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去庫存:減無效和低端供給,提高農産品附加值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是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今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一。“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整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的部署。”趙雨森説,對黑龍江省而言,給玉米作減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一筆。“力爭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億畝,比目前減少5000萬畝以上,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大豆、優質飼草、雜糧雜豆、春小麥、經濟林果和生態功能型植物等,推動農牧緊密結合、産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效益提升和産業升級。”趙雨森算了一筆賬,“玉米種植面積1億畝,畝産約1300斤,每斤降價0.11元,每畝減收約145元,1億畝玉米減收145億元,如何補?除以黑龍江省總耕地面積2.39億畝,每畝補貼60元。即把玉米價格下調的損失按每畝60元的標準補給農民,這樣就給‘調結構、轉方式、去庫存’擠出時間了。”
“玉米價格降下來,農民收入要‘補起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利民街道裕田村黨支部書記李培忠説,“要設計更加有效的農業補貼政策,把國家對農業的補貼有效地轉化為農民收入的途徑。簡言之,就是把2015年玉米價格下調給農民帶來的損失在‘十三五’期間給補上。”另外,他建議,對土地集中規模在1萬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園區,購置農機具給予全額補貼,為農業增産、農民增收注入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説,推進農村改革,要按照市場的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讓一些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回歸市場,再通過補貼形式保障農民種植收益。同時,要組織深加工企業進行市場化收購,確保農民糧食順利出手,不能因此造成農民賣糧難。”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雙城市老村長酒業有限公司生産部經理梅章記同意林毅夫委員的觀點,他認為在保證國家戰略儲備和民生需求之外,應全部市場化。同時,把臨儲政策規定的倉儲保管等補貼費用直接補貼給具備一定規模參與收購的深加工企業,鼓勵企業加大力度即時收儲、即時生産加工。此外,如果地方財力狀況允許,也可以適度對玉米深加工企業給予直接補貼支持,讓企業活起來。這樣,既增強了企業的信心,增加了玉米的加工轉化能力,實現增加值,又可以避免大量的玉米超期儲備造成的積壓、陳化損失,使玉米的“生産、收儲、加工轉化”快速有效運轉,降低國家的臨儲財政開支,實現良性循環。
“當然,放開市場後的玉米資源,同樣可以簽訂合同、納入臨儲計劃靈活利用,並不會危及糧食安全。”梅章記認為,糧食同為國家資源,一旦遇到國需民求,任何形式的儲備或存在都會無條件地聽從和支持國家的調度及安排,這是毋庸置疑的。
“去庫存結構調整,要適合消費需要,加強中高端農産品、加工産品的供給,積極探索糧食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長農産品産業鏈,改變多年來種原糧、收原糧、儲原糧、賣原糧的模式,通過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來去庫存,改變當前我國低端農産品過剩且生産效率不高的局面。”杜鷹説,今年將著重研究糧食去庫存政策,以及調整種植結構以更適應當前消費形勢。對於老庫存而言,主要是刺激下游加工企業收購國儲玉米,拋儲價格應會相應降低,另一方面,在春耕之時,就要進行調結構,減少玉米産能。