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財經觀察
不要讓“豬週期”循環上演
在養殖業內,有這樣一個“豬週期”,大致的軌跡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這個週期通常2到3年循環一次,因此,“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就成了養殖戶們的“魔咒”。
乍一看,這樣的調節十分符合市場的供需關係規律。但是我們更應看到,在這種帶有“滯後性”的市場調節中,有一部分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並且這樣的悲劇在週期性地循環上演。
在市場經濟中,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後調節,也就是説,只有先行出現了價格的波動,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才會隨時擴大或減少商品的供應。因此,供求不平衡影響到價格本來就存在時間差,從作出決定再到見效又需要一定的時間。養殖業的特性又決定了從仔豬到肥豬的生長週期很長,導致這一行業的市場調節更加滯後。
2013年到2015年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之時,許多企業不得不倒閉,這就造成了生豬供應的減少,而現在隨著豬肉價格的持續走高,補欄的養殖戶越來越多,或許會帶來下一輪的價格下跌。但是,我們並不願看到下一個“豬週期”的上演。或許,不讓“豬週期”繼續上演的方式,除了對養殖戶進行市場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不能盲目跟風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相關部門也要進行科學的、帶有預見性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