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1.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政策
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農業部在開展實地調研並組織專家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了《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提出今後5年輪作休耕試點的思路原則、目標任務、技術路徑、重點區域、補助標準和保障措施。總的考慮,堅持生態優先、輪作為主、休耕為輔、自然恢復的方針,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影響農民收入為前提,突出重點區域、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體系。對於輪作,重點在“鐮刀彎”地區開展試點,探索建立糧豆、糧油、糧飼等輪作制度。對於休耕,選擇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探索建立季節性、年度性休耕模式,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持續發展。按照五中全會建議説明中提出的“對休耕農民給予必要的糧食或現金補助”的要求,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整合現有項目資金的同時,結合湖南重金屬污染區綜合治理試點和河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項目,支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12.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
當前,園藝作物標準化創建重點是在強基礎、提質量上下功夫,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在蔬菜、水果、茶葉優勢區域集中連片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過程中,與老果(茶)園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等項目實施緊密結合,緊緊圍繞提高産品質量和産業素質,打造一批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産業化經營的高標準、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和標準化示範區。
為解決蔬菜週年均衡供應問題,從2013年開始,農業部在園藝作物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中啟動了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力爭形成南方蔬菜生産基地建設與北方城市設施蔬菜開發統籌協調,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北部高緯度地區夏秋蔬菜、華南及西南、長江流域地區冬春蔬菜及黃淮海及環渤海地區重點設施蔬菜檔期互補的生産佈局。今後,在園藝作物標準化創建項目的資金安排上,將加大對種植大戶、專業化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適度規模化生産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推進園藝作物生産的標準化、規模化、産業化。
◆13.化肥、農藥零增長支持政策
2016年,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要求,以用肥量大的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為重點,選擇一批重點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試點。一是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依託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範區,示範帶動農戶採用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進農機農藝結合改進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大力推動配方肥到田。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活動,探索實施配方肥、有機肥到田補貼,推動配方肥、有機肥和高效新型肥料進村入戶到田,優化肥料使用結構。三是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支持社會化農化服務組織開展科學施肥服務,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
2016年,按照《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科學用藥,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利用率。一是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結合實施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補助項目,扶持專業化服務組織,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現病蟲綜合防治、農藥減量控害。二是開展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範。扶持建立一批示範區,組裝集成技術模式,推廣綠色防控技術,保護利用蜜蜂授粉,實現增産、提質、增收及農藥減量。三是實施低毒生物農藥示範補貼試點。2016年財政專項安排996萬元,繼續在北京等17個省(市)的48個蔬菜、水果、茶葉等園藝作物生産大縣開展低毒生物農藥示範補助試點,補助農民因採用低毒生物農藥增加的用藥支出,鼓勵和帶動低毒生物農藥推廣應用。
◆14.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在全國部分縣(場、單位),開展耕地質量建設試點。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綜合施策的原則,推廣應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技術模式。一是退化耕地綜合治理。重點是南方土壤酸化(包括潛育化)和北方土壤鹽漬化的綜合治理。施用石灰和土壤調理劑,開展秸稈還田或種植綠肥等。二是污染耕地阻控修復。重點是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和白色(殘膜)污染防控。施用石灰和土壤調理劑調酸鈍化重金屬,開展秸稈還田或種植綠肥等。三是土壤肥力保護提升。重點是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此外,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億元,繼續在東北四省區17個縣(場)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綜合運用複合型農藝措施,遏制黑土退化趨勢,探索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
◆15.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政策
2013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2014年,為規範高標準農田建設、統一建設要求,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佈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在糧食主産區建設確保口糧安全的高標準農田。目前,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投資主要有,國土資源部國土整治、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國家發改委&&的新增千億斤糧食産能田間工程建設和水利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等。
◆16.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
2014年,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27號),進一步完善了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一是將規模化糧食生産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範圍。在原有生産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基礎上,明確“配套設施用地”為設施農用地。將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産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包括晾曬場、糧食烘乾設施、糧食和農資臨時存放場所、大型農機具臨時存放場所等設施用地按照農用地管理。二是將設施農用地由“審核制”改為“備案制”。按照國務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的要求,設施農用地實行備案制管理,細化用地原則、標準和規模等規定,強化鄉鎮、縣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農業部門監管職責。三是細化設施農用地管理要求。明確設施農用地佔用耕地不需補充耕地,使用後復墾,解決了“佔一補一”難題。鼓勵地方政府統一建設公用設施,提高農用設施利用效率。對於非農建設佔用設施農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並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規定。
◆17.種植業結構調整政策
2015年11月,農業部制定下發《農業部關於“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適宜性調整、種養結合型調整、生態保護型調整、種地養地結合型調整、有保有壓調整、圍繞市場調整等路徑,調整優化非優勢區玉米結構,力爭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麵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大豆、優質飼草、雜糧雜豆、春小麥、經濟林果和生態功能型植物等,推動農牧緊密結合、産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效益提升和産業升級。2016年,農業部整合項目資金,支持“鐮刀彎”地區開展種植結構調整,改變玉米連作模式,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中央財政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開展馬鈴薯産業開發試點,研發不同馬鈴薯粉配比的饅頭、麵條、米線及其他區域性特色産品,改善居民飲食結構,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
◆18.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2016年,國家繼續推進種業體制改革,強化種業政策支持,促進現代種業發展。一是深入推進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改革。在總結權益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研究出臺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改革指導性文件,通過探索實踐科研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政策機制,激發創新活力,釋放創新潛能,促進科研人員依法有序向企業流動,切實將改革成果從試點單位擴大到全國種業領域,推動我國種業創新驅動發展和種業強國建設。二是推進現代種業工程建設。2016年根據《“十三五”現代種業工程建設規劃》和年度投資指南要求,建設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利用體系、品種審定試驗體系、植物新品種測試體系以及品種登記及認證測試能力建設,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快提升育種創新能力,推進海南、甘肅和四川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現代種業基礎設施和裝備能力。三是繼續實施中央財政對國家制種大縣(含海南南繁科研育種大縣)獎勵政策,採取擇優滾動支持的方式加大獎補力度,支持制種産業發展。
◆19.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支持政策
2014年,國家啟動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圍繞“菜籃子”産品主産縣,突出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全程監管、強化能力提升、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引導帶動各地全面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2015年,農業部認定了首批103個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和4個農産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試點單位,中央財政安排每個創建試點縣100萬元、每個創建試點市150萬元的財政補助資金,支持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2016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將逐步擴大創建範圍,力爭5年內基本覆蓋“菜籃子”産品主産縣,同時提升創建縣的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做到“五化”(生産標準化、發展綠色化、經營規模化、産品品牌化、監管法治化),實現“五個率先”(率先實現網格化監管體系全建立、率先實現規模基地標準化生産全覆蓋、率先實現從田頭到市場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率先實現主要農産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率先實現生産經營主體誠信檔案全建立),成為標準化生産和依法監管的樣板區。
◆20.“糧改飼”支持政策
2015年,國家啟動實施“糧改飼”試點工作,中央財政投入資金3億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寧夏和青海10省區,選擇30個牛羊養殖基礎好、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縣開展以全株青貯玉米收儲為主的糧改飼試點工作。2016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糧改飼試點項目,並進一步增加資金投入,擴大實施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