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民進城落戶要跨幾道坎?

三農 農民日報 2016年03月10日 08:2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任璐張叢

  3月開學季,老家在湖北咸豐縣農村的熊國偉又開始睡不著覺了。這個長年在外打工的建築工人,一年八九萬元的收入,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可是女兒的上學問題讓他傷透腦筋、煩惱不已。因為戶口還在農村,女兒沒法進城讀書。一開學,她就成了留守兒童。

  這個小家庭的煩惱牽動著全社會的關心關注。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一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熊國偉有可能成為這一億分之一。

  目前,我國有2.7億農民工,他們惜別故土追尋夢想,投奔到陌生的城市辛勤勞作,為城市創造財富,成為文明城市的重要建設者,理應得到關注、受到關懷。

  戶籍、住房、就業、醫療、子女教育、社會保障,這是農民變市民亟待跨越的幾道坎。這些問題,同樣成為會場內外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1

  落戶:大城市難進,小城市成雞肋?

  調查顯示,現在60%-70%的農民工進城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打工,還希望能夠把戶口真正落下來。

  像熊國偉一樣的農民工是否願意進城落戶,選擇在哪兒落戶?“兩會”前夕,長期關注城鎮化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調研中發現,農民工進城落戶的意願強烈與否,主要取決於城市吸引力大小。

  “農民工進城首選的不是小城市,而是一二線大城市,這與政策上優先放開小城鎮的戶籍,步調不完全一致。”蔡繼明説,歸根結底還是吸引力的問題。大城市能夠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相當充分的就業崗位,只要進城帶來的收益大於打拼的苦悶,這種流動就不會終止。

  而全國政協委員、人社部原副部長楊志明調研發現,和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可以説是“拉著拉桿箱進城”。老一代是進城掙錢、回家發展。新生代農民工則有更強烈的意願留在城市。這樣一來,及時出臺配套政策也就變得更為重要。

  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大城市難進,小城市成雞肋”問題,蔡繼明建議,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打造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以此來吸引農民工到中西部小城鎮落戶。另一方面,集中了最優質、數量最多的公共資源的特大、超大城市,也要降低農民工進城門檻。

  楊志明則認為,無論政策如何放開,受制于各種現實因素,並不是每個農民工都能進城落戶。對此,政府應該通過完善居住證制度,為他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

  2

  購房:農民工成“接盤俠”?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屬的城鎮住房問題。現在國內需求乏力,消費一直上不去,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很好的擴大內需的途徑。

  農民工進城,是否有利於去庫存?蔡繼明給出的答案很明確,不能指望農民工進城購房去庫存。“因為這個群體的收入水平決定了,他們不是城市房地産市場去庫存的‘接盤俠’。”他算了這麼一筆賬:當前全國商品住房平均售價約為每平方米6500元,按照70平方米估算,加上稅費、裝修等費用,買一套房子保守地説也需要50萬元。事實上,相關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按一個農民工家庭有兩個人工作來計算,家庭年收入約為5萬元,也就是説,買一套房,需要拿出10年的家庭收入。

  “要想真正釋放農民工的住房需求,政府必須給予相應補貼,同時對房地産市場的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降低房價,讓農民工買得起。”蔡繼明説。

  對於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國威電子車間副主任易鳳嬌認為,只要能夠降低城市入戶門檻,“留住”以往“流動”的農民工,那麼對於工作相對穩定的技術農民工群體而言,購房需求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政府需要加快建設公租房和保障房,以滿足異地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以房留人,讓農民工真正“住在”城市。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