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這是與會領導人合影。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十三五”規劃縮影中國氣候治理
在巴黎大會開幕式的講話中,習近平表示,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正是我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的重要目標。規劃中還特別提出,要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習近平還提出了中國在未來氣候治理中的目標。他表示,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對於這一系列目標,習近平説:“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信心和決心來自於中國對於氣候、環境問題從未鬆懈過的努力。2015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正式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
對此,盧思騁認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2020年前的氣候承諾正在全面兌現當中。今年6月中國提出的2030年氣候目標,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對於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中國正在切實推進國際氣候制度向前發展”。
“中國方案”引領未來全球氣候治理
在巴黎氣候大會開幕式的講話中,習近平對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以“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為目標的“中國方案”。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何建坤對此表示,氣候變化大會就是要體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國情、不同發展階段、各自不同的能力,體現共同但又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
他表示,各國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各國加強全球合作才是應對這一全球挑戰的出路。
對於中國而言,何建坤認為要“精準佈局本國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中國在促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和國內採取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要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密切結合。”何建坤指出,“我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和減碳雙贏的戰略,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的革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這是核心。”
他還提到,習近平的講話重申了此前中國提出的一系列氣候治理目標和使命必達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