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民企業家楊子豐:致富不忘眾鄉親

三農 中國農業新聞網 2016年01月25日 09: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回報家鄉父老 共走富裕路 彰顯赤子情懷

  “建設家鄉,回報父老”一直是老楊魂牽夢繞的不了心結。恰逢此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希望發揮老楊的帶動作用,請他回村擔任支部書記,帶領全村人共同奔小康。

  雙方一拍即合,於是2012年,楊子豐擔任了大名縣焦莊村黨支部書記。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自來水小喇叭”這是童年時老楊的共産主義夢想。可是,現狀讓他心寒:解放60多年、改革開放也30多年了,村裏人還是住的低屋矮院小平房,夏熱冬冷臟亂差。“我一定要讓村裏老少爺們上樓!一定要讓咱農民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生活!”老楊暗自發誓。

  於是,一場艱苦複雜的新農村建設啟動了。為了減輕村民的經濟負擔,楊子豐規定鳳凰社區按照村民自願原則,以1:1的比例以每平方米建築價800元的低價用老宅置換入住。為進一步減輕生活困難村民負擔,楊子豐又決定以原住宅按每畝地2萬元的價格對入住戶進行再補貼,並且免除入住第一年的水電暖費用。

  寒來暑往,春秋幾度,投資1.8億元、水氣電暖齊全的八棟居民樓拔地而起。老楊為這個小區命名“鳳凰社區”,寓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祖祖輩輩千百年來住平房村民們終於鳥槍換炮,獲得新生。

  在解決了村民的居住問題後,楊子豐又開始為解決村裏孩子們上學操起了心。2013年5月,楊子豐投資1000萬元為村鳳凰社區建造了幼兒園、小學、食堂和宿舍,這個小學可容納12個班級600余人,2016年秋季可正式開學招生。楊子豐説,學校建成後無償捐給縣裏,教師通過縣教育局招聘委派。鳳凰社區小學不僅解決了焦莊本村孩子的上學問題,而且還可覆蓋周邊六個村莊的孩子受惠,徹底解決了本村家庭困難特別是留守兒童上學的問題。

  “他為村裏辦了太多的好事。”談起楊子豐,焦莊村村民如數家珍——

  投資20多萬,為村裏修了3000多米的水泥路並安裝了路燈直通省道;

  花16萬元無償為村民打了10眼機井並且全部配上水泵水管,從此村民再也不用為澆地發愁;

  為減輕村民種地負擔,楊子豐先後為村裏買了拖拉機、播種機,小麥收割機,無償把村裏800畝耕地種收費用全“承包”了,從此村民犁種收割再也不用花錢雇人;

  焦莊村居住著回、漢兩個民族800多人,在楊子豐的倡導下,成立了具有焦莊特色的民族理事中心和村民議事小組,這兩個組織由村長和兩名副書記共同委託管理。民族理事中心在村內有固定的活動場所,負責處理村內紅白喜事、糾紛調解、治安穩定等,深受回漢村民歡迎。

  逢年過節時,村民議事小組還會公正評出村裏的生活困難戶,並議定對這些困難戶和80歲以上的老人每戶每人一桶油、一袋面和200元的過節生活補助;

  農忙種收時節,村民議事小組又會安排專業種收隊伍每畝地給予50元錢的種收費補助;

  “我之所以有今天,多虧黨的好政策,多虧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回報家鄉,回報社會,為鄉親做點事,心裏踏實。”老楊坦言。

  隨著對農民企業家楊子豐及其家豐公司、子豐公司兩家現代企業的採訪調研越深入,越發深層次地感覺到這位黨員農民企業家和他的公司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的了得之處就在於:作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擔當、負責任的黨員農民企業家,他所做的不僅僅在於促進了家鄉——國家級貧困縣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而更重要的是他高瞻遠矚的戰略聰慧,依託國家乃至在世界頗具影響的頂尖科研院所做科技、人才支撐,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通過對農産品進行精深再加工,高效循環利用資源,走出一條可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循環經濟産業發展之路,為未來的農業産業化發展方向以及發展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嘗試,提供了可指引、可思考和可借鑒的範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這一目標如何從紙上走進現實?

  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點回答“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三個關鍵性問題時指出: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要“發展生産脫貧一批,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要“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

  楊子豐,一名普通的共産黨員、村支部書記、農民企業家,在他的家鄉——國家級貧困縣河北大名,與國家最高學府科研院所合作,依託高端科技、高端人才支撐,産學研相結合,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對農産品進行精深再加工,高效循環利用資源節約資源的産業發展模式和致富不忘家鄉,帶領村民共走富裕路,對當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是否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呢?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