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股票315公司觀點人物科技理財專題直播

小丫專訪張一鳴:我不是“新聞搬運工”

首頁 央視財經 2014年08月27日 14: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央電視臺十集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第二集《浪潮》昨晚在央視財經頻道與觀眾見面。在節目播出時主持人王小丫和“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一起與網友在線交流,聊創業感悟,聊《互聯網時代》。

 

  張一鳴:我是互聯網時代的第三波弄潮兒

  王小丫:大家好,現在我是在中關村的一棟大樓裏,在這個地方我看到非常樸素的辦公設施,就跟這家公司的産品一樣,非常直接、有一種很率真的東西在裏頭。在這裡,我見到了“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窗外是大運村,來到今日頭條就好像來到了大學産學研實驗室或者孵化機構一樣,非常年輕。所以我們今天關於《互聯網時代》的“邊聊邊看”就從這裡開始,從感受一份生機勃勃的創業氣氛開始,我們一起看看互聯網的活力。對於很多朋友來説,非常關注我們所處的這個互聯網時代,你覺得到現在為止你算是這個時代裏第幾波弄潮兒?

  張一鳴:一般説法是第三波。在中國,1998、1999年是第一波,2005、2006年第二波,而2010年之後的是第三波。

  王小丫:第三波當中你算年輕嗎?

  張一鳴:第三波有很多比我還年輕的創業者,但是把範圍限定在那些産品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業者,那麼在這些人中,我還算比較年輕的。

  王小丫:當我們看到第三波創業者他們年齡的時候,我就再一次地理解了互聯網,真的不斷創新。

  張一鳴:我有印象,昨天晚上的那一集裏,提到的兩個人都是29歲。確實很多互聯網的公司的創始人,就是在這個年齡上下,可能具有一定的經驗,又還比較愛折騰,比較有闖勁。

  【高速成長的秘訣】

  王小丫:支撐今日頭條快速成長的是什麼?

  張一鳴:我們跟之前資訊客戶端對比,第一從用戶出發理念,第二通過技術廣泛解決,滿足信息需求問題。從用戶出發,就是我們把用戶關心的推薦給他,並且盡可能通過技術達到這個目的,就像馬車跟汽車,不同理念之後,也許一開始跑的不如馬車快,但是可以不斷突破上限,讓信息技術不斷突破,我們一開始抱定大數據推薦引擎信念。

  王小丫:我非常同意你理念特別重要,對於創業者來説,理念相當於做人的三觀,理念對了才可以走的遠。

  張一鳴:對,具體工作上有技巧和方法,但是理念錯了就會偏離。

  王小丫:你對於你的用戶它增長特別迅速,你要用什麼樣方法把他們粘住?打下江山容易,守住江山通過什麼方式?還是沿用這樣理念嗎?

  張一鳴:我們覺得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做好:第一覆蓋盡可能多、盡可能豐富信息類型的主題;第二給更多人在更多場景下更好的推薦,比方説我們希望能夠做到,你去旅遊,到目的地之前天氣預報推送給你,你到目的地之後,在這個地方對你這個人群最近應該去哪?演出、酒店、消費給出好的推薦,非常精準的場景,我們覺得最重要還是把這兩個事情做好。

  王小丫:這個是你和同類産品競爭優勢嗎?

  張一鳴:對,我還是想説理念,我從來不通過産品體現公司的偏好,我們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從來不會影響産品內容推薦,這是理念的體現,但是很多産品不是。可能總編的想法就會決定內容。

 

  互聯網技術讓你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技術賦予了人類更多的能力】

  王小丫:很多人對“今日頭條”基於用戶興趣的推薦技術比較感興趣,我代表很多使用它的人,向張一鳴提一個問題,你怎麼知道一個用戶想要什麼?僅僅是技術問題嗎?

  張一鳴:主要是技術問題。準確來説,我和我的工程師並不知道用戶想要什麼,但是我們的後臺系統知道、機器會知道。因為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手機上的行為可以被數字化,也就是説,用戶的很多行為能夠被這個系統所感知到。機器在感知到這些行為之後,再經過大數據的分析,就能夠建出模型。單個行為看不出規律,但是眾多行為匯總之後就能總結出規律。比如我喜歡看時尚、法律方面的資訊,機器能找到跟你有類似閱讀興趣的人群除了時尚和法律之外,還喜歡看什麼?然後就能推薦給你。簡單來説,計算機就是通過對大數據的處理,然後得到科學的規律。

  王小丫:可能有很多“今日頭條”用戶一開始並不知道我和你之間閱讀到的東西不一樣的,可能在偶然的機會才發現周圍十個人除了“今日頭條”標題一樣,其他都是不一樣的,你當時怎麼想到做個性化的信息推送的?

  張一鳴:這是隨著需求的延伸,自然想到的。我在08、09年覺得信息實在太多了,但是我離想要的信息離卻還是很遠。有幾種方式可以度量,信息時效性、實用性、它與我社交圈子流行程度,都是影響信息應該離我的距離。剛才説的幾個指標越高,信息離我越近,一直沒有有效的方式提供給人們。當時已經有一些可以幫你找到互聯網上最熱門的應用或者網站,但是我覺得這個還不夠,僅僅解決了最熱門的內容。但除此之外,關於個體獲取到他最感興趣的內容,我一直思考用什麼方式達到這個目標?然後想到用引擎的方式推薦。  

  【技術讓你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王小丫:我昨天採訪胡啟恒院士,他説互聯網是浪漫主義、理想主義,他説互聯網可能最無私,但是我們看到互聯網上的問題,他倒覺得是我們人類沒有跟上。來到你這個地方,我覺得跟他這個説法非常契合,你用一個科學、技術在引領和決定著人們的閱讀,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説,用戶的每一次行為都是在為自己投票,我覺得這裡邊,靈魂和技術結合很讓人感很奇妙。

  張一鳴:我自己也感到奇妙,你的行為是在為自己投票,但也是在為相同特質的人投票。過去你看手機是個孤立的行為,只是滿足自己的興趣,但是現在你在閱讀的時候,你的挑選行為還能讓其他人受益。比如我們發現一個用戶是法律界的重度用戶和資深人士,他選擇的內容很可能對其他人就是有幫助的,比如法律系的學生、律所的初級律師。所以我們自己覺得,人被連接到互聯網之後,能夠做的事情多了很多,確實很奇妙。

  王小丫:某種程度上,技術發展很快,也許人類靈魂可能慢一點。昨天胡啟恒院士也説,“其實人類某種程度沒有做好準備,我們需要追趕技術”。你聽到這樣的觀點什麼感覺?

  張一鳴:我覺得很有道理。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把人充分連接之後。一下子讓一個人可以跨過階層跟其他人認識、跟其他人交換信息。一個在一個時刻可以看到的世界,因為有了計算機,而被最大幅度的拓寬,這必然對這個人的想法産生很大的衝擊。但事實上,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但是沒有充分投射你面前,需要適應的過程。

  張一鳴回應版權糾紛:關於質疑,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媒體融合時代的角色劃分】

  王小丫:你介不介意別人説你們就是新聞“搬運工”?
  張一鳴:還是介意的。首先我們做的信息的推薦和分發,“搬運
工”比把它片面化、簡單化,比較簡單粗暴,這是第一;第二我們跟非常多媒體合作挺好,尤其是最近兩個月,合作媒體的數量在迅速增加,這個説法也不能概括我們跟媒體的合作關係,所以我是介意的。

  王小丫:我理解你這種介意當中,可能你覺得是因為你在新聞處理上有你的智慧、有你的理念。

  張一鳴:對。

  王小丫:媒體融合越來越被提到,傳統媒體如何和新媒體結合?誰會改變誰?

  張一鳴:我覺得變化最大動力還是來源於新的技術和新的介質,就像印刷和造紙出現書籍和報紙,電磁波出現電臺,視頻編輯碼出現電視,先是互聯網後來是移動互聯網這個介質出現,肯定會推動整個媒體的變化。我覺得大家都在圍繞介質變化帶來信息傳播方式變化,內容組織方式變化、內容形態題材的變化。比方電視出現之後才會有《開心辭典》、訪談形式,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後也需要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形式,我覺得誰改變誰,可能不是一個命題式的結果,可能是誰能更善用新技術、新介質出現之後新規律,誰能在這個變化中找到自己更有利地位,找到自己定位更關鍵,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像“今日頭條”而言,我們並不在創造內容上具備優勢,一直圍繞如何做更有效的推薦。可能對於內容生産方來説,他可能考慮如何創造更適合在移動互聯網分發、傳播,更適合在“今日頭條”被轉發、討論的內容,各家發揮自己的優勢。

  【什麼是好新聞?】

  王小丫:什麼樣新聞在你這裡覺得是好的新聞?

  張一鳴:我們在保證真實、保證符合法律法規情況下,我們是不去判斷好壞的。比如可能一個小區停水停電的新聞,對大部分人沒有意義,但是對生活在這個社區的人卻很有意義。可能一個行業新聞,在另外一個行業也沒有意義,它可能沒有好壞,好壞相對於看到它的人而言。

  王小丫:你怎麼保證內容的真實?

  張一鳴:我們會接受投訴,我們會選來源,合法、合規的內容生産機構才能跟我們合作,這是第一。第二我們會接受舉報,對於用戶多次舉報會核實,核實之後有懲罰比如停止合作。我們自己無法判斷,但是會傾聽反饋。

  【關於質疑——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王小丫:最近會有一些質疑、包括版權、怎麼保護隱私等這樣的質疑。我們先説版權,你對這個質疑怎麼看?

  張一鳴:我們在之前就像你説的,公司比較小,這個形態之前不為同行充分認知,所以了解我們人比較少,前兩年因為出於避免競爭的考慮,我們更多是埋頭做事。後來我們一下被大家知道之後,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我是這麼看的,一個新東西、新産品、新技術的出現,確實會改變原來很多模式,也會觸動一些格局,我們要做的事情快速充分溝通。其實我自己回顧了業界2000年、05、06年的歷史,無論電子商務還是搜索引擎的出現,都曾經引發過一些風波和爭議,歷史總是相似的,作為企業我們需要儘快傾聽需求,重新達到生態平衡。

  王小丫:你理解的良性生態平衡是怎樣的?

  張一鳴:其實我們一直希望在內容創造裏有好的生態,因為內容豐富看,分發才有價值,否則分發作用就小。這需要有高效的商業變現的支撐、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也需要不同的形式應對不同的內容提供方的需求。

  王小丫:有沒有想到自己做內容提供商?

  張一鳴:內容創作是藝術的、豐富的、長尾的,不可能一家公司就能覆蓋,所謂內容創作就是人把想法和他對世界的觀察變成文字或者圖片等形式的信息,一家機構不可能做到這些。我們定位是做內容的分發,所以一定是公正的,如果內容和分發都做,就像自己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這在我們看來可能不合適。

  互聯網未來:用控制機制平衡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

  【互聯網的未來:用更好地控制機制平衡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

  王小丫: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三十年後的互聯網世界是怎樣的?

  張一鳴:我覺得三十年後,現實社會已經更多、更全面地被投影到數字世界中了,整個信息交換更充分。在那樣一個情況下,數字社會中出現一個故障,就可能更大面積地對現實社會産生更多影響。所以我覺得在未來三十年,需要有更好的控制和立法機制,來避免出現數字世界的故障破壞現實世界的事情發生,讓人更充分享受到數字世界的便捷。

  王小丫:負效應降到最低。剛好我們《互聯網時代》有一集叫控制,我想真正互聯網創業者他們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大家有這樣意識之後,通過一些干預機制、立法或者保障機制建立,它可能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張一鳴:總體而言能夠做到利大於弊,但是我們有些工作需要做的更好。

  【《互聯網時代》用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更好理解所處的這個時代】

  王小丫:你看過《互聯網時代》之後感覺怎麼樣?

  張一鳴:片子的開頭拿信息革命對比工業革命,這讓我覺得有些意外,雖然我自己認為互聯網的確促進了社會文明促進的發展,但是之前感覺這個觀點還沒有被整個社會所認可。

  王小丫:我第一感受看到片頭,最後“互聯網時代”五個大字停留石塊上,這讓我聯想到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這的確是個里程碑。那麼,你理解互聯網精神是怎樣的?

  張一鳴:我覺得互聯網精神就是廣泛的連接,不僅是人與人的連接,還有人與機構、人與服務的連接,讓信息自由並且充分的交換,把物理上的限制盡可能去除,這就是我理解的互聯網的精神。正是互聯網的這些特點,所以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在互聯網上進行創業,因為在互聯網上有更少的物理限制,只要你有想法,就能夠獲取相應的技術、相應的信息來進行創作。

  王小丫:如果你給別的朋友推薦,説《互聯網時代》片子有什麼可以欣賞的地方或者推薦給他們,你會用怎樣的推薦語?

  張一鳴:我們生活這個時代,有的人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出生,90後生活在這個時代,每天感受它,每天感受具像的東西,我自己看一集,覺得有機會讓你跳出來,去回顧已經帶來變化,展望還可能帶來的變化,有這個意義,對自己職業發展思考,可能互聯網繼續改變各個領域思考都有幫助。

  王小丫:我們需要站在另外地方跳出來看互聯網發展?

  張一鳴:片子鏡頭經常拉出整個地球,我印象很深的是像斯坦福那樣的高校,在中國、在歐洲這麼長的進程壓縮幾分鐘,鏡頭也是俯望式的感覺,確實讓你看到對比,你可能覺得過去這樣,未來也是這樣,但是跳出應用層面,會有回顧和展望。

  王小丫:這也是這個片子要告訴大家一個內容,它是講的互聯網概念,互聯網所在時代怎樣,對於社會改變是怎樣,互聯網未來是怎樣的?

  張一鳴: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你採訪很多人,你有機會去看當事人回顧他當時怎麼想的?雖然我們在使用它,甚至很多人都忘記了,因為我們在應用層,不了解或者忘記這個創業過程,比如互聯網的創始人們的一些想法,他們設計的這個網絡必須可擴張的,每個IP都是一個結點,我覺得非常有前瞻性,看那些創始人在互聯網創立之初的想法,也是很有啟發的。

  互聯網時代:創業者要注意什麼?

  【怎麼看待BAT?】

  王小丫:現在給你做一道選擇題,請點評一下,從商業價值上來講,中國的互聯網三大巨頭李彥宏、馬雲、馬化騰,更看好哪家模式或者他們的未來?

  張一鳴:其實他們各有所長。舉個例子,騰訊是目前滲透到用戶的各類需求中,不僅僅是某一方面領先了,同時在多條業務上做到併發展很好,這也是公司綜合管理能力、綜合實力的一個體現。

  王小丫:也有人説,騰訊可能是用戶體驗或者各種各樣方式更多,比如像阿裏巴巴的淘寶,用一種方式改變很多人就業、或者購買等生活方式,你贊同這種觀點嗎?

  張一鳴:我覺得阿裏巴巴最具商業領域,因為交易購物都是跟金錢打交道,肯定是最具商業價值的領域,但是從改變生活的角度,騰訊可能更深遠,比如我自己有強烈的感覺,比如微信,很多人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改變一代人跟父母溝通,比如在北京求學、工作會發照片回去,父母也會發照片過來,也可以做視頻對話。在更廣泛的領域騰訊在影響人們生活,但最具商業價值領域阿裏巴巴佔據主導地位。

  【新的創業者要注意什麼?】

  王小丫:接下來這個問題給更年輕的朋友,對於他們來説,看到一鳴順風順水、成功的一面,説成功故事更應該了解他在哪些地方失敗?對於更年輕的人是一筆財富,你願意跟他們分享你失敗嗎?

  張一鳴:從我之前的創業經歷來看,有沒有抓住用戶需求?是不是用正確的方式解決?這些非常重要,還有是否構建一個完備的團隊也是一個重要的挑戰。之前也有一些創業,因為在這些方面不足,也有波折或者不成功。我們之前有很多産品投入很多心血,但是用戶非常少,比如我最早第一次創業的時候,照搬國外視頻會議系統,當時在中國不成熟,不到半年就失敗了。所以我覺得抓住用戶需求是非常必要。因為用戶需求是方向,方向更重要。

  王小丫:還是這句話,好的理念能讓走的更遠。昨天我採訪搜狐的張朝陽,他説現在互聯網創業的第三次黃金時段,移動端帶來極大的機會,你覺得移動端創業還是互聯網創業一片藍海嗎?

  張一鳴:我覺得一開始是一片藍海,現在有很多部分已經泛紅了。

  王小丫:比如哪些部分?

  張一鳴:基礎工具平臺領域相對集中,但是服務特定人群、跟特定行業結合還是有機會。

  王小丫: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你60歲的時候,也就是三十年後互聯網世界是怎樣的?

  張一鳴:我覺得三十年後,現實社會已經更多、更全面被投影到數字世界,整個信息交換更充分、非常多。在那個情況下,數字社會比如一個故障或者一個破壞,可能真的更大面積、更多影響現實社會。所以我覺得在未來三十年,需要有更好的控制機制、立法機制來避免出現數字世界故障破壞對現實世界的影響,讓人更充分享受到數字世界便捷的好處,把影響降到最低。

  王小丫:負效應降低最低。剛好我們《互聯網時代》有一集叫“控制”,我想真正互聯網創業者他們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大家有這樣意識之後,通過一些干預機制、立法或者保障機制建立,它可能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張一鳴:總體而言能夠做到利大於弊,但我們有些工作需要做的更好。

  王小丫:最近這幾天我們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正在播出,我們邊聊邊看也是以一種互聯網方式,在和大家一起收看這部紀錄片,第一位嘉賓張朝陽應該算是互聯網第一代創始人,我們第二位嘉賓張一鳴算是互聯網第三代創始人代表,這個公司非常年輕讓很多朋友很驚訝,不僅創始人很年輕,而且整個公司都很年輕,幾乎85後,甚至更年輕的人,也讓我們看到互聯網充滿生機活力的一面,再次引證這一點。明天,我還會給大家請出一位也是互聯網界名人周鴻祎,聽聽他對互聯網時代以及互聯網精神有怎樣的理解。

  • 央視新聞
  • 央視財經
  • 央視軍事
  • 社會與法
  • 央視農業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