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記者:《意見》中專門闡述了新時期農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請問您如何評價農墾的戰略定位?
韓長賦:《意見》明確指出,農墾是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幹和代表,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形勢下還將承擔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對於農墾的戰略定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是農墾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農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多年來,農墾在歷史的不同階段都出色履行了歷史使命、完成了戰略任務,成為國家在農業戰線上的中流砥柱。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鬥、艱難創業,農墾為引領中國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農墾還在應急物資供應、安置復員轉業官兵、知識青年、歸難僑、水庫和重大工程移民等方面承擔著國家責任,在穩疆固邊、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是農墾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優勢。組織化程度高。農墾土地屬於國有資産,不同於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國有農場作為雙層經營體制的資産經營主體,通過對國有土地等資源性資産的發包,可以確保農業生産經營活動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國有農場通過市場和行政相結合的機制,實現了生産經營活動的統分有機結合。規模化特徵突出。在土地使用權配置方式上,國有農場既講公平又講效率,採取市場機制推進土地向種田能手相對集中,著力提高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據測算,全國農墾種植業從業人員人均經營耕地約2公頃,遠遠高於農村的平均水平。同時,國有農場普遍實行統一種植規劃、統一供種、統一採購農資、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機械作業的生産經營方式,構建覆蓋農業生産全過程的組織化服務。農業産業體系健全。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農墾培育出以糧食、棉花、天然橡膠、糖業、奶業、種業等為主的一批優勢産業,其經營規模、質量效益、管理水平、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都處於全國前列,在若干重點産業領域基本形成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的發展格局。特別是農墾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在競爭中快速崛起,已有3家墾區集團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同時,農墾農業國際合作走在全國前列,許多墾區正在構建內外相連、産銷銜接、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産業格局。農業科技創新水平較高。2014年,農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農田有效灌溉率、病蟲害統防統治比率達到87%、63%和75%,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8、12和30個百分點。農産品質量安全生産和管控能力強,農墾全程可追溯企業達293個,589個企業實現了生産過程有記錄,種植業産品可追溯規模達到605萬畝,可追溯農産品産量總計達到231萬噸。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年輻射帶動農村集體土地面積約1.4億畝,為周邊農村培訓各類人員200萬人次以上,供應糧食作物種子約佔全國的28.5%,其中蘇、皖、豫等省佔40%以上。
三是新時期農墾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是由國有農業經濟、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家庭經濟等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組成的,是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具體體現,是農業農村經濟在長期改革發展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在這一體系中,國有農業經濟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作為國有農業經濟的集中體現和骨幹力量,農墾始終走在現代農業生産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和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的前列,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和排頭兵,可以説是體量不大歷史貢獻大、份額不大示範帶動作用大。《意見》將農墾戰略定位上升到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基本經濟制度和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來認識,體現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新時期農墾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使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的國家隊。經過長期開發建設,目前農墾耕地面積近1億畝,糧食總産720億斤,商品率高達90%;天然橡膠、棉花、牛奶、糖料産量分別佔全國的45.9%、27.3%、11.6%和6.3%。農墾農業生産規模化、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高,抓得住、調得動、應得急,是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應的可靠保障。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農墾通過窗口展示、科技服務、跨區作業、土地託管、墾地共建等方式,示範帶動農村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已創建各種類型現代農業示範區600多個,每年為周邊農村提供農機作業面積6000萬畝以上,培訓各類人員200萬人次以上,供應糧食作物種子佔全國的28.5%。率先在全國開展高産創建活動,輻射引領周邊農業實現高産穩産;率先建立農産品質量追溯制度,帶動社會各界共同打造放心食品供應鏈。農業國際合作的排頭兵。農墾從上世紀50年代就承擔國家農業援外任務,90年代開始以企業行為積極探索農業國際合作新形式,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展,形式更加多樣。為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實現雙邊、多邊互利互惠互贏做出了重要貢獻。安邊固疆的穩定器。農墾自創建之初,就承擔著建設邊疆、保衛國土、民族融合和維護統一的獨特作用。目前農墾共有288個邊境農場,已經成為國家維護邊境安全、繁榮邊疆經濟、促進民族團結、反恐、禁毒、阻擊外來動物疫病和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屏障。
記者:社會各界都很關心和期待農墾的改革,請您談談農墾將沿著怎樣的路徑改革?
韓長賦:《意見》對農墾改革的思路、原則、目標、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主要從墾區集團化改革等7個方面對農墾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重點回答了墾區怎麼改、農場怎麼改,以及人員、資産和土地管理體制機制怎麼辦等重大問題。
第一,全力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在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方面,要堅持並不斷完善以職工家庭經營為基礎、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強化國有農場統一經營管理和服務職能,積極培育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同時積極推進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今後,對國有農場區域內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業,地方政府應切實履行職責,可以由政府直接設立機構提供服務,也可以採取授權委託、購買服務等方式賦予相應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要避免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落空,以及由於提供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而造成農場行政化。國有農場要構建黨委集中領導,行政管理、生産經營、社區服務有效統籌的新型治理結構,建立統一管理、權責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範、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做大做強生産經營職能,建立健全國有資産監管職能,把國有農場建設成為生産力先進、群眾安居樂業、生態環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鎮,引領推進中國特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
第二,著力打造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意見》明確指出,集團化是墾區改革的主導方向,要推動墾區創新經營體制機制,逐步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建設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這一改革路徑既契合了墾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又是考量國際國內形勢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裏要裝中國糧,要有打造我們自己的國際大糧商的信心。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培養一批世界級糧商和農業公司,提高我國農産品的掌控力、影響力和話語權。農墾是我國實現這一目標最現實、最具有潛力的載體,迫切需要通過墾區集團化改革,加強優勢資源的集聚整合,圍繞農業戰略産業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産業掌控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第三,大力推動資源要素有效配置。推進資源要素重組是提高農墾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關鍵。農墾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改革,促進勞動力、資産、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一是構建新型勞動用工制度,健全職工招錄、培訓和考核體系,逐步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吸引優秀企業家、高端專技人才、職業經理人到墾區就業創業。二是推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符合農墾特點、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産監管體制,以資本為紐帶打造農業全産業鏈,穩步開展農墾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推進企業股權結構優化,多種形式探索管理層和企業員工持股,加大企業上市融資力度。三是嚴格管理、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農墾國有土地,穩步推進土地資産化和資本化改革進程,積極探索盤活農墾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