們需看到:第一這些糾紛是實際存在的。第二不讓這些糾紛攪亂亞洲的合作大局是全地區的真實願望,各國輿論中的激烈呼聲大多反映社會的表層情緒,而非終極理性。第三,各方應一定程度上尊重實力,即主張領土主權的綜合能力,也同時尊重圍繞領土問題的其他要素,只有實現對它們的艱難整理,才能避免最終走向實力對抗。

  讓一些國家很快放棄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不現實,然而所有亞洲國家需要明白,美國化解不了亞洲安全困境本身,而且致力於這種化解大概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相關國家至少應當不強化對美國的安全依仗,把相當一部分精力轉向協調亞洲國家之間的安全關切。

  亞洲的安全最終要通過亞洲國家增加互信與合作來實現。歡迎外部力量在這一過程中扮演建設性角色,但應反對它們支持一方反對一方的深度介入,因為那樣只會增加亞洲摩擦的潛在破壞力,它所營造的所謂“安全”也將是更大安全困境的過渡狀態。

  亞洲安全在實現體系化和制度化之前,哲學就成了重要的東西。哲學能創造態度,能在危急關頭提供決定性的理性。中國至少是世界上少有的耐心大國,對和平的呼喊不遺餘力。無論橫看縱看,這都是亞洲長久和平的寶貴起點和支撐。“安全困境”的頭緒再多,但維護和平的決心可以是亞洲安全那條無形的底線。 (環球時報社評)

我要糾錯編輯:趙春曉 責任編輯:
  • 央視新聞
  • 央視財經
  • 央視軍事
  • 社會與法
  • 央視農業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