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2015夏季達沃斯論壇新領軍者村。年會首日,與會各方嘉賓和媒體人士在緊張忙碌。 經濟日報記者 蘇大鵬攝
“中國和發達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如果能大範圍地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的深度合作,一定能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的發展動力。”9月9日,在2015夏季達沃斯“中國産業合作新願景”分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説。
徐紹史説,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是順應産業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中國在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方面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
順應國際産業分工潮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抓住了全球産業分工調整機會,加速自身産業體系建設,彌補了基礎設施的短板,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改善。
“不過,中國不能再完全依靠出口消費品來拉動外需,而要從單純出口消費品轉向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這是順應國際産業分工發展潮流的舉措。”徐紹史説。
事實上,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也有利於助推世界經濟的復蘇。
徐紹史説,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同時,中國有20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前列,許多工業品的産能並不落後,中國有能力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目前,發達經濟體雖然具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但自身産業需要轉型升級。同時,廣大發展中國家正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亟需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有比較完善的産業體系。
“中國有能力、有優勢,發達國家有先進技術和管理優勢,發展中國家有需求、有市場,這三者契合到一起,就能在大範圍深度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為整個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的動力。”徐紹史説。
取長補短實現合作共贏
“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不僅能使企業較快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能幫助企業快速拓展海外市場。”在論壇上,大連機床集團董事長陳永開現身説法。
2002年,大連機床並購了美國一家機床企業,並在後期陸續追加投資,把一部分産品的生産製造轉移到了海外。
陳永開説,當時大連機床開展並購,就是為了提升産品的技術水平,縮小與國外的差距。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大連機床通過與國際同行開展合資合作,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技術、管理和製造模式的進步、商業模式的進步,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參加國際産能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將使投資方和引資方共同受益。”遼寧省常務副省長周忠軒説,開展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既是新的發展機遇,也能為調整優化結構增添新動力。
徐紹史指出,中國無論是與發達國家合作,還是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都堅持共同商量、共同建設、共享利益,充分考慮産能合作國家的需要,考慮對方的核心關切。
積極部署邁出實質步伐
“我國提出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有了良好的開端。”徐紹史説,國務院已經發佈了專門的指導意見,明確在鋼鐵、冶金、建材、造船、鐵路、電力等12個行業開展國際産能合作。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外交部已經開展了一輪調查,充分了解了60多個國家對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的訴求及需求。這項調查為今後我國開展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記者了解到,在完成調查以後,我國確定了一些合作意願比較強烈、合作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國家,並在境外部署了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園區。
“我們開始在國際産能合作的支點國家佈局,這與‘一帶一路’建設完全吻合。”徐紹史表示,我國也將與一些具有先進管理經驗、先進技術的國家和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聯合開闢第三方市場。
徐紹史表示,推進國際産能合作,首先要建立政府間、企業間的合作機制;其次要有框架方案,明確最近這一年或者兩三年做什麼、怎麼做;再次是要有比較明確的項目清單,包括早期收穫項目清單和願景項目清單。此外,要做出融資安排,為産能合作提供資金保障。
“其他國家如果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我們肯定會在融資方面給予支持。”徐紹史説。(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