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二)國強
如果説,一國的財富,主要是由經濟和文化組成的;那麼,一國的強盛,主要是由政治和軍事構成的。
政治的強盛,體現為對內的國家統一,以及對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歷史上不斷重復著雖合久必分、但分久必合的規律,對江山一統的追求成為了國家層面的戰略,因為歷朝歷代的政府都深深認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疆土歸一、政權穩定、民族團結,才能使國內資源形成合力,形成勢不可擋的大國力量。
縱觀歷史上但凡長治久安的王朝,一定都是總體來講國家統一、疆域遼闊、民族相安的時代,比如漢、唐、明、清,九州一統、天下歸心,這是所有朝代的政治任務,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正因此,分裂祖國的行徑才是那麼地不可饒恕,因為國家分裂、政治飄搖,削弱的是民族的整體實力,損害的是每個人的生活保障,造成的是歷史發展的困境甚至是倒退。
九州同心後,國家便可向外謀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中國古代社會希望達到的理想狀態是“萬國來朝”、是“大國氣象”,是期盼在國際關係中成就政治上的足夠權威。然而對外強盛之後的這個政治共同體,在中國古人看來,又不是以對世界的稱霸、對區域的強權為訴求,而是以“四海一家”、以“互通有無”為追求,是以自身的強大來贏得彼此尊重、以國家的強盛而有餘力回饋他國為榮。所以強盛王朝所沿襲的優異傳統,是保護附屬國家、優待遠方友邦,是輸出燦爛文化、給出豐富物資,而不是強勢淩人、干涉他國內政,或者仗勢欺人、貪婪開疆擴土。
中國文化認為,政治的強大,表現為一種自尊自重、自省自強的自信力,是像孔子信心滿滿説的“雖百世,可知也”——只要遵從歷史的得失經驗,百代之後的社會情形也可以掌握——雖然孔子這裡論述的是禮儀制度,但是我們可以將禮儀之邦的精神引申為影響社會的結果。中國文化認為政治強大的根本,在於規範自我的風度,而不是淩駕於人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