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勇、實習生陳敏報道:因為內外價差較高,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市場正在遭遇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嚴重侵襲。記者昨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國家臨儲大豆收購政策或在今年底改變,已連續執行5年的國家東北臨儲大豆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或被取消。
“截止到7月31日,進口大豆4120元/噸,國産黑龍江大豆4600元/噸。”卓創資訊大豆分析師張蘭蘭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目前大豆的國內外價差依然較高。據悉,在過去5年,受國家臨儲大豆保護政策影響,東北地區大豆保護價連年上漲。2008年國標三等大豆最低收購價格為1.85元/斤,2009年為1.87元/斤,2010年為1.93元/斤,2011年為2.0元/斤,2012年則提升至2.3元/斤,漲幅達15%。
不斷升高的最低價收購政策有效保護了種糧農戶的利益,但由此對産業的影響卻越來越嚴重。此前,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曾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目前,中國的大豆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80%,國産天然大豆面臨著沒人購買的尷尬境地,處於虧損境地的黑龍江榨油廠已有9成停工停産。
張蘭蘭表示,國家此後可能會執行目標價格差價補貼,增加補貼的對象。她建議,除了生産環節,大豆補貼政策還要從收購、加工和流通等各環節予以考慮,涵蓋整個産業鏈。目標價格制度是指國家或某一地區綜合一定時期內種豆成本實際增長和種豆農民合理收益等因素制定的一種政策性參考價格,即如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按兩者的價差核定補貼額,由政府直接補貼給農民;如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則不啟動。王小語建議,目標價格補貼機制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施行多年,可參照大豆、玉米的比價,在大豆、玉米比價失衡的市場條件下,將目標價差補貼按照播種面積、參照單産等級給予大豆種植戶補貼。
近年來,我國在小麥、大豆、玉米、稻穀、棉花、白糖、油脂等市場先後實行了保護性的“托市”收購政策,但由於大宗農産品進出口政策與國內的托市收購政策沒有很好銜接,使得國內外農産品價差不斷拉大,國內産業遭遇重創。據悉,有關棉花的收儲改直補政策正在調研之中,也有業內人士呼籲逐漸改變其他農産品業收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