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肉價單月上漲30%,生豬價格創五年來歷史高點,猴年裏的“二師兄”出盡了風頭。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豬肉價格的上漲是由於供給不足造成的;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本輪豬肉上漲摻有人為“炒作”因素。那麼,隨著生豬價格跨過歷史高點,未來將何去何從?
近日,很多人都在講,吃不起豬肉了。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目前豬肉零售價近20元一斤,肋排最高近35元一斤,“瘋漲”是老百姓和業內人士共同的感受。那麼,本輪豬肉價格瘋漲的背後是什麼原因?是前些年豬肉價格低帶來的供應不足?是天氣及人為因素還是有資本在後面助推?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調查。
現場
進口豬肉比“本地豬”便宜近半
昨日,北青報記者走訪了望京地區幾家大型菜市場和超市後了解到,這幾家菜市場和超市的零售豬肉價格相近,分別是前後腿肉一斤17元左右,五花肉一斤18元左右,排骨肉一斤27元左右,最貴的肋排則賣到了一斤35元左右。
攤主告訴北青報記者,往年春節是豬肉價格的高點,一般過了春節就會降,但今年春節以後,豬肉的價格依然一直高居不下,“批發價就高,我們都是跟著拿肉的價格走的”。另一名攤主表示:“這是因為現在肉聯廠收不到毛豬。”
北青報記者發現,在這些攤前購買豬肉的顧客並不多,一位攤主表示“現在菜啊肉啊啥都貴,沒辦法,菜不能不吃,那就少吃點肉。”另一位前來購買豬肉的顧客表示,自己最愛吃肋排,但是35元一斤的價格也讓他猶豫,因此只買了腔骨和肋骨都有的排骨肉,一斤便宜8元。
另外,北青報記者在超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相比“本地”的豬肉,進口的豬肉反而便宜一大截,如來自加拿大的豬肉肋排,僅售19.8元一斤,比本地的34.8元的肋排便宜了近一半。
調查
豬肉價格瘋漲是被人為炒起來的?
根據農業部的“全國農産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網”的數據顯示,3月,全國豬肉零售價格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漲35.2%;活豬價格每公斤 18.82元,同比上漲54.8%;仔豬價格每公斤40.68元,同比上漲101.3%。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輪豬肉價格瘋漲不止?
“豬肉的價格跟炒作有關。”新發地市場宣傳部詹家寶認為,豬肉價格主要是炒起來的,價格炒高之後很多農民和飼養場不願意出手活豬,想把豬養到 150斤左右再出手,這是一種“惜售”的心理。在肉價上漲的時候,養豬場一般願意拖後幾日出欄,一方面可以增加毛豬的單重,一方面又因為價格上漲可以增加收入。因此,豬肉價格上漲也摻有人為的因素。
農業部相關人士表示,生豬存欄量低是造成豬價上漲的主要原因。“2014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利潤微薄導致生豬養殖紛紛減少。截至 2016年2月,我國生豬存欄量為36671萬頭,較2013年高點的46856萬頭下降約21.7%,較2015年同期的38973萬頭下降約 5.9%。”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則認為,目前豬肉價格的上漲確實是由於供應端的供給不足造成的。“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態,造成了大量養豬場破産和退出,産能大幅下降;同時,由於環保的問題,從2014年初開始拆豬場,進一步造成産能不足。”
除了以上供應鏈的原因,還有一部分自然原因。去年12月,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世紀寒潮”,溫度大幅下降,造成仔豬腹瀉嚴重,成活率比較低。這就影響春節以後的肥豬供應,一些屠宰企業甚至遭遇了“斷檔”,收不到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