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貿易仍是人民幣國際化主要推動力 未來將出現新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中證報APEC會議報道組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週期間,參會嘉賓、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接受了中國證券報獨家專訪。田國立表示,歷史經驗表明,人民幣已經具備了成為國際貨幣的基本條件。未來貿易仍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動力。人民幣國際化將從跨境循環逐步向離岸循環跨越,新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還會出現。未來中行將進一步鞏固在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建立以人民幣定價的匯率和利率産品體系,統一集團內人民幣清算系統。
貿易是人民幣國際化主要推動力
中國證券報:近日發佈的《中國銀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白皮書(2014)》顯示,我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目前累計突破16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對外經貿投資往來的第二大支付結算貨幣。如何看待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田國立:近年來,國際貨幣職能從結算貨幣、交易貨幣、投資貨幣向國際儲備貨幣提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民幣在外貿進出口結算中的使用比例大幅提升,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已達4.63萬億元,分別是2009年、2010年的1200倍和9倍。當前,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和第九大外匯交易貨幣,在國際信用證和託收交易等貿易融資活動中的使用份額位列全球第二。截至2013年末,全球已有222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人民幣跨境收付,比2012年末增加16個。境外參與提供人民幣支付清算的銀行超過2000家,陸續形成香港和新加坡、倫敦、盧森堡等離岸人民幣中心。國際貨幣職能不斷向更高層次演進。尼日利亞、泰國、南非、白俄羅斯、印尼等國已明確表示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俄羅斯、智利、沙特及歐盟等也正積極研究持有人民幣外匯儲備的可行性。
展望未來,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呈現以下幾個重要趨勢:
一是貿易仍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動力。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在美國及歐元區國家對外進出口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較高。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結算使用比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是對外直接投資將成為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的重要力量。2012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據商務部預計,2015-2016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可能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成為直接投資凈輸出國。
三是跨境循環逐步向離岸循環跨越。跨境循環向離岸人民幣市場注入了大量人民幣資金。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在境外的外匯交易、債券發行、投資借貸等活動將更加活躍。未來還會出現新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形成越來越廣泛的離岸人民幣循環網絡。
推進歐非美洲地區系統整合
中國證券報:2014年以來,中行先後成為法蘭克福和巴黎人民幣清算行,清算網絡進一步擴大。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提速,中行在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面也面臨同業的激烈競爭。中行如何鞏固在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方面的優勢?
田國立:中行將進一步鞏固在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方面的優勢。一是積極推進創新離岸人民幣産品體系。2014年以來,中銀集團發揮多元化、國際化優勢,在新興領域和離岸市場不斷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新産品,比如率先成為人民幣對新西蘭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倫敦證交所先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等。未來,中國銀行將進一步推進集團在歐非美洲地區的系統整合,為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發展提供系統和平臺保障。
二是積極參與人民幣定價機制培育。今年9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在上海自貿區正式啟動。憑藉在海內外清算業務中積累的傳統優勢及黃金市場上的重要影響力,中國銀行成為黃金國際板重要的資金結算銀行。未來中行將考慮以此為基礎,積極參與建立以人民幣定價的匯率和利率産品體系,使各類市場參與者能夠更加有效管理自己的風險敞口,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三是積極推進人民幣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服務全球的一體化清算網絡。截至目前,中國銀行已建立起涵蓋在岸、跨境、離岸三種清算模式的全球人民幣清算體系。中國銀行在央行指定的九大人民幣清算中心獨佔5席(香港、澳門、台灣、德國、法國)。未來,中國銀行將依託全球統一支付平臺,無縫連接集團海內外機構,境內直連人民銀行系統,境外與各國央行、清算所或交易所繫統對接,統一集團內人民幣清算系統,形成覆蓋全球的高速公路,實現集團全球人民幣業務跨時區、跨産品,自動化、標準化處理與管理。
企業走出去助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中國證券報:在人民幣國際化提速的背景下,中國銀行如何進一步提升全球服務能力、支持企業走出去?
田國立:實際上,在“三期”疊加的新常態階段,企業“走出去”可以成為釋放國內過剩産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目前,國內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主要傳統工業産能過剩問題嚴重。與此同時,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具有豐富的礦産資源、新興的建築市場,鋼鐵市場發展空間巨大。這些都為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中國實體經濟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金融業不應該缺席,中國銀行既要為中資企業“走出去”鋪路、架橋,更要成為人民幣“走出去”的橋頭堡,不斷提升全球服務能力。
為此,中國銀行正在圍繞中國企業“走出去”路線圖,一方面以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盧森堡、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為重點,加快全球化分支機構的設立;另一方面採取與代理行合作的方式,迅速擴大全球服務網絡。此外,通過完善信息系統、發展網絡金融等方式,實現物理渠道和電子渠道的互補、互動和協同,力爭國際化平臺可以在跨時區、跨國家、跨幣種的維度上實現7×24的無縫隙持續服務。
其次,搭建海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間的橋梁,為客戶提供“組合拳”式的金融解決方案。“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貿區、中非合作等,帶動了一大批戰略性大項目。中國銀行將發揮全球網絡佈局和多元化業務平臺優勢,創新産品和服務,加強跨境和多元化穿透聯動,幫助客戶用好海內海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客戶提供“組合拳”式的金融解決方案。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可為其提供銀團貸款、項目融資、股權融資、工程保險等服務;對大型資源開發項目,可為其提供財務顧問、並購貸款、投資銀行、融資保函、保理等服務;對海外産業園區建設,可為其提供跨境現金管理、訂單融資、大宗商品融資、福費廷、外匯資金等服務。除定制化的産品方案外,還可以通過專業化的跨境融資和服務平臺,延長客戶價值鏈,創造銀企雙贏。
最後,中國銀行將構建全面、領先的全球人民幣業務産品體系,豐富人民幣交易工具及衍生品,推出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與結算等業務,著力開發離岸人民幣産品和服務,逐步形成離岸、在岸一體化管理和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