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香港大公報記者:我的問題是有一種觀點認為,抗戰勝利不僅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勝利,也是民族精神的勝利。在抗戰勝利70週年的今天,如何理解這種觀點?第二個問題是,過去我不知道國內的軍事學術的領域有沒有和參與這場戰爭的其他方面有過一些聯合的研究或者學術交流,今後有沒有這種可能基於一些史實作出一種共同的判斷?
秦利: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你這個問題非常好,就是抗戰的勝利不僅是政治的勝利、軍事的勝利,更是一種精神的勝利,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勝利、民族精神的勝利。
我們説,戰爭孕育了精神,精神感召了勝利。抗戰精神是在抗日戰爭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和形成的。關於對偉大抗戰精神的概括和總結,我們總書記已作了概括,在去年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的講話中,包括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講話中都講了這麼一個問題。主要是有四個方面: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正是在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的感召、激勵下,我們中國人民才在民族解放戰爭中譜寫了一曲曲令人振奮、催人奮進的戰歌。
我們想一下,為什麼農民放下鋤頭、工人放下鐵錘、學生離開學校?我們在一首歌裏面唱“父母送兒上戰場,妻子送郎殺東洋”。我們再想一下,為什麼五壯士寧願跳崖也不投降?東北抗聯的八位女戰士寧願跳江也不投降?我想,這都是抗戰精神在激勵著我們,在激勵著抗日的將士。我記得國民黨高級將領張治中在淞滬會戰的時候講這麼一句話,人人抱必死之心,以救國家,以救民族,假如日軍猶有一兵一卒留在國內,我們的責任即未完成。反之,我們如尚有一兵一卒,必與日軍拼死到底。這就是我們抗戰民族精神的一種作用和一種展示
總之,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們中華兒女自覺地匯聚到了愛國主義的旗幟之下,奔向了民族解放的戰場,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之下,我們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我想,這一彌足珍貴的精神力量,它不僅是我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也是激勵著我們中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來取得我們各項工作勝利、各項事業勝利的一個強大的精神動力。
張從田:我再簡單補充一下我的理解。我想抗戰精神實際上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集中的表現,一次集中的噴發。這樣一種精神,他的一個最核心的體現,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整個中華民族,對國家和民族的這樣一種擔當,這樣一種責任,正是這種責任和擔當,使得國共之間長期內戰的死結這個時候被解開了,國共兩黨走向了合作抗日的這樣一種道路。正是這樣一種責任和這種擔當,凝聚了中國各階級、各階層、各民族人民之間這樣一種團結。中華民族的這種大聯合,中華民族的這種空前的覺醒,可以説成為中國抗戰勝利的一種精神支撐。
近代以來,外國列強之所以敢於入侵中國,日本軍國主義之所以敢於侵略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民眾的這種無組織狀態。正是這樣一種抗戰精神,從而使得整個中華民族走到了一起。可以説抗戰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因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這樣一種源泉和動力。抗戰精神是時代的,我想他更是永恒的,這種精神對於當年戰勝日本侵略軍起到了精神支撐的作用,那麼,為以後中華民族實現新的復興,也必將起著這樣一種精神支撐作用。謝謝大家。
澳門月刊、澳門新聞通信社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前夕,8月27號下午,中國如何看待日本一艘“加賀”號準航母下水的問題?因為同名的“加賀”號曾經在73年前入侵過中國?謝謝。
彭玉龍:我也一直在關注著這麼一條消息,我記得是前年的時候,日本也是同一型號的有一艘“出雲”號下水,他們叫護衛艦,現在叫直升機航母,將來如果要配備美國F-35的話,它就是一艘輕型航母。
在我們中國人民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這個日子的時候,日本“加賀”號下水。所以,我就不知道日本是一種什麼用意。因為大家知道,無論是前年的“出雲”號還是現在的“加賀”號,這兩艘軍艦在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期間,都是他們的旗艦、指揮艦。我記得“出雲”號的時候,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時候,就是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指揮艦。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是引起我們的一種思考。我覺得日本方面也應該有同樣的思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