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重頭戲的國資國企改革正漸次展開。截至目前,上海、四川、重慶、天津、湖南、貴州、江西等地已公佈“地方版”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另據報道,北京國企改革有關方案,有望在7月正式發佈。分析人士表示,從各地方案來看,部分地區提出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國資持股比例不設限制等創新更具操作性。不過,國資保值增值、股權激勵等方面的標準依然“模糊”,將影響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在下一步改革中需逐步細化。
“地方版”實現制度創新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在目前已公佈改革方案的各省市中,大部分均對企業功能進行了劃分。上海改革方案中,國企被劃分為三類,即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其中,競爭類企業將以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兼顧社會效益;功能類企業則是以完成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公共服務類企業將以確保城市正常運行和穩定、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
據報道,有望近期公佈的北京國企改革方案也將市屬國企分為城市公共服務類、特殊功能類和競爭類三大類,並提出促進國有資本更多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67家,上市公司達到46家,總市值超過5500億元。據北京市國資委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市屬企業資産總額252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
今年3月,貴州省正式推進國企産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成為首個公佈國企改革方案的西部省份。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對於地方國企改革主題,此前市場主要關注經濟較發達,市場化程度較高省市。但目前貴州不但較快推出了國企改革方案,而且改革計劃的力度與廣度都完全不亞於上海、廣東等地區。
國泰君安分析認為,貴州國企改革在四大方面形成制度性創新。第一,貴州國企改革以産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找準了國企改革的真正抓手,産權制度改革得到突破之後,國有資産監管、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層約束激勵制度方面的問題將迎刃而解。第二,對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設限制。第三,對於各類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現形式不設限制。第四,貴州形成了第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國企改革方案。貴州則依據國資控股和參股,以及功能類、服務類和競爭類的劃分,將改革方案具體落實到每一家省屬國有企業,方案具體,可操作性強。
標準模糊或制約操作性
梳理各地已出臺或正在研究的方案可以發現,“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分析人士指出,混合所有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壓縮國資空間,而是通過股權多元化的方式提升企業經營效率,讓國資在市場化規制下更有效率的增值。
國海證券認為,在市場化定價的前提下,通過將國有股權轉讓給非國有資本的方式是比較有效的實現方式。同時,增資擴股的方式則更有利於國有大股東控制權的強化。另外,如果是資産注入,國有大股東一般傾向壓低上市公司股價,從而獲得更多對價股權。
在地方改革方案中,上海2103年12月發佈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方案,確定國企分類監管、建立國資流動平臺、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等核心改革方向。隨後,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進入國企改革方案制定、國資流動平臺建設時期。今年6月13日,上海市委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提出三到五年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加大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力度,加快推進競爭類企業産權多元化改革,支持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業內人士指出,對改革涉及的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股權激勵背後的公司管理等問題認識的不統一,以及國企存在的業務問題等,都制約著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繼續推進。信達證券分析師郭荊璞認為,目前不論是全國還是上海,在國資國企改革中都存在著對國資保值增值、股權激勵等方面的“標準模糊”。他認為,改革中必須涉及的對國資價值的衡量,目前各方存在不同觀點,股權激勵涉及的國資增量分配等問題目前也沒有定論,國資國企改革將遭遇認識分歧上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