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

三農 內蒙古農牧業信息網 2016年03月24日 10: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稱非洲豬瘟疫、疣豬病,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疾病,以高熱、網狀內皮系統出血和高致死率為特徵。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為預防、控制和撲滅非洲豬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範。

  1.適用範圍

  本規範規定了非洲豬瘟的診斷、報告、處置、預防與控制等技術措施。

  本規範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與非洲豬瘟防治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2.診斷

  2.1流行病學

  2.1.1傳染源

  病豬、康復豬和隱性感染豬為主要傳染源。帶毒鈍緣軟蜱也是傳染源之一。

  2.1.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接觸或採食被非洲豬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經口傳染;短距離可經空氣傳播;也可經鈍緣軟蜱叮咬傳播。

  2.1.3易感動物

  家豬、野豬易感。家豬高度易感,且無明顯的品種、日齡和性別差異。歐亞野豬易感,但非洲野豬,特別是疣豬(Phacochoerus africanus)和藪豬(Potamochoerus porcus)雖感染該病毒,但不表現臨床症狀。

  2.1.4潛伏期

  一般為15天。直接接觸感染的潛伏期為5~19天,鈍緣軟蜱叮咬感染的潛伏期一般不超過5天。

  2.1.5發病率和病死率

  家豬發病率和病死率可高達100%。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異,強毒力毒株可導致豬在12~14天內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病死率一般為30%~50%,低毒力毒株僅可引起少量豬只死亡。

  2.1.6季節性

  該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可常年發病。

  2.2臨床症狀

  2.2.1最急性:無臨床症狀突然死亡。

  2.2.2急性:體溫可高達42℃,沉鬱,厭食,耳、四肢、腹部皮膚有出血點,可視黏膜潮紅、發紺。眼、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嘔吐,便秘,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或腹瀉,糞便帶血。共濟失調或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程延長則出現其它神經症狀。妊娠母豬流産。病死率高達100%。病程1~7天。

  2.2.3亞急性:臨床症狀同急性,但症狀較輕,病死率較低,持續時間較長(約3周)。體溫波動無規律,常大於40.5℃。小豬病死率相對較高。

  2.2.4慢性:波狀熱,呼吸困難,濕咳。消瘦或發育遲緩,體弱,毛色暗淡。關節腫脹,皮膚潰瘍。

  2.3病理變化

  漿膜表面充血、出血,腎臟、肺臟表面有出血點,心內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點,胃、腸道粘膜瀰漫性出血。膽囊、膀胱出血。肺臟腫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體,氣管內有血性泡沫樣粘液。脾臟腫大,變軟,呈黑色,表面有出血點,邊緣鈍圓,有時出現邊緣梗死。頜下淋巴結、腹腔淋巴結腫大,嚴重出血。

  2.4實驗室檢測

  2.4.1樣品的採集、運輸和保存(見附件1)。

  2.4.2血清學檢測

  應在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或農業部指定實驗室進行。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用於檢測血清樣品中的病毒特異性抗體。

  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IFA):檢測血清樣品,用於ASF感染豬確診。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