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應對氣候變化 打造綠色低碳走廊

國際新聞光明網-《光明日報》 2015年12月05日 13: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多數位於氣象和地質災害多發區,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給該區域帶來了較重影響。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地勢低窪,海岸線長,多颱風、暴雨洪澇,氣象災害引發的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例如,乾旱導致近幾十年來東南亞地區熱帶雨林銳減,引發森林野火增加,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強降水及極端高溫事件的增加,使腹瀉、登革熱和瘧疾等疾病流行的風險增加,脆弱群體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增加……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快速上升,對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沿海和海岸帶地區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馬爾代夫等島國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威脅;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引起歐亞大陸腹地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整個天山區域近30年來所有冰川的退縮程度在15%~30%之間,河流補給減少,水資源矛盾加劇,灌溉農業、綠洲開發受影響。同時,冰川加速消融及由此導致的最大徑流引發的洪水可能危及民生並導致經濟損失。

  此外,氣候變化也影響到中東歐地區的農業尤其是灌溉農業,因為高溫、乾旱、水災和土壤退化將進一步加劇對農業生産力的影響,威脅到該地區許多國家的糧食安全。

  打造綠色低碳走廊

  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展,既體現我國的國際責任感和對新型發展方式的自覺,也有利於沿線各國互利共贏,永續發展。因此,有必要將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納入“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設計,將沿線地區打造成為全球新興的綠色、低碳走廊。

  為此,筆者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一帶一路”所涉生態環境保護(包括水資源的安全,森林、草地、濕地的保護和發展碳匯),應成為沿線國家合作的一個重點,既可以是南南合作,也可以是南北合作。

  二、“一帶一路”所涉氣候變化應對,應著重提高沿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災害的風險能力。例如,基礎設施建設要能夠適應氣候變化,同時要加強沿線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包括人員培訓和相關制度模式的經驗交流等。

  三、“一帶一路”所涉能源合作,應致力於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低碳能源和節能技術,提倡可再生能源。

  四、“一帶一路”所涉城市建設,應廣泛借鑒我國低碳城市的發展經驗,將智慧城市與低碳城市相結合。例如,可以鼓勵我國低碳智慧城市與沿線各國建立姊妹城市,推動城市、社區和鄉村的低碳發展。

  五、“一帶一路”建設所涉産業轉移,應著眼于綠色、低碳、循環型産業,包括節能減排和能源的梯級利用。在這方面,可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發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形成循環型産業鏈。

  (齊後衛)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