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侯麗軍 王慧慧 梁淋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表特別致辭,介紹“全球新局勢”下的中國方案,並與100多位全球工商界領袖對話,詳解中國改革開放舉措。
專家認為,李克強的致辭傳遞了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宣示了中國要繼續深化改革的決心,以及中國願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贏的誠意。
中國信心從何而來?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面對“降速”的中國經濟,外界關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再次浮現。
李克強在論壇致辭中説: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
李克強堅定闡述“中國信心”,這種信心從何而來?“信心來自中國經濟最近的表現。在外部需求大大減弱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表現仍然良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説。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不降反升,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7.4%的增速符合“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在今天的世界版圖上其實算是中高速。
以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來看,即使中國保持每年7%的增長,年度現價增量也達到8000多億美元,比5年前經濟增速10%時的數量還要大。
面對外界對房地産、影子銀行和地方性債務等問題的擔憂,李克強沒有回避中國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
“我們正在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債務、金融等潛在風險。中國儲蓄率高達50%,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裕資金。地方性債務70%以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是有資産保障的。”李克強説,“中國不會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丁一凡表示,中國有效應對國內經濟風險,對世界經濟格局穩定有重大影響。如果中國經濟穩定,世界經濟未來增長就有了一個支點。“從這個角度講,李克強總理髮出的信息非常重要。”
動力何在?首提經濟“雙引擎”
中國經濟要行穩至遠,必須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在論壇致辭中,李克強首次提出“雙引擎”概念。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改造傳統引擎,重點是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第一個引擎意在調動更大範圍的市場力量,關鍵詞為“創新”。第二個引擎強調政府作用,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關鍵詞是“服務”。
中國打造新引擎已經“在路上”。2014年,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産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此次陪同李克強總理出訪的企業家很多來自創新型企業,如阿裏巴巴、華為和格力等。”丁一凡説,“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簡化行政審批,將激發人們更多的創業熱情。”
在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領域,政府和市場都大有空間可為。在論壇上,李克強宣佈了今年中國政府的幾個重點投資領域,包括中西部鐵路、水利工程、各類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污染防治等。
丁一凡表示,基礎設施投資仍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熱點,但政府將不再唱獨角戲,而將通過吸引社會資金與外資參與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來放大投資的效益。
專家指出,“雙引擎”是頗有新意的比喻,它不僅蘊含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還將成為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之源”。
中國改革給世界帶來更多商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2014年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量的貢獻率是27.8%。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則預計,2015年中國仍可能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
李克強在論壇期間釋放了諸多利好消息: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重點有序擴大金融、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讓各國投資者能挖掘出源源不斷的“富礦”;中國高鐵、核電、航空、電信等優勢行業“走出去”,對接當地的市場需求。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勞倫斯表示,李克強的講話是他此次達沃斯之行最為關注的活動,李克強提到中國將堅定推進改革的決心,實現産業升級,市場化將更為徹底。“當前海外商界考慮的是如何更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勞倫斯説,李克強的講話不僅能消減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環境、開放程度的擔憂,而且增強了外界分享中國改革商機和紅利的信心,尤其是在高新技術産品貿易投資領域,壁壘逐步消除將給雙方帶來利好。
李克強在與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工商理事會代表對話時表示,中瑞將達成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協議,簽署中方給予瑞士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配額協議。
專家認為,中國金融開放的大門會進一步打開。這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的發展,而且能夠維護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