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專家解讀中國抗日戰爭歷史

中國新聞人民網 2015年08月29日 13: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記者:我這個問題是問張從田主任的。您剛才也提到,抗日戰爭是在國共合作和全面抗戰的情況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請問您如何評價共産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軍事方面的作用?

  張從田:我想抗日戰爭是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同已經工業化了的日本這個強國進行的殊死較量。在敵強我弱、敵小我大的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要戰勝日本侵略者,就要首先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的發展,首先是抗日的需要。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之所以在抗戰時期能夠得到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剛才我們談到,實行了敵後遊擊戰,這樣一種作戰形式,也就是在戰爭史上第一次把遊擊戰爭提高到了這樣一種戰略地位。為什麼實行這種遊擊戰爭?當時全國抗戰爆發初期,一個基本的現實就是八路軍、新四軍總的人數只不過是四五萬人,而且裝備非常差,要戰勝日本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他沒有本錢來打正規戰,只能是發揮自己的這種優勢。這種優勢,一個是自己長期進行遊擊戰爭的經驗,另一個優勢就是同人民群眾的密切的關係。所以,評價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他在軍事當中的這種作用和這種表現,我想首先的一個關注點就應該是怎麼樣來認識這種獨立自主的敵後遊擊戰爭。

  剛才咱們説了,遊擊戰爭實際上是支撐中國長期抗戰的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特別是遊擊戰爭,他的開展成功地開闢出敵後戰場,從此使中國的抗日戰爭形成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配合、相策應的這麼一個有利的戰略格局。這種格局可以説是支撐持久抗戰最終取得勝利的一個基本的條件。遊擊戰爭的一個基本的特點,那就是通過積小勝為大勝、無處不戰、無時不戰的這樣一種狀態,來有效地牽制、消耗和消滅大量的日軍。在這個過程當中,來改變敵我力量的這種態勢,從而取得這種戰略上的主動,拖垮日軍,最後打敗日軍。從這個方面來看,中國的抗日戰爭,特別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遊擊戰爭,他不像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那樣一個非常明顯的作戰特點,完全是硬碰硬的陣地戰的作戰形式。中國戰場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通過這種長期的持久消耗,這樣一種慢慢地長期地釋放戰鬥力的戰場形式,通過“熬時間”這樣一種形式,來拖垮日軍,最後取得勝利。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説,中國的這種抗戰,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所以,評價中國共産黨的敵後抗戰,評價中國共産黨在軍事上的作用,我們不能用像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的那樣一種標準,也就是説,打了多少顯赫的大仗、犧牲了多少高級將領等等。評價中國共産黨在整個抗戰當中的軍事功績,就要看中國共産黨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敵後戰場的那樣一種抗戰,在整個全國抗戰當中所發揮的這種戰略支撐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我感覺到,遊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位是不是就能夠體現出來了。

  一個基本的數字,在八年全國抗戰當中,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共對日作戰12.5萬餘次,那就是通過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來拖垮日軍,戰勝日軍,從而也以傷亡61萬餘人的重大代價,殲滅了日軍171.4萬餘人,其中殲滅日軍52.7萬餘人。正是由於敵後遊擊戰爭這樣一種重大的作用,給日軍的佔領區造成了一種致命的威脅。所以,從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之後,日軍逐漸地把它的主要的軍事力量轉用於對付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民。

  這裡我還可以給大家再舉這麼幾個數字。從1939年日軍僅在華北敵後戰場的作戰就達17457次,1940年達到20123次。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軍在華北地區連續五次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掃蕩中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至萬人的就達132次,萬人以上至七萬人的有27次。在這同時,大力地推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大量的無人區,妄圖摧毀敵後軍民生存的條件。但是,在日軍的殘酷掃蕩形勢下,人民軍隊等抗日武裝並沒有屈服,敵後戰場仍然繼續長期地屹立在敵人的佔領區,最終形成對日軍的戰略反攻的局面,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